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土匪 第180章 蝉、螳螂、黄雀(一)
作者:乌苏里战刀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一百八十章蝉、螳螂、黄雀(一)

  刘洪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关键时刻,他还是要指望李春。请大家搜索(品#)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虽然自己并没有像古代英雄那样准备与城池共存亡,但他也不甘心这样丢了自己好不容易买来的官,钱还没捞着呢,官没了,让他如何能甘心?他没有指望李春能带人守住饶河,只希望他能够多拖延一点时间,好让自己将两年来积攒的钱财运出饶河。有了这些钱,等自己安全到了日本人管辖的地方,还可以再买个官,或者实在不行,做点小生意,这样的话在这个乱世活下去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这些钱要是没了,哪自己可真是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出苦力自己没那体力,当小白脸,自己又没那长相,要饭耍个杂耍,自己又没那手艺,这叫他如何生存哪?刘洪想这些已经想了两天了,他决定将自己所有的赌注都下在李春身,所以这时的他对自己平时最看不的李春十分热情,对一直以来溜须拍马的苑锦堂却冷眉以对,甚至连他的任何一句话都不想听。刘洪坐在沙发认真的听着李春的每一句话,听李春的想法和意见。李春说道:

  “刘县长,既然断定了他们要从西面进攻,那咱们要把防守的重点放在西面。俺是这么想的,去年县里在西侧官道地势险要的地方建了四个炮楼,有了这四个炮楼,咱们可以依托这四个炮楼修建防御工事,抵御敌人的进攻。”

  “可是李春啊,咱们的人太少了,你们两队人马加一块还不到三百人,有的人还没有枪,如何打仗啊?”刘洪还是很担心。

  “刘县长,咱们虽然没有枪,但是大户家的炮手有啊,俺一会让手下去通知离饶河最近的几个大户家,让他们出人出枪,即使他们不想出人,那也要出枪出子弹。”

  “恩,好,好办法,这些大户家的炮手加一块也有一二百人呢。李春哪,你看看,锦堂能干点啥啊?”听完这话,苑锦堂差点从沙发站起来,自己的人居然让李春来安排,这如何得了?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李春打心里没看得起他那一百来号人,他那些人平常欺负个老百姓还行,要说打仗,那一个一个都是尿裤子的主。可是现在毕竟人手太少,李春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让苑队长带着他的人守东面官道。”

  “你不是说来的人不会从东面进攻的吗?”刘洪问道。

  “俺也只是以防万一,万一他们真的绕道东面,舍近求远,那咱们东面没有人,人家不大摇大摆的进城了吗?”

  “哼,还以为有多厉害,到最后还不是要以防万一,还以为自己是神仙,捏捏手指头掐指一算铁板钉钉了呢?”

  “行了,别说那些废话了,按李春说的干,锦堂,你守东面,李春带警察大队和地主家的炮手守西面,你们都赶紧去准备吧。”

  李春和苑锦堂一前一后的走出刘洪的办公室,苑锦堂心里有气,步子走很快,李春跟在后面,想说话,又有些犹豫,最后还是说道:

  “苑队长,你等一下,俺有事和你说。”

  “哟,你李大局长还有啥指示啊?”苑锦堂被刘洪骂的一肚子的气没出撒,正气的要命,不过让他守东面,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听李春的分析,人家是要从西面进攻,自己这边还能安全点,实在不行,带着老婆孩子从东面跑。

  “瞧您苑队长说的,俺能有啥指示?俺只是想提醒你,虽然敌人进攻你那边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做准备。以防有些人趁火打劫。”

  “谁?谁趁火打劫?”苑锦堂不明白李春的话。

  “大顶子山,关三脚。”

  “哦,哦。”苑锦堂心里清楚,李春的提醒不无道理,县城这边打的热火朝天的,他关三脚能不插一手?他在大顶子山能呆得住?他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显然答案是不能的。李春走了,苑锦堂呆站在那里,心想,这不还是得打仗吗?自己的人如何能是关三脚那些穷凶极恶土匪的对手,他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又想起了自己的那几个姨太太和孩子,不行,自己一定要提前做准备,该跑的时候还是要跑,如果把命丢了,可不值当的。

  饶河县码头在大清国时候有了,位于饶河南山脚下,这里有时会停靠一些水路贸易的商船,但大多时候还是买卖水货的船多,这里说的水货可不是我们现在买的水货,那时候的水货指的是江里的河鲜。码头不管啥时候都是水济济的,到处都是鱼虾的腥味,尤其是夏天,那苍蝇,绿豆蝇到处飞,人站在码头像掉进了虫子窝,看着闻着都恶心。这段时间饶河的船生意不好做,因为开江一个多月了,开江鱼有钱人家也吃的差不多了,和老毛子的生意当官的又不让做。当时日本人是不让国人和苏联人做生意的,刘洪作为县长都是在私下偷偷摸摸的和苏联人做生意,但是场面他还要执行日本人的命令,苑锦堂的队伍主要任务是查处国人与苏联人的走私生意,当然查到后没收的财物都被他们两个私下分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几章你还不是在说抚远那边与老毛子的生意多吗?这里怎么又说不让做。国有句老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抚远那边老毛子多,而且又都是有钱人,有人出钱当然有胆大不要命的人敢去挣这份阎王钱。饶河地界压根没有几个老毛子,有那几个还都是穷光蛋,他们虽然也做走私生意,但走私生意和走私生意也不一样。听老一辈人讲,当时饶河一共那么几个老毛子,他们夏天都不干活,一到冬天大雪封江,他们像鼹鼠一样出来觅食了。通常他们都是在这边买点或干脆赊点粮食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趁着夜色过江带到苏联那边去。苏联重视重工业,轻工业不行,尤其是粮食、蛋类、肉类都很紧缺,他们把这边的吃的带到那边换一些这边没有的东西,从间挣一些差额,虽说钱也能挣不少,但这都是小打小闹,再加这些人都是做玩命生意的,命是活一天赚一天,所以他们其他老毛子更喜爱酒,只要不做生意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喝的酩酊大醉,人事不醒。

  饶河这段时间的水路生意不好,但这两天码头的人却很多,都是各个大户人家管事的,他们在码头急着雇船,价格已经涨到了平常时候的三倍。老百姓们虽然也听到了一些传言,但是都不能确认,看到这些大户人家的管事都来雇船,老百姓们也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可是有没有人来攻打饶河,对于这些平头老百姓来说无所谓,首先,自己不是汉奸,不怕人家来算秋帐;第二,自己都是无产者,没有啥家业,跑到那过的都是穷日子,与其跑到外地挨冻受饿,还不如在家乡好呢。

  码头几个大户人家的管事都在扯着嗓子喊着,招呼着打鱼回来的渔船来岸谈雇船的生意。这时码头又来了一伙人,这伙人有十七八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长枪,领头的是老幺,他走到离码头还有三十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后面的人也跟着停下,一个人问道:

  “哥,咋整?要不俺带着人去把这帮王八犊子都赶走?”

  “着啥急,有人帮咱喊,不好啊?你把他们都赶走了,你站那扯着嗓子喊啊?等等,别着急,等他们把船都喊过来再说。”

  “哎,还是哥聪明。”这个人的话拍的老幺很舒服。

  “还是俺聪明吧?你小子差远了,没事多跟哥学着点,啊?”

  “恩哪,学,学,可俺是再学也赶不哥,你的一根毛啊。”

  “操。”老幺骂完继续看着码头的人,再没有理会他。

  大约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在江里面打鱼的渔船几乎都已经开始靠岸,几个大户人家的管事开始忙了,有的在忙着喊船家,有的则忙着跟船家谈着价钱。老幺手下的几个人看到这个场景有点站不住了,纷纷来到老幺身边,问什么时候才开始动手赶人抢船,老幺看了看江面,这时江面已经看不到船只了,他冲手下人点了点头,手下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举起枪冲到了码头岸边,见人骂。

  “滚,都他妈的给老子滚开!”老幺的人举着枪,张嘴骂,几个大户人家的管事开始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哪里的?还有些肢体的冲突,可是一看到后面稳稳坐在小石凳的老幺,立刻明白了这些人是谁的人,这些管事们大多都不敢反抗。只有几家人嘴还在反驳着,这些人都是大户人家自己的家人,不是管事的,要是雇的人,人家才不会舍得脑袋跟这些人抗衡。这些人虽然有点不乐意,但是看到来的人都带着枪,也都不自觉的向后退,转眼间,码头被老幺的人占领了,他们并排站在码头,所有人都不敢靠近。这时,老幺才慢悠悠的站起身,来到码头,开始和船家谈雇船的事。

  这时候,大顶子山二当家的带着人也早已经按照姜尚武的计划来到了码头,他们并不知道老幺是谁?单从场面来看,二当家的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这个人要么是达官贵人家的人,要么是那个更牛逼的大户人家的炮手,要不然他怎么敢如此张扬的抢夺船只。大顶子山的人问二当家的,该怎么办?二当家的轻声回答:

  “他们能抢,让他们抢,码头的事咱也管不了,等他们狗咬狗都折腾完了,咱们直接捡现成的不好吗?”

  大顶子山的人听到二当家的话都明白了二当家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二当家的一挥手,带着自己的人去三江鱼馆吃饭去了,姜尚武正在那里等着他呢。

  ://..///42/4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