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起眼的小人物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杨监仓誓灭叛贼

  李正将联络义士

  川陕第一强人吴曦,为了圆其帝王梦,卖主求荣,向金邦献四州,金酋册封之为蜀王。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大宋的每一个角落,在川陕的这块大地上,每一个有头脑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都在思索自己将何去何从。

  兴州西北汉江、嘉陵江交汇处,有一个不大的军用仓库,叫合江赡军仓,有十来个人。下午未时,风停了,阳光带来丝丝暖意。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敏捷地推开一间房子的门,见里面的人正在闭目养神,轻声叫道:杨监仓,你还好吧?

  此人有四十六七岁,浓眉方脸。听到叫声,抬眼一看,噢,赵贵呀,有什么事呀?

  头,没什么事,这两天是不是没睡好,你看,眼圈都烟了。

  唉,你说,不做人偏做鬼,要是他就一个人倒也罢了,偏要拉上成千上万的人,叫人如何睡得着。

  是呀,放着川陕宣抚使这么好的官不当,偏要认贼作父,学沙佗人石敬瑭,做金贼的儿皇帝,真是他妈的不是东西。

  数典忘祖,不知廉耻,汉奸走狗卖国贼!

  头,你听说没?正在讨论制定削发左祍之令,以后我们汉人也要改作蛮夷了,奇耻大辱哦!还有,听说,己调集三万之兵,顺嘉陵江东下,准备出兵攻打襄阳,放着残害汉人的金贼不打,却要去打汉人,你说,他妈的不就是禽兽吗?

  这些杨监仓哪能不知,他还听说,四川嘉陵江地区几千老百姓不愿降金,于是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吴曦派出军队阻拦,想把这些百姓赶回家乡。其中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首领叫郭靖的,对此悲愤异常,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我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说罢,一头栽进滚滚的嘉陵江。

  李贵说,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有这样的气节,你看我们,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食大宋的俸禄,对吴贼的卖国行径不闻不问,想想,真是枉为五尺汉子,枉为宋氏子民。

  兄弟,你说的对,光气光骂没有用,咱得用手用拳头用刀剑,拚他一死,除掉这个祸害,你干不干?

  干!我早就想干了,双桥好走独木难行,今日找你,就是想让大哥领头,谁都知道,你是文武全才。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胸有大志的人总希望有人欣赏或钦佩。杨巨源字子渊,利州昭化人,祖籍成都,自小即有大志,善骑射,文则熟读诸子百家,武则善于骑马射箭。只是流年不济,先是参加科举,屡次不中,改考武举,又不中。空有一身才学和本领无处施展,他父亲的好友刘光祖在知夔州时,惊异其才,向四川总领陈晔推荐,起用为凤州堡子原仓官。后分差鱼关粮料院,再至合江仓。

  除掉这么大的祸害,并非易事,风险极大,非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勇士才行。二人商量,各自联络忠义之人,共襄大事。联络的人务必做到这几点:身手敏捷,有能力搏击的,性格豪爽讲义气的,对吴曦投深恶痛绝的。

  游奕军统领张林力大无穷,能挽两石弓,队将朱邦宁,身长六尺,勇力过人,这两个人平日都有功劳,却得不到奖赏,都痛恨吴曦任人惟亲,用人惟财。平日里,杨巨源喜欢四处行走,动辄骑马射箭,喜欢结交朋友,为人又仗义疏财,在江湖中颇有名气。朱邦宁就驻扎在合江,二人本就谈得来,一拍即合,张林驻扎在罝口,经朱邦宁介绍,也同意举事,经赵贵联络社会上忠义人朱福、陈安、傅桧等人,也愿意加入杨巨源的队伍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开禧三年的春天到来了。正月初二,天空灰蒙蒙的,鹅毛大雪伴随着凛烈的寒风,铺天盖地而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兴州东南接官亭镇正中,有一个不小的宅院,一个青年将军下马推门走了进去。少爷回来了,管家迎了上来,接过缰绳。

  这就是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闻听老父亲李定一身体不好,刚从西和州青坊赶回。

  走进东院,老父老母围炉向火,在炉火的照耀下,脸膛泛着红光。

  爹,你这不是好好的吗?干嘛着急忙慌地叫我回来。

  母亲麦氏拉了他一下,坐下,慢慢说。

  坐下来,四处看看,还是家里好啊,外面冰冻三尺,这里温暖如春,让人觉得舒服和安逸。

  让你回来干什么?你在西和前沿有什么用?为金贼站岗放哨?还是准备攻打大宋?这是助纣为虐,懂吗?

  那我有什么办法?一个小小正将,手下的兵卒不满两千?能公开与老贼对着干嘛,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老人激动了,那也比现在这样强!要是当年老子遇上这事,早就带兵真刀真枪地跟他干!哪象现在,带兵的明知数典忘祖,却敢怒不敢言,装孙子怕死。真他妈的不是东西!

  他爹,要骂你也只骂吴巴子,关孩子什么事?

  这个吴巴子不是光骂,还应该杀!要是他爷爷活着一定被他气死,他爹当年要是狠一些,杀掉就好了,省得蒙受这奇耻大辱。可惜呀,吴家三代八十载的忠君爱国之名毁于一旦,这个吴巴子注定要遗臭万年。好义呀,富贵险中求,你组织人马将这个吴巴子宰了,你就是大宋的功臣,失败了牺牲了,也是个万人称道的英雄。

  李好义表态,爹,你放心吧,西和我也不去了,去联络些忠义之人,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拿下这吴巴子的人头。

  李好义第一个想到自己的兄弟,李好古、李好问都在军中,也是行武之人,李好古、李好问表示,愿意听大哥的。后来,妹夫杨君玉也知道了,也希望加入,李好义提醒他说:

  兄弟,此举事关救川蜀百万生灵于水火、保大宋安宁,是要誓死报国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又想到敢勇军队将李贵。前些天,李贵受吴曦派遣,明着放程松出关,暗地追杀,李贵对他的士卒说:程宣抚乃朝廷重臣,万不可杀。

  可见此人也是正义刚直之人,赤胆忠心,值得谋划大事。

  李贵一听,拍手称快,不久,私下又联络了几个敢勇军义士,有李彪、张渊、陈立、刘虎、张海等。

  李好义又考虑到光有外围人员也不行,吴曦的行踪和生活习惯不了解,不利于起事。遂于秘密结识吴曦的亲卫军低级军官黄术、赵亮、吴政等四人。而这几个人,可以调集卫兵近八十人。

  杨君玉无意中结识了后军队将李坤辰。一顿酒喝下来,二人是相见恨晚。杨君玉试探着问:

  坤辰兄,杀贼立功之事,岂有意乎?

  李坤辰搂着他,兄弟,哥们几个正在谋划呢。

  杨君玉一听,立马清醒过来,走走,去我家,喝杯茶,细细说。

  原来李坤辰已加入了合江仓杨巨源的阵营,这支队伍人员已达一百三十人,而且杨监仓正准备与安子文相见,请他领头,统领全局。

  杨君玉便介绍李好义阵营的情况,忠义之士也有百余人。李坤辰一听,惊呆了:你是说中军李将军,他是你妻兄,中军统制李帅爷是你泰山?有了他们,太好了,实力大增,把握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