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战国录 第六十三章 剿灭水匪(下)
作者:逸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乐毅领着一众人等,从山后潜到了贼营的后方。.在悄然解决掉营后的看守后,冷渠和刘莩两人,便依照乐毅的命令,各自领了人,往马厩和营寨口的方向而去了。

  乐毅则率着乌恒等家将,往贼营的中军营区而去。刚绕过了后营,众人耳中,便听到了一片,男女夹杂的浪笑声传来。乐毅等人藏身于暗处,循着发声处而去。难怪前营和后营的守备,会如此薄弱了。只见营中的空地处,有一大群男女,正围着篝火拍手狂舞,高歌作乐,放浪形骸之极。

  乐毅细细地了一番,却顿是大吃了一惊。乐毅剑眉一皱,紧望着在一座木台上,所设的主席。而席上半坐半卧,正靠在美人的膝头上肆意饮酒之人,却是乐毅识得的老熟人——赵魁。

  乐毅低垂下头,自言道:“难怪没有此人的消息。原来,他竟跑到这来了?”

  乌恒闻言,不禁疑惑问道:“他是谁?毅少爷,你认识台上那人?”

  乐毅回想起在秦国之时,为秦王平叛的事。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台上那人,乃是秦国要缉拿的叛党要犯。他在别国无处藏身,竟跑到这当起匪首来了。不过,此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切不可轻敌。”

  乌恒不屑道:“想来,这伙贼人平日里欺压百姓惯了,又没有人收拾他们。看他们已是毫无警觉戒心,跋扈放浪。对付此等贼人,应是不难。”

  乐毅微微一笑,亦点头赞同。便召过众人,细细吩咐起来。乌恒等家将便按乐毅的部署,立即分开行事,专挑贼营中的大帐放火。在猎猎朔风之下,火头迅速卷起。不一会,贼营中便已是火光大起,难以遏制了。

  待贼人反应过来时,立即大呼小叫起来,一阵惊惶失措。

  赵魁推案站起身来,眼中精光一闪,大喝道:“不许慌张,速去究竟……”话犹未完,营中突然冲出了数十匹狂马,怒嘶咆哮着,朝着一众贼人狂奔而至。

  “杀啊!”乐毅见火势已烈,立即高举手中重剑,率众倏地杀将出来。

  乐毅持剑在手,冲在最前,为众人开路。手中重剑或劈或刺,毫不留情,众贼子根本抵挡不住,一剑一个了帐。乌恒众人自是士气大增,大声喊杀着,纷拥随在乐毅身后,冲入了敌群之中。

  此时,冷渠也率人从斜刺里冲了出来。在两面猛烈的夹击之下,这群乌合之众的贼人,又哪是对手?瞬间,就已被乐毅众人冲散开来,哭爹喊娘地四下溃败窜逃,再也无心恋战。

  见这般贼子凭般的不经打,众人便趁势乘胜追击,席卷全营,直把贼人杀得七零八落。

  混战之中,只见赵魁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执长殳,朝着乐毅冲了过来。怒喝道:“哪来的竖子,敢来与某作对?”说着,便手起一殳,往乐毅当头砸落。

  乐毅手腕一旋,横剑一挡。朗目射出冷芒如电,叱道:“赵魁,你可还认得我?”

  赵魁闻声身子微微一抖,晃神之下,手中长殳却被一股大力荡了开去。赵魁心下一惊,正想要一夹马腹,逃出营去。四下却响起一片破空之声,赵魁躲避不及,只觉喉头一凉,一支箭已插入了他喉间。赵魁身中数箭,登时滚落下马,气绝身亡。

  乐毅走上前去,用剑挑过赵魁的尸身,叹了口气道:“可惜了,还想问他一些事情的……”

  赵魁已死,营中更是群贼无首,贼人斗志尽失。乐毅率众在贼营之中,来回冲杀了几个回合后。顽抗的贼人皆已尽数被杀死,而剩下的残存者,则纷纷地抱着头,蹲在地上投降了。

  刘莩也已率着“赤楼”的精悍之士,精神抖擞地折回,向乐毅禀报道:“意图逃出营去的贼人,已全被诛杀了。而营外埋伏的暗哨,见营中起火,想进营来救时,也皆被我们射杀了。”

  乐毅望着四周遍地的死尸,火势已越烧越旺,渐传出难闻的焦肉味。便挥手下令道:“先撤出营去。”众人听令,便押着一众敌俘,井然有序地撤出了贼营。

  乌恒带人去清点贼子的人数,过了片刻工夫后,回来禀报乐毅道:“贼子投降者有八十二人,其中,伤者有五十六人。据贼人所述,营中约有三百余人,其余的贼子,皆已丧命于营中了。此次,我方没有一人身亡,仅仅是轻伤了十余人。”

  乐毅点了点头,对乌恒吩咐道:“很好,你且去警告这些投降的贼人。他们若再敢作恶,下次再撞到我们手上,决不轻饶!教训过后,就让他们各自散去吧。无谓再添杀戮了。”

  “是!”乌恒随即抱拳领命而去。过了一会,一众大难不死的贼人,皆感恩戴德地鸟兽散去后。乐毅便领着众人,转往远方而去。慢慢消失在,天色渐明的山谷之中……

  一日后,乐毅率着众人,乘着从水匪处缴得的小翼战船,又回到了“范家村”。当附近一众村民在得知了,水匪已再不能为祸一方后。不禁家家欢庆,老人小孩奔走相告。

  “范家村”的村正也喜笑颜开地,集合了村民,大设筵席,款待酬谢乐毅众人。

  大家在村中,歌舞狂欢了一整夜。其中的热闹欢腾,也丝毫不亚于隆重的节日。而在村中待了一宿后,乐毅便动身到范平处。打算与范平告了别,便即返回大梁。此时,乐毅一想起,在大梁苦侯着他的虞月、和秋彤两女。心中已有些迫不及待,想快些回去大梁了。

  乐毅在进到山谷时,却见到范平和范毓两人。正挎着包袱,站在离竹舍不远的地方,在望着竹舍发呆。而两人,又皆是一身远行的装束。范平一头不羁的长发,也用红绳束了起来,披在背上。

  乐毅见状不禁大感疑惑,不由走上前去,出声问道:“范兄,你们这是要去远游吗?”

  范平满脸含笑地转身望着乐毅,而范毓却是眼眶嚼满了泪水,一副舍不得的模样。范平对乐毅拱手笑道:“范某已决定了,与其躲在这里,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还不如去追随明主,共创一番大业。这样,才不枉范某心中的抱负。”

  乐毅想了一会,点头赞同道:“范兄情怀高雅,但依范兄之才,本就不该隐世埋没于山野之中。范兄能如此想,正乃是天下之福。不知,范兄要去投靠的,是哪位明主呢?可有决定?”

  范平目光熠熠,望着乐毅,朗声笑道:“范某要投靠的明主,便正是你啊。范某平生,从未服过别人。但是对你,却是由衷的折服。若是不弃,请让我这山野鄙人,追随你骥尾之后吧。”

  乐毅闻言一惊,沉吟了半晌,忙劝道:“此万万不可!范兄有治国经邦之才,理应辅佐国君,以成大业才是。若是投靠于我,岂非是明珠投暗了?范兄,请勿要再做此想。”

  范平摆手正容道:“范某正是认真考虑好后,才做此决定的。若你不允,便是瞧不起我范平。”

  乐毅不禁皱眉思忖了良久,终于勉强同意了下来,颔首道:“既然范兄心意已决,那便先随我一道回大梁吧。但依范兄之才,自是不能埋没在我手上。届时,若遇明主,范兄再改投明君吧。”

  范平微微一笑,道:“那我便当你答应了。主公在上,请受范平一拜。”说着,便对乐毅跪膝一拜。此举已是表明,他是以乐毅家臣的身份,参见乐毅了。

  乐毅赶忙跨步上前,扶起范平双臂,道:“范兄,勿要折煞了我。我们以平辈相交便好。”

  范平一改平日的不羁,肃容道:“礼不可废,纲常不可乱。齐王曾向孔子询问,如何可使齐国强大?孔子回了齐王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说,不管是国事,或是家事,皆不可逾越了上下之礼。先祖与孔子私交甚深,对这八个字,也是推崇备至之极。我范平,自是不敢忘记先祖之遗训。”

  乐毅想不到,范平竟是外表倜傥不羁,内里严谨不苟之人。见范平颇为严肃,坚持己见。乐毅也只好无奈一笑,接受了范平对他的称呼。

  范平锁眉想了片刻,又对乐毅道:“待我去与村中的范氏族人,交代一下吧。”

  乐毅点头道:“好,你且去吧。今日申时,我们再动身起程回大梁。”

  范平与乐毅商量好后,遂领着范毓,先行回范家村去了。乐毅便领同冷渠、乌恒、刘莩等一行众人,往“燕石碛”码头而去。做好回大梁的准备。

  待到申时,范平和范毓便依时到了码头,他们后面还跟着范氏的族人,以及一众前来送行的村民。乐毅遂领着冷渠几人,走上前去迎接他们。

  范平与送行的众人一番话别之后,便劝他们自回村去。此时,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上前牵着范平的手,问道:“平叔叔,你此次出去,还会不会回来?”

  范平蹲下身去,抚着这小男孩的头,含笑道:“不回来了。雎儿,你且学好本事。等你日后长大了,自也可以到外面去。见识一番,建立你自己的功业。”

  范雎闻言点了点头,小脸上一副似懂非懂的神情,轻轻地“嗯”了一声。

  一切都准备好后,乐毅便偕同范平、范毓,一齐登上了小翼战船。四条小翼战船,便在一众村民依依不舍的目送下,慢慢驶离了“燕石碛”的码头,朝着大梁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