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封神正源 第七十回离三山母女流泪 论道德慈航略逊
作者:wyg黑夜的小说      更新:2018-10-11

  [[[CP|W:237|H:300|A:L|U:chapters/20101/8/1301660633985625364639184598370.jpg]]]第七十回:离三山母女含泪论道德慈航略逊

  邓秀成家之后,三山关交由他接手,太鸾仍为副帅,由他们警望东方,注视东伯侯的动向,子牙很是放心,这里已是西岐的一扇重要门户,行动皆影响着武王的声誉,武王贤名要想千载传,三山关里根基要打牢,邓家兄弟并太鸾贾成组合成新的三山关五虎将,犹是钢铁长城,当是无坚可摧。

  “邓秀成家立业之后,肩上便会有所重担,谅东伯侯必会因此有所顾虑,不敢窥伺这里,我西岐也因此会得到修生养息。”

  闻子牙之语,燃灯大师,慈航,太乙等人皆颂。

  “姜丞相果然高明,所望甚远,非一般人所能看到。”

  “哪里哪里,我也普通人也,不过是比别人善于谋划些。”

  子牙谦逊,众人更是仰慕,跟着这样的丞相走,准是没有错,于是,在邓秀成亲之后,土行孙杨桨幺奴韦杵等一干人追随着子牙,欢乐的离开了三山关。

  蝉玉跟随着土行孙,向母亲依依告别。

  “娘亲,我去了。您老在家要保重身体,娘亲,我走了以后,外面的事情有哥哥照应,家里的事情有嫂子,你老就不要再多操心了,养好身体就好,娘亲,女儿现在跟随孙将军到西岐去,也是为了三山关将来能好,过一阶段,天下形势安定了,我还会从西岐回来看望你老人家。”

  “去吧,去吧,小鸟儿长大了,都要飞离母巢到外面觅食,啊,女儿,外面的风雨儿大,你可要多加注意,更别忘了这里还有妈妈,还有哥哥嫂子,你的亲人。”

  “娘,我会记得的。”

  为了女儿的前程,邓老夫人含泪挥别女儿。

  母女俩正在痛哭流涕的时候,嫂子娇娜闻讯,急急赶来于小姑婵玉告别,别离亭里,姑嫂依依难舍。

  娇娜极是婉约,行为腼腆,虽有新妇开宫之苦痛,却无一丝娇柔之态显露,她对婵玉说:“小姑,此去西岐,路途遥远,你和孙姑爷可要相互照顾好,多保重身体。”

  “谢谢嫂子关心,啊,嫂子,你不要担心我们了,还是说说你吧,下次我回来的时候,可要看到我的小侄子。”

  姑嫂两下本都悲伤,为了调节气氛,婵玉对嫂子摆起了手势,娇娜瞬间羞红了脸,连连对着婵玉比划,道:“小姑不羞,不羞,下次回来,你也要带着小外甥来呢。”

  婵玉非新妇,对男女之情,自是开朗些了,她闻嫂子之语,竟是围着娇娜的身体丈量起来,“啊,嫂子好身材,今后小侄子必定聪明。”

  被婵玉手指相触私密肌肤,娇娜只能咯咯笑,姑嫂取笑了一回,依旧和好,相拥惜别。

  “小姑,珍重了!下次回来须和孙姑爷抱着小外甥一起来。”

  “嫂子,我答应你,啊,你也保重,给我们邓家添个大胖小子。”

  、、、、、、

  听闻相父从南方凯旋归来,武王姬发迎出城郭,相互见礼已毕,子牙就向武王介绍了慈航道人。

  “贤王,此位尊者,乃南方圣贤之师慈航道人是也。”

  面对圣君,慈航并不行跪拜之礼,却是单手立掌作揖,道:“贫道见过贤王!大王乃当世圣贤,吾怎敢落圣贤之师之名?此誉实乃南方民众的谬赞,姜丞相,这是你客气了。”

  并不因对方是大王而寒碜自己,这在别人应该是恐惶不已的事,慈航道者却处理的如此得当,一举一动当真有着尊着风范。

  武王欲求得治国之良策,对他的行为也就欣赏,并不因他礼节不全以为忤,而与他交谈也极是和气。

  “闻尊者道德高尚,孤盼望久矣,寝思暮想,不能自己,今尊者既来,当以常伴左右,聆听尊者道德真言,以便此生得以教诲。”

  “贤王客气了。”

  “尊者,莫要推脱,道德之理当予直言。”

  敬佩武王有一代帝王的风范,慈航讲道极尽详细,“贤王,道德礼仪,浮化万民之道,教化大义,臣服天下之理,世间因果,皆有来处,万般道理,皆有定律,若为万民遵守,仁君是为表率。”

  慈航为武王提供了浮化万民的根据,武王听了很高兴,慈航果是超越圣贤类的人物,这道理说的多好,很有道理,当听。

  于是,当即宣旨慈航道长入宫为王室诸多王亲国眷授课。

  慈航接旨,进了宫中讲坛,呵呵,央视第一届百家讲坛开课了。

  武王令兄弟姊妹,一并宫妃俱来听慈航开讲。

  “世间万物,皆秉承因果,前生种树,后生得果,前生载花,后世向善,前世作孽,后世报应,前生血债,后生偿还,因果报应,从来不虚,因果循环正是天地化育大权,一切道德礼仪皆源自于它,道德仁义,乃吾辈应具的德性,因而,圣人之德亦是天地化育的因果,夫子之能皆是前世修行,世间因果,避不可少,只有人人信吾因果,各行慈善,各尽孝悌,秉诚心崇尚道德仁义,以善因而感,天必降福来,人间自然风调雨顺,灾难不来,年丰物阜。人人知晓吾因果,大治之道也。不信吾因果,纵情恣意,为所欲为,逆天理感恶因,上天必以灾祸恶果来显应。”

  慈航讲到这里,就有武王弟姬叔康问:“慈航尊者所讲,却是颇有疑惑,我不揣冒昧,就想请教于尊者,敢问尊者,世间万物,既是秉承因果,那世间为何就有人短命?有人长寿呢?这究是秉承什么样的因果,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多病,体弱不堪,还有人终身无病,健健康康呢?有人一世无妻,有人却又甘愿守寡呢?啊,尊者,有的人贤妻美貌,夫妻同寿,有的人父母双全,多子多孙,有人无父无母,一生又无子呢?尊者,在你所传因果一道,这些都该作何讲解呢?”

  这正是解答西岐民众困惑的好时机,慈航想,这须抓住机会,才能把他的道德传播,故而,在王弟姬叔康话落后,慈航就端正形象,面容展笑,洪亮嗓音答:“王弟之所惑谅也是西岐大多民众所惑,啊,诸位檀越,凡此种种受果,皆是前世修为,今生所受,王弟问为何世间有人命短?又问有人长寿为何因?命短皆因他前世好杀生;长寿因他前世修行大,百禽放生寿泰康;又问有人今生多病为何因?有的人今世一生无病无灾痛又为何因?多病只因他前世酒肉凶,色欲无忌度;无病无灾因他前世悬壶,真心救助世人疾病多;又问为什么有人一生无妻儿?又人今生守寡又为何因?无妻因他前生偷奸,谋取窃盗他人妻;寿寡因她前世轻贱丈夫身;又问为什么有人长的貌美,夫妻又能同寿,这是为何因?只因他们前世花前念吾因果经,二人同念经,一世才能永长久;又问那父母能得双全是为何因?多子多孙为何因?父母双全因他前世敬重孤独人;多子多孙因他前世不杀生,乃是开笼放鸟人;又问无父无母是何原因?一生无子为何因?无父无母因他前世忤逆是个不孝徒;一生无子因他前世曾经水中溺死婴。”

  慈航话音既落,下面已是一遍赞誉,掌声不断,哄声此起彼伏。“讲的好呀讲的好。真贤能也。”

  武王弟姬叔康也赞道:“慈航尊者这道理讲的好,通俗易懂,大家都能听,啊,王兄,慈行尊者乃是尚父为我们西岐请来的真真活菩萨呀。”

  接过王弟的话头,武王应了是,随即,他亦是赞慈航道:“观世间因果,察人间善恶,不愧为南海活菩萨。”

  得了武王的赞赏,民众更是敬戴慈航,于是,南海活菩萨慈航之名远扬,渐为西歧妇孺皆知,若有因果善恶,俱来请教。

  民众仰其道德,俱都结伴来听慈航讲课,各位,这当中就有婵玉华姑和李靖夫人,她们都是慈航尊者虔诚的信徒,为了扩大影响,武王特备讲演厅堂以供慈航讲道。

  西岐民众但有疑惑,必来向慈航尊者请教,西歧遂成为民众修身养性的福地,倡导因果之乐土,自此后,西岐一方竟是人人行善,个个添香,武王的名声更是大震于诸侯,一些小诸侯皆以来西歧听道为荣。

  西岐武王重视道德,各方道家就齐集西歧,谈经论道,引领风骚,当时,前来西岐的道德尊者还有文殊道长,普贤道长,黄龙道长,玉鼎真人,赤精子,云中子等等,他们俱是各方道德领袖,当下是各显神通,引领风骚,俱成西岐一方风云人物。

  如此过了一阶段,他们的名声竟又引领来域外两位道德尊者。

  这两尊者,分别叫接引,准提,他们本居于岐山之西,离此尚有千余里路程的域外灵山,各位,上文曾提到泗水流域有一灵山,那是朝歌难民聚集之所,然此灵山非是彼灵山,彼灵山在泗水流域,成为朝歌难民流落之所后,山也因之受污,故被后世之人又称为小灵山,而此灵山地处域外,那里的王者亦是贤明,德才俱备,善集各方道德,把这灵山之境打理的分外美丽,清新宜人,更是道者云集之所,故又被称为大灵山。以致传到后来,西游记的故事里就有了真假灵山之辩。

  接引准提二位道人来自域外灵山,他二人在域外也是大大的有名望。在那一方讲道,在百家辩论中亦是最强者,深受那一方的万民尊重,当他们听到西岐这一方有道德高人,一则想兼并,吸而收之,二则想压制,以我之道为尊,所以,他们结伴来到西歧,欲与慈航等人比试道德,分出高下,按照惯例,当政的主事为他们准备了讲坛,开了课堂。

  起初,歧山之人并不识接引准提,只因他们一次讲道,被武王首肯,他们因之而声名大振。

  那一日,武王听说有西方二位尊贤在此传道,就亲来道场,听诸位辩论,彼时,听者甚众,武王示意下属,“不要惊动众人,找僻静处悄悄的听了。”

  从人得令,就寻那人口寡少的地方,安排武王听各尊课目,那准提正讲父母恩重难报。

  “各方檀越,汝等听真,我今为汝分解父母恩难报,假如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肩破血流,骨折精髓尽,又经千百劫难,犹不能报父母恩重。假如有人,遭遇饥荒,以已身肉进与爹娘,此亦似微尘,难报父母恩重,假如有人为了爹娘,剜其双目,挖其心肝,血流遍地,或者是遭受万千刀戟刺身,受炮烙,吞铁水,又经千百劫,犹不能报父母恩重。

  今为汝等讲解父母恩,父母与汝有十重恩。

  第一是怀胎守护恩:汝因劫缘来,托生在母胎,体重如山岳,动止母含灾。

  第二是临床受苦恩:怀胎十个月,产难将来临,朝朝如重病,惟惧死来侵。

  第三是生子忘忧恩:慈母生儿时,血流似屠羊,闻儿健欢喜,闻悲彻心痛。

  第四是咽苦吐甘恩:苦由母来咽,吐出是甘甜,但要孩子饱,慈母费心机。

  第五是回干就湿恩:双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将儿湿移干,慈母不求安。

  第六是守护扶养恩:慈母如大地,严父配比天,终日怜且惜,不以怒目向。

  第七是洗濯不净恩:水洗芙蓉现,脸色夺莲红,只为怜儿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是远行忆念恩:子出关山外,母忆泪千行,日夜心相随,肝肠寸寸断。

  第九是深加体恤恩:闻子远行去,思子夜卧寒,子大代父走,慈母心内酸。

  第十是究竟怜悯恩:母即一百岁,也忧八十儿,恩怜无歇时,命尽始分离。”

  听到此刻,武王不禁叹道:“不愧为西方道德魁首,竟是高于一筹。”

  各位,只武王这一句,被那好意的听到,即传了开来,以后,就掀起了一些道德人士欲于接引准提的比试之心。

  且说接引准提闻知武王在此听讲,就停课来拜,礼节甚恭。

  “贤王有礼了。”

  武王亦是以礼敬之。“尊者有礼了。”

  各方道者听闻武王在此,都停课来观。

  接引亲为武王拂去凳上尘埃,端来香茶敬上,武王很是感动,心中高兴,又见道者云集,亦是有意成全一部分道者的比试之心,乃遍邀群臣一同外出踏青。走至野外,众道是各扬道德,各持高雅,却也是难分高下。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众人持道,各有玄机,争执不下。忽路边现有白骨一堆,接引,准提二人竟是五体投地,恭敬礼拜,武王与群臣皆不解他们如此何意,各位道者正想在道德上压制于他,乃问其何因?

  “尊者舍大而拜小,活人不敬竟是敬遗骨,真是差了。”

  “尊者所拜何意?大王在此,也不值你如此之拜,现只是一堆白骨,你何至拜于此?”

  这若回答不当,必有杀头之祸,武王虽是清高之誉的贤能君主,这一会也很关心他们所答,却见接引轻摇一下头颅,合掌道:“诸道者当知,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因此缘由,我今拜之。”

  土行孙嘴快却又调皮,闻言即对接引道:“尊者,你这话似乎有理,却也差了,敢问你可知拜的是父是母?是男是女呢?”

  接引不慌不忙道:“观你这猴头猴脑相,也知只是面上聪明,却是胸无点术,来吧,吾教于你知,如今你且将白骨分开,细掂于掌,若是男骨,色白且重,如是女骨,色黑且轻。”

  土行孙虽被接引取笑,也并不恼,依旧是笑言:“尊者取笑了,男人在世,衣衫屐帽,穿戴严整,一望即知是男儿,女子在世,花粉胭脂,一望即知是女身,而今白骨,怎能分辨。”

  那接引道:“你有所不知,世间女子,多短于智,易纵于情,生儿育女,以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乳八斛四斗,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男子在世时,学经念文,外持重担,所以色白且重。”

  这话丝丝扣理,无有差错,况这西岐之境白骨,非与姬氏一门有亲,也应与姬氏一门有缘,接引称为多生父母,也是对前人的尊敬,后人的慰藉,武王乃谓群臣:“尊者真乃道德高明之士,所解甚透。此堆白骨尔等众人皆应礼拜,向尊者学习。”

  闻武王之语,众人皆礼拜白骨,而后,武王又至一众至接引准提之前,说道:“尊者道德通畅,竟是高于尔等一筹,当为尊师,孤亦当礼拜。”

  说着,武王竟是礼拜,慈航急越位至接引之前,拜下,而后道:“老师之言,句句精锐,皆可作妙语莲花,弟子愧作高明,比起师尊,实则小巫见大巫,终年躲在南海,自诩甚高,其实才现冰山一角,弟子已是自愧不如,啊,师尊,请受弟子一拜。”

  说完,他即深深拜倒在接引准提之前,“老师,请收弟子,一参拜。”

  接引准提二人欲避,武王道:“二位尊者道德如此高明,朕亦当拜,何推辞也?”

  武王虽是这样说,准提,接引却是不敢受武王一拜。于是,他二人受众人拜了。

  武王见他坚推,也就不再勉强,带着群臣欢心离去。

  土行孙临走却不忘表现,从后面嚷嚷上前道。

  “师尊,师尊,收我不?”

  “若是有缘,自会走到一起去。”

  接引说完,准提是呵呵一笑,伸手于他脑后一拍,道:“你这猴精样,也是讨人喜爱,若是喜欢吾等道德,讲坛之前长相会。”

  “多谢,多谢,老孙会抢一个好位置。”

  哈哈哈、、、、、、

  各位,这以后准提接引二道吸取西岐众位道家之长,远走西域,传经布道,至千年后,那西方也就出了一位圣人,把这道经又作一番变化,重新演练加以传授,成就一代佛宗。而我泱泱中华大地,此后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楚汉相争,倒把这道德经理丧失了许多,到了唐代,这百家经理丧失已经殆尽,在那个时候,事非得已,唐宗主又从大唐长安派人重新将那丧失的经文取回,这故事就是所谓“唐僧取经。”

  而后世之人又把准提,接引二人形化,合二为一,视为佛祖,称作西方如来佛祖。慈航尊者传至后世,被称为观世音菩萨,各位,此一节讲的正是观音拜如来。

  闲言且住,书回正传,却说二郎的母亲华姑,李靖的夫人殷氏,蝉玉等,自从有高人论道,她们是日日谛听,听到后来,两位夫人就在一起拉呱了,这个说:“她大妈,你看人家尊者讲的多好呀?我们两家的孩子也是老大不小了,多盯在玩乐不好吧,为他们身后计,也该找个姑娘家困困手脚了。”

  那个就道:“是呀,是呀,是该找根绳子,把他们的心栓住了。”

  她们岔呱的时候,蝉玉也在一旁,当下就接口道:“干娘,我倒认识一些姑娘,有一个,他配大哥倒是绰绰有余,就不知人家愿不愿意?啊,即便愿意了,还要搬动姜丞相,方能做得了这门亲。”

  “呀,还要搬来姜丞相?难道她是王亲国戚,公主贵胄,这么珍贵?”

  殷氏的问话,明显带着疑惑,是呀,在西岐一方,李靖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谁还须如此求着?

  “对呀,她正是王亲,当今的公主,大王的妹妹呀。”

  蝉玉这一说,殷氏倒冷静了,真要是公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须要问准了,才好牵线的,这个线也唯有搬动姜丞相才能办到,当然,今后李家也就盼上了皇亲,对于李氏一门来说,却也是大好事。

  这究是哪一位公主呢?殷氏就想知道,文王百子中,有九位女儿,分别是七位妃子所生,她们都是武王的妹妹,殷氏问婵玉:“干女儿,你所说的究是哪一位公主呢?”

  蝉玉近来和这般公主都混熟了,她在教她们武艺,见干娘问,她就轻轻的把公主的名字说了。

  “干娘,就是她了。”

  “是她,那敢情好,我们可是高攀了,回去得和你义父商量着,这回非要姜丞相出马了。”

  看书的看到这里,或许会责问,“这位公主究是谁?这里为什么没有说清楚?”

  呵呵,各位,在这里,请让我卖一个乖巧,暂且不把公主的名字告诉大家,因为,她将是我《商周演义-封神正源》第三部的女主角之一,当然,聪明如你,或许就能猜到她是谁了。

  且说殷氏听了婵玉所说,回到府中是默然不语,夜晚,在床第间夫妻俩说起此事,李靖就道:“凭她是谁,我平南王难道能辱没她?只管请丞相作伐,成全此事。”

  于是,他们亲自来请子牙。

  这正是:

  婵玉心地本善良,只虑男儿自当强。

  俊杰不把家业成,自个吃茶也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