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道红尘 村庄
作者:渡道红尘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遵义东南面有个寂静的小村庄,叫钱坝村,村里的人大多都姓钱。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依山而建,青绿的雄山将白墙黑瓦的黔北民居围绕在其间。一条清清的小河绕村流淌而过,滋养了庄稼,肥美了鱼田。平日里鸟叫虫鸣,家犬轻吠,孩童打闹,平凡平淡却是别样怡然自得的安居之地。

  然而,再平静的湖水也挡不住风吹雨落,层层的涟漪不断荡漾而起,是最自然正常的现象。即便是这个因为交通略微闭塞而犹如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也会有家长里短的议论,也会有婴儿孩童的诞生,也会有年迈老人的辞世,也会有新婚,也会有家庭的纠纷矛盾。再小,也是个社会。

  这一天,秋阳透过微黄的树叶洒在院子里,七十九岁的钱家老太太坐在摇椅中,优哉游哉地闭目养神。老太太面容慈祥,即便是满脸的沟壑也从她那张脸上读不出岁月的忧伤,反而让人觉得那一道道深深的沟纹中都写满人生故事。

  她的脚边趴着一只黄色土狗,也同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微睁双眼,打个呵欠就再度闭上。从树叶之间透射过来的阳光落在土狗上,把它身上的皮毛照射得散发出黄色的暖光。

  从门口进来好几个人,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温暖亲情的笑容。

  “奶奶,我们回来了。”

  “妈,你在歇凉啊?小心着凉哦,这都已经是秋天,千万不要在这里睡着了,睡着还是会感冒的。”

  “祖祖,我参加了幼儿园的比赛哦,你让妈妈给你看看照片嘛。”

  唧唧咋咋,吵吵闹闹,打破了小院里的寂宁安详,增添了亲人相聚的热闹和絮叨。黄狗奔着站起来,“汪汪”地围着进来的这些人撒着欢,期间还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钱老太太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你们回来也不说提前说一声,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

  “那有什么关系,晓得可能没有吃的,所以我们都买着带来了。你看。”

  说话的这个人是钱老太太的二儿子,六十七岁的钱世高,老实本分的农村人。他还有个姐姐今年六十九岁,叫做钱世兰。这钱世兰在当地也算是个小人物,在那个年代她是少有的会读书写字的人,后来因为有些文化在村里当了个小干部。她选的男人自然也不会是个普通农民,而是镇上环保局的一个小干部。如此一来,他们家在这钱坝村里算是有钱有权的一户。

  其实原本钱老太太生了六个孩子,因为家里穷,早年世道也不好,有三个饿的饿死,病的病死,没有养得活。只剩下大的儿子女儿,和最小的一个儿子,钱世兰原本是老三,可由于前面的哥姐都夭折了,她反而成了老大。现如今,最小的那个儿子到城里去当了保安,正是钱世彪。

  “你叫你姐姐晚上过来吃饭没有?”钱老太问钱世高。

  钱世高的女儿钱小燕说,“奶奶,你放心吧,我给我姑姑打过电话,她后面就来。我先把这个鱼拿进去杀了哈,不然放这里腥的很,一会招些猫来。”

  “好,好。”钱老太高兴地笑说,“对了,欣欣不是说他参加比赛了嘛,拿照片来我看看。”

  “在这里呢。”钱世高的老婆费劲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眯着眼睛按着手机按键,“等我找找,哎呀,今天忘记戴眼镜,还有些看不清。”

  “你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眼睛还没有我好。”钱老太把手机接过来,远远地拿着,自己翻着。

  重孙欣欣爬在摇椅上,调皮地笑道,“外婆的眼睛没有祖祖的好,外婆要戴眼镜,祖祖还不戴眼镜。”

  钱世高的老婆也不恼,象征性地拍了拍欣欣的后脑勺,“你个小兔崽子,你妈妈怎么教你的,一点礼貌都没有。”

  “嘿嘿。”欣欣一个劲地傻笑。

  “那妈妈你自己看看嘛,里面还有视频,如果你找不到,一会等小燕出来给你找。我去看看厨房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好,你去,你去。”

  晚上,他们在院子里支上大圆桌,四世同堂,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钱老太问,“世彪什么时候回来?”

  “我给他打过电话,他说可能个把星期就能回来。”钱世兰是个身型圆润的女人,和他弟弟的淳朴老实相比,她的面相反倒冷峻一些,尤其是眼睛下方脸颊上的横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不太好惹的泼辣性格。

  “嗯,他一定是要回来的,不回来怎么能行。”钱世高把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满脸通红,看得出已经有了醉意。

  钱世兰不屑地撇了他一眼,“让你少飚点黄尿(方言:酒),就是不听,一天醉醺醺的像个什么样子。”

  钱世高的老婆干咳两声,“就是,你们不晓得,平时在家里就是这样喝,怎么说都说不听。”

  钱小燕有些不耐烦,皱着眉头说,“哎呀,你们今天就不要说这些了吧,今天可是给奶奶商量八十大寿的事情呢。”

  钱世兰本来还想说什么,见钱世高把端起的酒杯又重新放下,也就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钱老太叹口气,“都这把年纪了,还过什么寿哦,这个年纪只要能够活着就好了。哈哈。”看着像是在笑,但语气之中完全没有笑意。

  钱世高带着酒意说,“不行!八十岁怎么都要过的,那可是大寿。我们要请村里人好好地吃上一顿,好好地热闹热闹。”

  看到弟弟那醉醺醺的模样,钱世兰是打心底里厌烦嫌弃,但碍于时机不对,只能说,“过寿的事情你们就不用管了,我来办。你个老太太等到那天风风光光地在众人面前亮相就行。”钱世兰言语之间完全不容人拒绝。钱老太太只能在一边接连叹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想了想,她说,“你们不是说世彪下个礼拜就要回来了吗?要不还是等他回来了一起商量吧。”

  钱世高的老婆马上接过话说,“对对,等世彪兄弟回来再说。他是进过城的人,见识比我们光,而且夏瑞肯定比我们小燕的想法还要多。等他们回来了再重新商量。”

  钱世兰还想说什么,想想还是决定先不说了,拿着筷子夹着菜送到嘴里,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

  那只黄色的土狗一直围着桌子走来走去,捡着地上丢弃的骨头和肥肉“吭哧吭哧”地吃得津津有味。一顿饭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后来他们都在东扯一些家长,西扯一些里短,气氛融洽而和谐。

  没过多久,钱世彪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钱坝村。他对钱老太太说,“妈,我暂时不进城了,在家里陪陪你,等你的大寿过了以后,阿珍和夏瑞自己先回去。没办法,夏瑞还要上学,不能让娃娃也在这山村咔咔里呆着。”

  “你为啥不回去了?出什么事了?”钱老太太敏感地看着这个小儿子。

  在妈妈殷切的目光下,钱世彪的眼泪差点就流出来,最终还是忍了下去。他努力挤出笑容说,“没事,就是觉得年龄大了,保安那个工作也不太好做了,回来多陪陪你,自己也休息休息。”

  钱老太太盯着他看了半天,随后微微叹气道,“也行,休息休息也行,有时候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想休息一下。”

  既然钱世彪已经回来,距离钱老太太的八十寿宴也不过二三十天的功夫,怎么安排才能热闹有体面。这两天三姐弟凑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有时候为了一些细微末节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但有时候又相互诉说成长过程中的糗事而笑成一团。钱老太太躺在摇椅上,感觉很是惬意和欣慰。

  人老了,没什么事情比儿孙满堂,孝顺听话,得享天伦之乐更让人心满意足的。

  “好,就这样定了。”钱世彪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来做,咱们妈妈的八十大寿绝对会在这钱坝村被谈论上很长时间。钱花得少,妈妈还不会太劳累,还有档次。”

  钱世高憨厚地笑说,“还是你有想法。”

  钱世兰坏笑着对大弟弟说,“反正你比这酒鬼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议论,钱老太太感到有些疲倦,但从她脸上轻松的笑容可以看得出来,她对于儿孙们的安排还是颇为满意。她心里在盘算着要请那些自己的“小姐妹”来参加,有些“小姐妹”那可是多年交情,但有些“小姐妹”前段时间在菜市场上和自己争了几句,着实让人生气,请不请都还得看心情。

  转眼就到了晚上八点多,钱老太太打着呵欠地站起身。“哎呀不行咯,我要去眯会觉,困了。”她心满意足地回房去睡觉,留下儿孙们继续说着话。

  “妈妈,你慢点。”钱世彪站起来,赶上前去搀扶着老太太。

  老太太甩开他的手,不高兴地说,“不用扶,自家的院子,我闭着眼睛都能够走得进屋,要你扶,多事。”钱夏瑞在后面“咯咯咯”地捂着嘴笑。^_^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