问鼎战国录 第三十一章 十日之约
作者:逸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楼缓之言,正是句句都切合了秦国的形势。.秦昭王不得不仔细考量一番,低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魏冉仍是心有不甘,喝道:“攘外必先安内,若不能平定叛乱,我大秦又凭什么去和诸侯列国争雄?”

  楼缓叹了口气,无奈地道:“但形势如此,我们能不开战,便最好不要开战。大王可派人去与高陵君谈和,许之不再追究谋反之事,再封其以邑地。高陵君惊于阴谋败露,便不敢妄动。大王宽宏大度,施之与恩惠。若让高陵君诚心降服,那秦国之劫便能化于无形了。”

  魏冉站起身来,拱手对秦王道:“大王绝不可依楼相之言!对于谋反作乱之人,不但不予惩罚,反要封其邑地。那要我秦国的律法何用?后世臣民,也定会耻笑大王的软弱。大王若是不立威信,如何能服臣民?大秦国将不国了,又何谈逐鹿中原?”

  楼缓急道:“如果秦国发生内乱,岂不是给了别国可趁之机?只怕平定了叛乱,秦国也离灭国不远矣!”

  魏冉哼道:“相爷休要危言耸听!本侯看不压下叛乱,秦国才是离亡国不远矣!”

  秦王见殿下的两个重臣,又开始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地激辩起来。秦昭王不禁用手支着头,深感头疼欲裂。

  其实,秦昭王虽已是登基了十一年。但他登基之时,仅有十九岁。这十一年来,真正执掌秦国朝政的,却是他的母后——宣太后。是以,秦昭王在处理政事上,虽也有其能力。但于真正的国家大事上,秦王却有些优柔寡断,难于抉择。

  此刻,乐毅听了许久,已明白了楼缓和魏冉两人,所争执之点:一个是主战,一个是主和。但两人的出发点,均是以秦国的利益为着想。也毋怪,秦王会如此难于决断了。

  乐毅站起身来,对秦王、楼缓和魏冉三人,抱拳朗声道:“在下有一言。”楼缓和魏冉两人,闻言当即停止了争辩,两人均把目光投向乐毅。

  秦昭王不由一喜,忙倾着身子,手往前一举,示意乐毅继续往下说。疾声道:“乐先生,有话但言无妨。”

  乐毅环视众人一圈,气定神闲地笑道:“其实,楼相和侯爷,两人所执之理均是对的。只是,楼相和侯爷都太过于偏执一面,才会导致双方有分歧罢了。”

  魏冉闻言,自是极为不服。想他堂堂的秦国穰侯,驰骋沙场,百战余生。如今,却被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来说不是?魏冉不禁怒哼道:“但闻乐先生高见!”

  乐毅淡然笑道:“在下既赞同侯爷,对叛军不可过于妥协。又赞同相国,不能因为内战,而削弱了国力。”秦王、楼缓和魏冉三人,闻言皆是一楞。乐毅这又算是哪门子的高论?像对两边皆支持,却又是在自相矛盾。不知,他要如何的自圆其说了?

  魏冉哼声道:“那不知,乐先生是否有两全其美之法?”乐毅却只是笑而不答,更是弄得殿上三人一头雾水。均不知,乐毅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秦王纳闷地问道:“乐先生,可否说得再详细一些?”

  乐毅朗声道:“兵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伐兵。若为大王谋,则必须要平定叛乱。但平叛亦不一定要与其正面交锋,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之策。如此一来,也不会对秦国的国力有何损失了。”

  魏冉一生戎马沙场,只知道,哪国的叛乱,不是靠武力来平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仅仅是一句空话罢了。是以,魏冉一闻此言,不禁满是疑惑地望着乐毅。眉头一皱,沉声喝问道:“乐毅,你当真有此通天本事?”

  乐毅目光熠熠,微微一笑,像是已成竹在胸一般。而楼缓对乐毅领军的本事,却是深信不疑的。遂起身哈哈一笑,对乐毅颔首道:“乐先生若有如此把握,那本相也就无须再多操心了。”

  秦王只是沉思不语,眼中仍有所疑。秦昭王虽是爱惜乐毅之才,但乐毅毕竟年少,多少有些让人难以信服。楼缓便转向秦王,拱手朗声道:“大王,请能让乐毅来解我大秦之危。”

  可乐毅毕竟不是秦人,也不是秦臣。魏冉自是未能对乐毅放心,刚开口道:“可这……”

  秦昭王此时已下定了决心,便一挥手阻止了魏冉,对乐毅颔首沉声道:“寡人也相信乐毅的能力,此事便劳烦乐先生了。”

  乐毅垂首抱拳道:“多谢大王的信任,乐毅自当竭尽全力。”魏冉张了张嘴,眉头紧皱,最终也没再说什么。

  秦昭王偏头想了一下,不由又问道:“不知,乐先生需要做何准备?”

  乐毅含笑道:“此次,我只需要一人相助,此事即可成功。”

  秦昭王、楼缓、魏冉三人,闻言均觉得好奇。秦王一抬手,道:“乐先生请说,需要何人相助?”

  乐毅目光烔烔地望着秦王,笑道:“在下只需要,大王一人相助便可。”秦王、楼缓、魏冉三人,闻言不禁怔然失神。

  过了半晌,秦王才缓声道:“乐先生的意思,是要寡人亲怔?”

  乐毅微微颔首,抱拳道:“乐毅正是此意。只要大王带军亲征,此事便可迎刃而解了。”可让秦王去面对,高陵君的四十万大军,以及犬戎的二十万大军。这又是何等危险之事!

  楼缓忙出声劝阻道:“此事尚需从长计议。国不可一日无君,大王尚需处理秦国上下大事,又岂可草率带军亲征?乐先生,你可还有别的法子?”

  乐毅一摆手,道:“相国勿要着急,在下担保。只要十日,大王便可顺利回朝,决无大碍。”

  “十日?”乐毅之言,顿是又让三人大吃了一惊。想不到,乐毅竟敢夸下这般海口,实是令人难以信服!

  秦王起身踱了几步,犹豫问道:“乐先生,当真只要十日,便能平叛了吗?”

  乐毅负手于背,含笑点头道:“没错,十日便够。”

  魏冉却是怎都不能相信乐毅之言,不由质问道:“乐毅,你最好是想清楚了。便算你真的是天纵奇才,但是打仗不同于吃饭。要平定六十万的大军,又岂是区区十日,便能做到的?你若是信口雌黄,坏我大秦国事,便是再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乐毅朝着魏冉一笑,道:“侯爷的怀疑,亦是对的。那便以十日为限,在下以项上的人头做担保。如何?”乐毅既已下了军令状,魏冉亦不禁为之一震,再也无话可说。

  “乐先生言重了!”秦王一挥手,沉声道:“便依乐毅之言,待寡人明日朝议之时,与众臣工商议平叛亲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