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669.美的豪气回购预案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上证50飘红!美的豪气回购预案提振白马股,历史上蓝筹回购曾是底部信号

    原创:牛仲逸欧阳春香中国证券报今天

    5日大盘继续弱势震荡,在各主要指数中,仅上证50指数飘红上涨0.25%,上证指数下跌0.92%,创业板指数下跌2.1%。盘面上,受美的集团拟40亿元回购消息刺激,近期跌幅较大的白马股出现企稳迹象,大秦铁路、贵州茅台、福耀玻璃等逆市上涨。

    分析指出,美的集团此举,不仅引发市场对现金流充沛的白马股的回购预期,也为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传递出正能量。从历史看,蓝筹股天量回购往往出现在市场阶段底部区域,如2012年-2013年宝钢股份的50亿元回购。

    今年回购金额创新高

    受近期市场持续调整影响,A股市场估值不断拉低,无论与历史底部,还是与海外市场相比,估值端优势显著,引发上市公司纷纷出巨资回购自家股票。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313家A股公司实施了405次股份回购,耗资135亿元。回购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并创出了历史新高。仅7月份以来,两市已有51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进展公告,买入金额共计约41.45亿元。上一次回购*是在2016年,287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9亿元实施回购。

    从今年实施回购的金额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永辉超市、苏宁易购和海南海药,回购金额分别为16.25亿元,10亿元和5.09亿元。此外,均胜电子、梦网集团、盛达矿业等35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亿元,海联金汇、科达股份、中恒电气等26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

    今年A股回购金额前十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Wind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今年A股回购规模大幅攀升,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份不仅能稳定股价、增厚每股收益,还能优化资本结构、强化控股权,向市场传达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被低估的信号。

    事实上,近期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增持自己股票。市场人士表示,回顾A股历史,增持潮一般也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一个标志。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

    多维度影响市场

    美的集团回购方案引来市场一片叫好之声,维护公司自身形象之余,作为价值投资者的推崇对象,进一步增强了前者的持股信心,为市场价值投资理念传播注入新的动力。再结合近期市场出现的增持回购潮,可以看出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质的改变。

    有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开始注重二级市场股东权益,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从而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探底结束之后,美股进入九年的长牛,维系美股长牛的因素之一,正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

    据券商研报显示,2009年以来,美股最大的买家实际上是公司本身。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美国非金融企业累计购买了3.37万亿美元的股票,ETF和共同基金累计购买了1.64万亿美元的股票,而美国家庭和机构分别净出售了6557亿美元、1.14万亿美元的股票。2009年1季度至2018年1季度,标普500指数成分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总金额达到了4.23万亿美元,标普500指数走势与标普500回购规模基本保持了同步,且这同步性在2009年以后明显增强。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大规模的股票回购使美股呈现出两个特征:成交量极度萎缩、波动率显著下降。从2009年标普500指数见底以来,指数最高涨幅超过200%,而成交量却明显萎缩,由于上市公司大量的回购市场上的流通股票,可供市场参与者交易的股票越来越少,市场的整体波动被熨平,市场波动率被上市公司的回购人为压制。

    而对于当下A股而言,正是价值投资的“播种期”。“即便后续市场有所反复,但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已经非常接近底部的当下,并不值得再过度忧惧,泥沙俱下之时恰恰是价值投资者的布局时点。”光大证券分析师谢超表示。

    蓝筹成长各具机会

    近期市场经历了普跌——金融股回调——白马股补跌这一过程,在此期间,中小盘股超跌反弹。白马股的弱势,也使得市场蓝筹、成长之辩有所升温。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好坏”公司分化加剧:一方面,靠并购驱动和外延发展的公司估值泡沫在快速消化;另一方面,靠内生成长的好公司在享受越来越多的成长溢价。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好公司的挖掘上,从配置的策略来看,蓝筹股的防御价值更突出。

    安信证券则认为“成长突围”将继续引领A股市场。当前风险偏好已经降至阶段性低点,未来政策有望迈向“货币中性偏宽+结构性紧信用+推进改革+补短板”,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A股迈入“重建”阶段,“成长突围”行情正向着纵深演绎。伴随着流动性预期和创业板盈利的边际改善,叠加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的推进,成长风格和创业板指数将引领市场行情。行业重点关注计算机(尤其云计算)、军工、新能源汽车、电子、创新药等。

    “要坚持从企业质地出发,市场强者恒强的趋势预计会持续。”清和泉资本表示,过去3年,市值小于50亿的公司比例已经从19%上升至41%,而市值前十公司的平均市值却增长了40%。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开放,特别是A股纳入MSCI,以价值投资为主的外资对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前外资已然成为A股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此外,中国经济当前处于结构转型和改革深化的阶段,各个行业有序的供给侧改革、效率提升和去杠杆会导致资源向稳定优质的龙头公司不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