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明末之帝国崛起 第四十二章 报纸刍议
作者:豇豆不起油汗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崇祯八年的老陕游窜湖广河南陕西,把这一片江湖道掀翻,拉拢本土青皮混子等浑人不按江湖规矩只认刀子大肆抢掠,世道混乱比焚烧凤阳皇陵的震惊都要强上几分,杀到家门口的切身感受倒地比大嘴花花明了。

  归德府城各大家富户的张狂几乎不能出城十里,乡下的老宅子也动辄被焚毁,街坊的灾民云集骚动比野道士在时都要乱。

  窦振武透漏出来的团练民壮营被山陕会馆渗透严重,赵斗九直摇头,二百精骑又咋样,真扯淡,又是来啃钱粮的,马匹的精料豆饼干草束加上伺候的马夫,小二百精骑的费用都要超过养活千余步卒了,而这府城真适合多用步卒。

  正经若是无赖手段耍弄起来,山陕会馆也得吃个哑巴亏,可惜银钱太扎手了。

  这晋商打着受损的旗号却又暗地出人出马填补民壮团练的不足,精骑遣出哨探拦阻打粮队的袭扰,各家都很满意,街坊骚乱,马队弹压也极其便利。

  当然做私事也没人拦阻,你又不能跟着看人家做啥。

  窦振武的漏风并没有得到赵斗的回应,窦师爷没钱粮支撑安抚灾民自然这威信也拉下来了。

  山神庙周围出没的蟒蛇不断袭扰进山打探的人马,木筏也不知掀翻多了,正好这湖底沉尸的传闻也得到证实了。

  晋商叫嚷的在冤枉,这雷雨山洪妖鼠摧毁货栈却瞒不住江湖道上,更有甚者传说秦晋两地江湖道交恶,借河南地界打擂却惹怒了老天爷云云。

  骆指挥使看着归德府的情报文书,哼道:“收监的辽东巫神被响马截杀,也就能瞒住宫中那位了;散落出来的红货都烂大街了,还给京师各家送,这些文人们可真得亏得连裤衩都没得穿,晋商可是坏了老件行情啊。再说这复社的几位举人被强逼着写了通敌投名状,这事让晋商和复社都停手讲和,否则的话呵呵。”

  晋商大拍卖戛然而止在官场商贸江湖层面引起轩然大波,锦衣卫也害怕京师在年关时分各方相互攻讦,最后京师粮价上涨挨板子,毕竟锦衣卫还负责监管京师的物价。

  不出月余这各府城省城地下黑市拍卖顺带赠送当日黑市红货图册,复社魁首诸人都被人送了一整套红货,反正是都说是真的。

  让山陕会馆难堪的是还在后面,这归德府城聚集的大东主都来上门讨说法,难不成往年的老件都是假货不成,这也太坑人了。

  赵斗泱泱而退,乡宦层面交手就不得与闻了,此刻面对李家堡的咄咄逼人,这江湖手段又有点难办。

  镇上李家堡是当地方圆五十里的大集镇,由举人世家的李文墨李老爷把把持,而李家又是当地的粮长,这权势要说是一方土皇帝也差不离。

  要说洪武年间,富户当粮长,那是要你命的差事,撑死不过三年,富有千金也挡不住破家的路,等着当乞丐逃亡吧。

  到了崇祯年间虽有加派摊派等各色名目,等闲若无战乱的地,那粮长是大斛进小斛出,好年成便能多捞一笔,坏年景也短不了,你还指望李家给你垫付不成,卖地卖妻儿当佃户的路子,总比进李家的地牢强。

  赵家堡开荒十余年,招揽佃户千余,从不短缺李家的秋粮征收,李家也没奈何出手整治一番。

  年前县衙新来的张太爷和赵师爷,指定山里赵家堡庄主为粮长,把这李家堡给踢了。

  这李家堡早年庄丁李二麻子造反围攻县城的说法早就传遍了县城,衙门要是再敢跟李家堡勾搭那是活腻歪了,便是三班衙役和书吏们都不敢多言语,是以更换粮长,还得要李家堡填补以前的拖欠,这事毫无商量。

  不忿的李老爷在县城文会上笑道:"有谁知晓这家从哪冒出来的,也不曾来拜会我等,分明是看不起我辈。"这话意思是,若是逃军治理就好出手修理了。

  那刘秀才又叫嚣道:“那赵家人不敬重李老爷,便是无视我辈士人,团练一事上大家得团结一致,这家未尝不是那流贼的山寨。”

  自打陕北民变后,各处起营寨打旗号,大家操练家丁佃户也是平常。来往官道上的押车良马劲装刀客更是各家私养的好手,这年头都知道靠嘴巴还不如家底硬茬。

  此前河南巡抚衙门也有募练地方青壮之意,要各县乡宦捐纳钱粮,这事在地方都忌讳标营抢夺家丁。那洪督师入陕前在河南地界上抢走万余精悍团练丁壮,等闲谁的钱粮多余去大张旗鼓的操练团练民壮。

  这回是李家心里太不舒服,你个山包子勾搭外来的县太爷便要打李家堡的脸是不。

  李家百年三代进士举人屡出,赵家又没啥秀才举人身份,十余年不结交地方大家,垦荒买田的劲头太大了,这口肥肉杂么也得咬下一块来。

  顺当的借着这个势头放风:“赵家占了李家的上等水田百余亩,这十余年未交租,折合钱粮五百石稻谷太仓银千两,倘若不认账,便告官让衙门来说话。”

  李家不用缴纳粮税,这些年干旱荒废的土地是有不少,至于是不是赵家佃户种了,谁还懒得去查看。

  衙门正缺钱粮呢,边镇催河南解催粮饷十万石三十万两。这后金奴酋洪太早在七年秋七月,以明边将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名要扣关。

  谁都这名头实在有点龌蹉,可人家铁蹄太厉害了。

  官衙新县令没兴趣理会李家的折腾,赵家钱粮是充足,也有意交接一番。虽说佃户斗殴风头彪悍,隐隐压着老牌书香门第一脚,这年头能打才是正理。

  本县的匪盗阻挡流寇犯境,收纳流民屯垦,也算奇葩。

  那绍兴出身的赵师爷摇头道:“如今官军粮秣筹措不及,大世家不纳粮税,能收缴的家户不多。倘若县里多几个赵家堡,衙门这日子也好过些。倘若要积极给各路官军补给粮秣,往后受罪的时候多着呢。”

  县太爷点头道:“治下出乱子,项上人头不保,老爷素知这些世家的把戏,出钱出粮缩头不言,挤兑下石勇往直前。且看看赵家堡的后台再说,明哲保身难啊。”

  赵师爷点头道:“秋粮还没收,那流寇又在流窜折腾河南,要多多倚重赵家堡庄丁,李家这等土棍没眼力,不值得交往。老爷也得好生掂量一番义勇社的话头,多多跟各大家沟通一番。

  李家堡的张狂还没几天,这老陕的打粮队就接连不断上门,便是县城学宫也屡屡被纵火,但凡参加文会的各家秀才举人接连被打劫,无一不是要回李家的仪金。

  挨到九年正月,老陕再度大发绿林帖子,招纳河南豪杰入伙。

  鹿邑县前去的几个积年老山匪回来骂咧咧道:“都说老陕广迎天下豪杰重立江湖规矩,去了只问咱有多少铁甲良马青壮,大字号爷的没见着,小管队也敢诈唬咱。”

  “带去的百余伴随都给截住,老子是侥幸贿赂巡山营才堪堪逃出来的。去八大王的那边的但有逃脱全数斩杀,这李闯还算客气招待,要咱占据啥山神庙谋划攻打县城。”

  ......

  再说这本朝朱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把这些奏章编纂或辑成朝报。在京的各衙门要想知道朝报的内容,或者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六科廊房抄传,或者由六科派人分别抄出,转发各衙门使知朝政。

  外地官府则是在京师雇人抄报,以驿站传送。京师专门有抄报行,满足这一需求。这邸报到了各级衙门,就会有同僚之间转抄转借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阅。

  明末的报房由商人卖报逐利,也有漠北乃至辽东盛京参合,尤其是晋商参与朝政最为急切,是以这朝廷奏折泄密严重到上至内阁下至各衙门都毫无秘密可守。

  有明眼人则大呼:南宋时元兵南下,诏中外不许传播边事。此虽末世之政,然于军国机密,亦不可不知也。近日都下邸报有留中未下先已发抄者,边塞机宜有未经奏闻先已有传者,乃至公卿往来,权贵交际,各边都府日有报帖,此所当禁也。幸而君上起居,中朝政体,明如悬象,原无可掩。设有造膝附耳之谋,不可使暴于众,居然传播是何政体。又如外夷情形,边方警急,传闻过当,动摇人心,误事大矣。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不顾缓急。当事大臣,利害所关,何不力禁?

  那邸报由本县快马传递转回镇上印刷,时局的新闻奏议让乡野非议也罢,赵九看邸报那是要看流寇的动静,祸乱一场,也是搬山卸岭的好时光。

  可这野道士赵斗早就要窦振武收集每份邸报,更要在王家堡设置抄报房,专司汇总各府各县诸事,便是朝官升迁变动乃至边关要地的变迁也要分门别类的收集。

  让赵斗无可奈何的是这窦振武实在是懒散没精力去做,此番李家堡折腾,派出大量灾民探子就是打算造假邸报来混淆视眼,可惜了赵斗的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