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鸡庶女翻身实录 第十七章 波谲云诡 三
作者:秋夜沉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夜色深浓,凌晟睿回到前院,收拾好东西。他没有再点油灯,就着月色,踏着石砖,慢慢回到厢房。

  厢房内一片黑暗,一个身影静静地坐在他的床上,凌晟睿波澜不惊,似乎早有意料,轻声道:“娘?还没睡?”。

  里面传出柳姨娘有点慌乱的声音,声音中带着不安,“凝儿,你去了哪儿?”

  凌晟睿垂下头点亮油灯,波澜不惊,轻声道:“刚才内急出去了一下,让娘担心了。”

  柳姨娘舒了一口气,神情略显困顿,道:“那早点熄灯,让为娘来为你盖被吧。”

  凌晟睿点点头,顺从地躺在床上,柳姨娘轻轻为他盖上被子,看着他闭上眼睛,蹑手蹑脚地回自己屋里。

  听着柳姨娘的脚步声走远,凌晟睿慢慢睁开眼睛,窗外月色皎洁,一夜辗转难眠。

  翌日一大早,凌晟睿顶着两个黑眼圈用早膳,柳姨娘不禁关切地问道:“凝儿,昨夜睡得不好吗?怎么如此憔悴?”

  “娘,凝儿没事。”凌晟睿连忙强打精神,怀揣着心事,他匆匆用完早膳。

  正吃到一半,门外突然走来一位身穿绿烟衫裙梳着两个小髻的丫鬟,她便是迟姨娘的侍女墨痕,只见她对着柳姨娘道个万福,轻声道:“我家姨娘请六小姐过东厢房一叙。”

  柳姨娘疑惑地问道:“你家姨娘来找凝儿何事?”

  “这个姨娘没有告知,奴婢也不敢多问,姨娘只叫奴婢来请六小姐。”

  柳姨娘还想说什么,凌晟睿按住她的手,安慰道:“娘,你莫担心,迟姨娘平日里对女儿很好的,女儿去去就回。”

  安抚好柳姨娘后,凌晟睿便跟着墨痕来到东厢房边的一个小院落。这院落和麹府别的院落风格完全不一致,它由一堵汉白玉白墙围起来,白玉拱门一匾上书“听雨轩”,院落前开了一小片荷塘,荷塘似乎用的是活水,几条锦鲤在开满了荷花的荷塘底下游来游去,整个校园显得甚是清雅。

  这院子颇得凌晟睿心水,闲时若能在竹帘下听雨赏荷,倒不失一番清凉自在。整个听雨轩除了面前这小荷塘并无其他更多装饰物,屋内也简简单单,装饰朴素。迟姨娘此时正在一张朱绘黑漆木案几上习字,凌晟睿上前看了几眼,轻声说道:“迟姨娘可是在临摹虞平子的笔迹?”

  迟姨娘眼里露出几分惊喜,放下手中毛笔,说道:“这虞平子只是个仕途不得志隐居深山的书生,世间并无多少人认识他,没想到凝儿竟然认出他的字迹。”

  十几年前,文帝曾经召虞平子入宫与众博士修习书法,凌晟睿虽然未曾见过其真人,却曾在太师张释处见过此人笔迹,此人书法风姿神韵,甚是爽利自在,而且其字清婉挺秀,功力非凡。

  其风格大致在于点画潇洒自在,结体错落有致,并且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多半安排得疏疏朗朗,凌晟睿不禁多看了议案,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虞平子不知为何后来性情大变,不久便因言语让文帝不喜而逐出广阳宫,最后郁郁不得志而死在了南山。

  想到这里,凌晟睿淡淡地道:“曾在辰逸哥哥处见过,便留下些许印象。”突然他想到了什么,转而问道:“迟姨娘也认识此人?”

  迟姨娘愣怔一下,神色复杂,眼角似乎有道光芒闪过,随即便消失。半响,她伸手拢了拢发髻,语气平淡把话锋一转道:“凝儿,我今日要你来是想问你,你可愿帮我打理霓裳坊?”

  迟姨娘不愿回答,凌晟睿也并非好事之人,便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道:“凝儿愿意!”

  得到凌晟睿的答复,迟姨娘心里很满意,她笑盈盈地拉起凌晟睿的手,道:“来,凝儿,我现在便带你去霓裳坊看看。”

  凌晟睿顺从地点点头。

  二人旋即出了门,坐上停在麹府门口的马车。一路车马辘辘,缓缓行驶到承天城西边的马行街。

  马行街是承天城西边最繁忙的市坊,这条街长达数十里,街上遍布铺席商店,还夹杂着官员宅舍。今日又恰逢端午节来临,出来逛街的人更多,人群川流不息,车马拥挤,行走的人几乎难以驻足。

  赶车的马夫看了看前面肩摩袂接的人群,街道中间堵塞得不能前行的一列马车,回头对迟姨娘说道:“夫人,前面人太多了,马车过不去,不如我们绕道而行吧。”

  “嗯,”迟姨娘点点头,示意马夫掉头。

  “等等,”看着热闹的马行街,凌晟睿忽然心中起意,连忙喝止马夫,转而对迟姨娘道:“姨娘,凝儿想在马行街上走走。”

  迟姨娘看了看凌晟睿一眼,温然应允道:“行吧,凝丫头想去逛逛就去吧,霓裳坊就在前面不远处,我先行一步了,你玩够了就过来吧。”

  凌晟睿下车躬身向迟姨娘道了个万福,马车便转道向另外一条街驶去。

  凌晟睿虽从小就住在承天皇城,但凌府家教甚严,他作为凌府的贵公子,去的多是达官贵人去的最多的地方。甚少有机会来这种市井坊巷。这马行街的一切都令人惊奇。凌晟睿收慢脚步,仔细品评起周围的浦席。

  在这条街上,有说不尽的奇丽,数不完的雅趣。仅马行街北就有密密麻麻的医药铺,金紫医官药铺、邹金钩家、张家独胜药丸子、琴郎中的儿科、任家的产科,那边还有北山子茶坊门口还站着许多提瓶卖茶的小贩,见到门口有人经过就热情招呼,而路边更密密麻麻地摆满小摊,集中售卖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的商品。

  不远处一个小摊前坐满人群,凌晟睿好奇地上前驻足观看,只见一位穿着白衣长衫的书生坐在桌前,桌前摆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代写书信”几个大字,他一边在和坐在面前的大婶说话,一边在纸上奋笔疾书。站在凌晟睿旁边的一位农夫样的大叔焦急地拿着一封书信对着书生说:“韦先生,你能先帮我读读这封信吗?我儿子出门在外多年了,今天才刚托人带了封信回来。”

  这时旁边的大婶不乐意了,说道:“我的事也很急啊,我老头子外出卖货,几个月都没回来了,我这可正托韦先生写信催他过年回家呢!”

  韦秀才揉揉已经写酸了的手,轻声安抚二人道:“别急,别急,周大婶,牛大爷,你们都别着急,一个个来,我很快就好了。”

  凌晟睿想了想,对着拿着书信的牛大爷说:“大爷,我帮你读可好?”

  牛大爷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疑惑地问道:“你一个姑娘家识字?”

  凌晟睿笑着点点头,牛大爷半信半疑地把书信递给他,他展开信看了几眼,便轻声念道:“爹,儿现在在盘安做了点小买卖,赚了一些家当,还在当地娶妻生子,端午节便可回承天了。”

  牛大爷听了后一张黑黝黝的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道谢后塞给凌晟睿一个铜板便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渐渐地聚集在小摊前的人群越来越多,凌晟睿见韦秀才忙得不可开交,索性帮他读起了书信,二人忙了有一炷香功夫,人群渐渐散去,凌晟睿看摊前人不多了,韦秀才应该可以应付得了,便把赚得的十二个同伴还给了韦秀才。

  韦秀才有点不好意思,执意要把一半的铜板分给凌晟睿,凌晟睿摇摇头,推开了韦秀才的手,说道:“你比我更需要这些银钱,还是你留着吧。”说完便要离开。

  “姑娘,等等。”韦秀才向他躬身一礼,说道:“在下韦刑丘,今日多谢姑娘帮忙,不知姑娘芳名?”

  凌晟睿愣了一下,抬头轻轻摆摆手。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说罢正好看见迟姨娘和一位中年男子进了一家绸缎庄,想必那便是麹家霓裳坊,连忙追了上去。

  韦刑丘呆呆地看着凌晟睿远去的背影,目送他进了霓裳坊,心道:“莫非她是麹家千金?”

  临近端午,霓裳坊的生意出奇的好,柜台上摆放着各色绫罗绸缎。店里面人来人往,客人多为权贵殷实人家,爱美的妇人选好绸缎,马上有伙计剪起拿到后院制衣间制成衣裳。凌晟睿正在庄内搜寻迟姨娘的踪迹。这时刚才和迟姨娘说话的那个中年男人走上前对着凌晟睿问道:“这位可是麹家六小姐?”

  凌晟睿点点头,说道:“正是。”

  “在下贺满祥,是霓裳坊的掌柜兼账房。迟姨娘让小人在此等候五小姐。”

  “那迟姨娘她人呢?”

  “夫人在账房等小姐,让小人带六小姐在这庄内四处转转。六小姐,请随小人来。”

  “也好,”凌晟睿随口应允,便跟随贺满祥到铺后面的制衣庄。

  这霓裳坊是承天城最大的制衣庄,铺席却仅有半亩大,但是当凌晟睿到了制衣间时,却发现京城最大制衣间实在是名不虚传,后院三面围墙见了西面、东面和北面三件制衣间,每间制衣间都有二十多名妇人在不停地穿针引线。

  贺满祥边带凌晟睿参观,边一一给凌晟睿介绍:“这些事是麻、丝,那边是绢和帛,这些事从南洋诸国输入的吉贝,又名白叠。这可是珍品,它绵软舒适,保暖实用。”然后他又拿起制衣妇人制好的衣裙给凌晟睿看,“这个撒花烟罗衫,那个是百花曳地裙,还有软毛织锦披风。。。。”

  “请问贺掌柜,”凌晟睿打断他,“我听迟姨娘提过御史大夫的夫人郑氏要织一件刻丝泥金银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送给丞相夫人作寿礼。这刻丝泥金银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可是这吉贝所制?”

  “六小姐聪慧过人,刻丝泥金银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正是这吉贝所制。”贺满祥点点头,领着凌晟睿往后院走,这里还有一个二进的小院落,这里还有两间比前院小的厢房。贺满祥带着凌晟睿进了其中一间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