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沸点之女人的肩膀 第十五回 苏春华落户北京
作者:吕寒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尽管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碰了个软钉子,但别忘了她可是有名小辣椒,她不达目的不肯休。她干脆直接去找公司老总,开门见山,提出了将苏春华落户北京的要求。但是,待她一向不薄的老总到了这关键时刻却“打起了退堂鼓”,推诿说,自己根本没见到这份政策的内容,对此一无所知,你还是去找人力资源部好好谈谈吧。

  这样一来,两次都是碰了软钉子,“皮球又被踢回来了”,见此情景,郑雅琳好失望啊!好气愤啊!但是,她小辣椒岂肯就此罢休!

  于是,郑雅琳让苏春华驾车载着她特意跑了一趟北京市人力资源部,要了办理北京户口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手续资料。

  一返回公司,她就直奔公司人力资源部,当面出示了有关文件和资料,请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同事细细研究。接着,她又找到公司老总,将办理户口的资料和文件摆在他的桌上,请他认真过目。她虽然办起事来风风火火,但一直面带笑容、不愠不怒。她要以理服人!

  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老总的指示下,已经着手处理此事。郑雅琳和苏春华都乐观地以为,苏春华落户北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为此,一家人还好好地庆贺了一番。苏春华的父母对这个儿媳钦佩不已。要知道,全国人民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北京户口!

  以为这下公司里没有障碍了吧,那就大错特错了。事与愿违。几天之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声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此项请求不予受理,他们也毫无办法。万没想到,“皮球又轻易地被踢回来了”!“上上下下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踢着皮球”,玩得郑雅琳团团转。对此,苏春华和郑雅琳都啼笑皆非。

  郑雅琳仍不气馁,就是不信邪,继续跑东跑西。她坚持不懈、不断找公司老总申诉。不得已,公司老总终于大发慈悲,下令公司人力资源部尽快办理苏春华落户北京一事。

  这样,公司人力资源部才真正重视此事,开始着手办理。但他们还是有意刁难一下郑雅琳与苏春华,要求苏春华亲手写一份“特殊贡献的声明”。

  既来之,则安之。在郑雅琳手把手地辅导下,苏春华总算起草了一千字的“特殊贡献声明”,并由郑雅琳递交公司人力资源部。

  这下,按说事情该了结了吧,要是这样认为,那就又大错特错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官僚机构的最大弊病。因此,俩人现在并不乐观。

  果不其然,资料和文件都交上去了。一个月之后,苏春华落户北京之事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但苏春华和郑雅琳铁了心了,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郑雅琳又开始东奔西走,不厌其烦地周旋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公司老总之间。

  眼看三个月过去了,北京的秋天在忙忙碌碌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时已进入冬季了,冷风嗖嗖,地上到处是枯枝败叶,一片凄清萧条的景象!架不住郑雅琳的软磨硬抗,无可奈何之下,公司老总和公司人力资源部最终都放出话来:苏春华不可能落户中国南光,他必须在北京有个落户的单位,事情才可以办理。

  行路难啊!

  人这一生,关键时候总需要一个贵人相助。

  闻讯,苏春华马上想到的就是派出所的老所长。他们俩早已是老交情了。

  于是,事不宜迟,他径直来到派出所。见他来了,老所长亲自出门迎接,寒暄几句,俩人遂来到办公室坐下。

  也顾不上闲聊,苏春华直截了当,笑道:“所长,我有一事相求,不知该说不该说?”听了,老所长哈哈大笑,道:“甭客气,你可是我们的功臣,有什么事但说无妨!”苏春华这才轻轻道:“呵呵!我在办理户口呢,我老婆的公司要求我必须有个落户的单位,你看,能不能帮我一下,我现在可是个无业游民。”一听之下,老所长又是哈哈大笑,道:“那好说!你比较特殊,帮过我们一个大忙。户口就先落到我这里吧,随时迁出。好了,我这就给你写个证明。”于是,老所长随即行动起来,为苏春华写了一份就职派出所的书面证明。苏春华拿过证明,跟老所长道了声谢,就急匆匆地走了。

  派出所的这份证明确实管用,不出一个礼拜,苏春华就落户北京了。苏春华对老所长感激万分,特意给他送去了一瓶飞天茅台。

  真是皆大欢喜!一家人好好地庆贺了一番。

  不过呢,现在有了保障,苏春华又靠起郑雅琳的肩膀来,一面尽情在家辅导孩子,一面接送郑雅琳,并不思进取。对此,郑雅琳扼腕叹息,对苏春华的贡献视而不见,不时要求他出去找一份工作,但苏春华对此无动于衷。实在受不了了,郑雅琳只能经常来一句:“要你何用?”但苏春华全当耳旁风,不予理睬。他坚持认为,他可不是吃软饭的,他一直在为家庭“流血流汗”。

  万般无奈之下,这个周六上午,冒着寒风,郑雅琳特地来到陈立清的住处,向他诉说此事。听了,陈立清毫不客气地道:“小辣椒,你还不知足?!雇个专车司机得多少钱?算过吗?找个孩子的辅导老师得多少钱?算过吗?苏春华已经把自己降到最低了,为了你和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你只想到他是靠着你的肩膀,似乎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看苏春华靠着你的肩膀是假,倒是你靠着他的肩膀是真!你也太自私了吧?!扪心自问,苏春华为你做了多少牺牲?”他连珠炮似的一席话说得郑雅琳满面通红、无言以对,一语惊醒梦中人,她一下子恍然醒悟:是啊!光从挣钱这一方面说,苏春华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就比自己要大得多。自己怎么可以一直对他咄咄逼人呢!见状,陈立清话锋一转,笑道:“不过呢,小辣椒,要是你真要苏春华出去工作的话,那么,我倒可以为他找找看。放心吧,这次我怎么也不会让他出国的,你们俩那热乎劲儿!谁忍心呢?!”听了,郑雅琳脸上这才多云转晴,笑盈盈地道:“立清,那你就费点心吧。不是我不知足,我是怕他玩物丧志!你们是哥们,你还不了解苏春华?只要有吃有喝,他可以什么都不干,他不像你,你有事业心,而他没有。这才是问题所在!”一听之下,陈立清笑道:“小辣椒,别捧我了,有吃有喝的话,我也什么都不想干!苏春华心里装的都是你,可以说,一心为你!你就知足吧!”说罢,他拍了一下郑雅琳的肩膀。

  这样,郑雅琳沉思了一会儿,就告辞回家了。一路上,她心潮起伏。陈立清的话一语中的,针针见血,声声入耳。想来想去,她越想越觉得自己对不住苏春华;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太过分了;越想越觉得后悔不已。她一直以来怎么能够那么任性呢?她体贴关怀过苏春华吗?她一直以来怎么能够那么自私自利呢?如此想着,她的内心充满悔恨之意。她暗下决心:以后自己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对待苏春华。

  这个冬天的晚上,郑雅琳神神秘秘地告诉苏春华道:“邵莲呢,开始养小白脸了,她出钱供王东方四处游学,大方着呢,几乎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了。到最后,你看,王东方不会甩了她吧?”听了,苏春华呵呵一笑道:“你不也养我这个小白脸?我天天靠着你的肩膀,怎么能甩掉你呢?邵莲早已经历过两个男人了,陈立清一毛不拔,林达开无情无义!她现在不傻,比我们还成熟!我就觉得王东方这个人挺靠谱,很厚道,重情义!”一听之下,郑雅琳羞涩地道:“呵呵哈哈先生,你可不是什么小白脸!你为我可挣了不少‘真金白银’,我心里有数。我可不喜欢什么小白脸。不过呢,但愿你的见识不错,希望邵莲这次如愿以偿,找个如意郎君。”说罢,她就依偎在苏春华的怀里。苏春华顿时心醉了。

  果然不出苏春华所料。邵莲和王东方之间的恋曲进展顺利,俩人已开始谈婚论嫁。又过了没多久,为了正式结婚,邵莲特意引王东方见过她的父母,让他们为她亲自把把关。她的父母看中的就是王东方的忠厚老实!有钱没钱他们丝毫不在意,只要邵莲幸福就行,不要蹈前次婚姻的覆辙。端量来端量去,他们对王东方甚为满意。

  之后,王东方又携邵莲赴南京拜见他的父母。王东方要邵莲养活着呢,有几个貌美如花的姑娘肯养着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老爷们?!何况邵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感!自然地,毫无悬念,邵莲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首肯。

  趁热打铁,王东方的父母就在南京为邵莲与王东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婚礼。王东方的父母只是邀请了几位亲戚朋友到家里吃了一顿午餐,喜事就算办了。

  南京是六朝古都,王东方自然地引领邵莲四处观光,一面携手逛着,王东方一面为她一一讲述这里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和风流轶事,这方面,他滚瓜烂熟,如数家珍。王东方总是调侃邵莲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很能逗得邵莲开怀大笑。王东方既细心又体贴,邵莲不觉欣然!他们的感情也一直处在沸点上。

  之后,二人复回北京。一到北京,他们俩就领了结婚证。

  邵莲的父母照葫芦画瓢,也在北京的家里为他们俩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这是个大大的四室两厅,装修装饰得富丽堂皇。邵莲特意邀请了苏春华和郑雅琳夫妇及陈立清。陈立清尽管觉得尴尬万分,但还是爽快地答应赴约。

  这个周六晚上,同云密布。宴间,室外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外面一片雪白。雪助酒兴,一面欣赏着窗外的雪景,亲戚朋友们一面都禁不住敞开怀来尽情饮酒。酒酣时,个个奉上大把大把的红包。一对新人过来敬酒时,郑雅琳特意奉上一万元的红包,并和苏春华祝他们俩白头偕老、百年好合,郑雅琳并再三奉劝邵莲尽快为王东方办理落户北京的手续。对此,邵莲不仅表示她真诚的谢意,也连连点头称是,她笑着对王东方道:“你还是做北京人吧!什么时候不愿绘画了,还可以在北京找份稳定的工作。”听了,王东方含笑答应了。苏春华则一再叮嘱王东方道:“邵莲呢,什么都不缺,她要的第一是忠诚,第二是忠诚,第三还是忠诚。你要是今后敢‘劈腿’的话,小心我的拳头!拳头硬的是哥哥。大家都知道,我的拳头比较硬!”听了,邵莲抿嘴一笑,王东方则严肃地点了点头。一对新人敬酒到陈立清那时,陈立清赶忙站起来,奉上一万元的红包,并抱起拳来拱了拱,祝贺新喜。这时,邵莲不经意地道:“陈立清,你说你现在怎么这么大方!当初到底怎么啦?”一听之下,陈立清羞得满面通红,不敢吱声,只是一味保持沉默,举杯一饮而尽。

  喜宴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雪停了,同云散去,一轮上弦月突破云雾,高高地挂在楼头,月色如银,月光照在地面和楼台上,灯光掩映,到处雪亮雪亮的,顿成奇观。人们渐渐散去,赏雪去了。郑雅琳和苏春华又陪着邵莲和王东方聊了一会儿,才兴尽而归。

  邵莲和王东方则告别邵莲的父母,回邵莲的住处了。欣赏着窗外的雪景,俩人自然地免不了缠绵一番,个中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雨收云散”之后,王东方悄声道:“邵莲,咱们的房子我要好好设计一下,我要亲自布置,让它具有点艺术的味道。你看怎么样?”

  听了,邵莲轻轻柔柔地道:“好啊!你既然会弄,干吗不一展身手?行!我同意。”说罢,她紧紧依偎在王东方的怀里,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他们俩的感情达到沸点了。

  这段时间以来,想着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其实陈立清也没闲着。他经常出入稻香村,不是跑去买点心,就是跑去买熟食。渐渐地,他看中了里面的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一见倾情,再见倾心,他是有事没事就往稻香村跑。他现在色胆包天,一进店里,就与那服务员打情骂俏,旁若无人。渐渐地,俩人开始郎有情,侬有意,情深意切。

  一回生,二回熟。这位服务员大名张玉兰,刚二十三岁,河北人,个子不高,身段苗条,说起话来总是轻轻柔柔地,一双眼睛并不大,单眼皮,但澄澈如秋水,整个人纯纯的,人见人爱。说白了,陈立清对她一见钟情,意乱情迷,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

  为保险起见,陈立清还特意找来苏春华,让他帮他好好看一下,希望这次别看走了眼。苏春华乐意效劳,看了之后,他把自己的看法只送给陈立清两个字:“正点”!

  于是,趁热打铁,陈立清开始对张玉兰展开爱情攻势。这次他决定慷慨解囊,不惜一切代价。他几乎天天过来看望张玉兰。陈立清每到稻香村来,总是给张玉兰带点水果。这次是一箱草莓;下次是几盒樱桃;再次是两个菠萝;接下去则是一个榴莲;之后是一箱苹果、、、、、、每次一来他都带这么多东西来,张玉兰并不拒绝,照单全收,丝毫不客气。可她一个人哪吃得了!她只好一一分给同事们,每次她总是若无其事地对陈立清笑道:“没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又令陈立清哭笑不得。不过呢,这样一来,稻香村的职员们都盼着陈立清过来。

  陈立清的心意,张玉兰心知肚明,但她藏了个小心眼,故作不知,并不把自己的心思表露出来,当然,对于他的礼物,她大大方方地坦然受之,毫不客气。但是,时间久了,陈立清坚持不懈,礼物不断,她对陈立清的好感与日俱增,脸总是红扑扑的,春意自然流露,酷似“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这一点又是张玉兰难以回避的不争的事实。于是,同事们都笑她钓了个金龟婿。

  经过几番察言观色,陈立清自信满满,他认为自己“拿下”张玉兰指日可待。这样一来,他朝朝精神抖擞,日日兴高采烈。说白了,他恋爱中的男人的那股傻劲儿冒了出来。

  张玉兰现在更是痴痴呆呆的,满怀心事无处倾诉,不知如何是好。

  离春节愈来愈近了,这个中午,陈立清终于鼓起勇气,邀请张玉兰一起出去吃个午餐,没想到,张玉兰很是爽快,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陈立清开车载她到了皇冠酒店。

  一落座,陈立清就拿过菜单,问道:“张玉兰,想吃点什么?肉还是鱼?”听了,张玉兰大大方方地道:“还是吃鱼吧,再来个青菜就行,主食不要。我不喝酒的,你随意!不过,别忘了你开车。”

  于是,陈立清很听话,点了一条清蒸鳜鱼,又点了一份菜心,要了一壶龙井。

  茶水首先上来。陈立清为他们俩一人斟上一杯。俩人便一面呷着茶,一面轻声细语地闲聊。

  菜肴上来,两人便不紧不慢地吃起来。吃到一半的时候,陈立清终于言归正传了,他正色道:“张玉兰,咱们俩交往这么久了,其实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有朝一日娶你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

  听了,张玉兰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淡然道:“我是怕配不上你耶!陈立清,你是北京人,又有房子又有车,是个中产阶级。而我在北京漂着呢,一无所有。”

  一听之下,陈立清哈哈大笑,上气不接下气地道:“你想什么呢!咱们国家可没有什么等级制度,不像印度,人生下来就讲究三六九等,咱们国家不论高低贵贱,一律平等!只要咱们俩有情有义就行,以后我的就是你的,你还担心什么呢?”

  这一席话,陈立清说得很诚恳,信誓旦旦,终于打消了张玉兰心中的顾虑,她顿时笑逐颜开,笑盈盈地道:“既这样,咱们可以交往一段时间,磨合磨合。”

  听了,陈立清心中大喜,爽朗地道:“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继续吃吧,都要凉了。”

  俩人把菜肴吃得干干净净。陈立清豪爽地买了单、

  他驾车将张玉兰送回稻香村,又得意洋洋地返回公司了。

  陈立清正在拍拖的风流韵事,对于苏春华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闻。陈立清会事无巨细、点点滴滴地告诉他。苏春华所能做的只是劝他不要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信守对郑雅琳的承诺,陈立清果真出手相助,苏春华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北京可口可乐公司。

  他一大早就起床,先驾车送郑雅琳上班,然后再驱车赶往北京可口可乐公司。

  北京可口可乐公司本来是半个外企,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工作的第一天下午,公司领导就和颜悦色地让他写一份工作总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尽管他最怕也最恨写总结了,但为了生计,他还是照做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凑了一篇,交了上去。

  自此,公司领导逼着他天天写个人总结。这正是苏春华所最不情愿的,况且这领导比他小了整整六岁,又爱颐指气使,又爱指手画脚而又盛气凌人。为了家庭,苏春华只好忍气吞声,“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其实呢,对于中国人的一大劣根性,苏春华尚一直未搞清楚: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有两大事情就是避免不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会,动不动领导就要把大家聚在一起讲两句,不外乎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存在,表明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再一件事情当然就是写个人工作总结,不论屁大的事职员们都要向领导汇报,只有这样,领导才能感觉到他的权威。

  苏春华并不理解领导们的“一片苦心”,因而有抵触情绪是难免的。在他心目中,尽职尽责,把工作干好就行了,因此,对待工作他从来都是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但他却忽略了领导们的真实意图。这样一来,“不碰钉子”才怪呢!他不知就里,只能不停地抱怨了。但为了家庭,为了这份工作,苏春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刚过春节不久,北京春寒料峭,天气是阴晴不定,忽冷忽热。柳芽未吐,迎春花刚露出皱巴巴的小花朵。出人意料的是,于小雷却赶到了北京,特意在周六来到了苏春华和郑雅琳的住处。

  苏春华和郑雅琳在家里热情款待于小雷。苏春华的父母做了一桌子菜肴。苏春华还开了一瓶长城干红。“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来,其实于小雷是特意来请苏春华帮忙的。他带来了一大包广东特产。

  酒酣时,于小雷坦诚地道:“阿华,于雷油品公司现在江河日下,你得到广州帮帮我,这个时候,别人靠不住。”于雷油品公司已濒临破产,苏春华和郑雅琳早有耳闻,因此,郑雅琳可不想苏春华去趟浑水,于是她悄悄给苏春华使了个眼色,希望他一口回绝。可是,出于哥们义气和一片忠肝义胆,不顾郑雅琳的反对,苏春华还是慨然答应:找时间一定过去帮忙。很显然,苏春华这次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得到了苏春华的承诺,酒足饭饱,于小雷喜气洋洋地走了。

  实在忍受不了上司的折磨,加上于小雷的盛情邀请,以及考虑到自己答应于小雷“随叫随到”的诺言,苏春华与郑雅琳推心置腹地再三商量,尽管郑雅琳是再三坚决反对,苏春华还是决意南下,想投奔于小雷试一试。别忘了,苏春华是地地道道的“一根筋”!一旦决定已下,他比一头牛还要固执!

  无计可施之下,在首都机场临别前,郑雅琳大骂苏春华道:“够贱!受一次罪不够,受两次罪还不够,又要去受第三次罪。一根筋!你缺心眼!在广州颈椎病犯了怎么办?!在北京谁来开车接送我?谁来辅导静静?你个贱人!轻别离,甘抛掷!”说着说着,她就禁不住珠泪盈眶,过了一会儿,更是声泪俱下。说这番话,其实,从内心深处郑雅琳现在实在离不开苏春华。俩人一直都处在感情的沸点上,情投意合。苏春华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安慰她道:“呵呵!这次去,时间不会太长太久,放心吧!去去就来。”说着,他也不知不觉地泣不成声、泪湿衣衫。

  欲知苏春华这次赴粤是否顺利,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