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悲风 第三十二章 太平故人
作者:陌上楚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李爽真是感慨万千,一年前,自己还处于亡命的路上,甚至为了生存,跟随黑帮做一些正常人所不齿的事,如今却已身为官府中人,领着朝廷的奉禄;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路上,领受着世人艳羡的目光。

  他想起了去世的哥哥,儿时两人一起嬉戏的情景犹历历在目,又想起了父亲去世后,哥哥四处打零工、钓蛙捉鱼,一心一意供养自己,勉力支撑着清贫的家,让自己安心读书的一件件往事,眼睛不觉湿润了,他曾经答应过哥哥,待自己考中举人后,带哥哥一起离开家乡,去享受荣华富贵的。如今自己虽然没有考取举人,但是与从前的生活对比,也是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哥哥要是能与自己一起享受今天的生活,该多好啊!他忽然又想起,哥哥虽然不在家了,但是嫂嫂还在呀,哥哥的幼女还在呀,自己不能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但是还可以尽到对嫂嫂和侄女儿的责任的呀。他决定立即回家乡,把嫂嫂给接出来。

  打定主意,他第二天即去向把副千总告假,副千总是个通情达理的豪爽人,一听说李爽家里如今只剩下一个嫂嫂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家,深表同情,立即允了李爽的告假,并问他要不要带几个人回去帮忙,李爽笑说不用了。副千总又让李爽去跟英国公张辅告个辞,因为李爽在整个安南之战中得到了英国公的极大赏识,副千总感觉李爽未来肯定是英国公眼前的红人儿,所以此时也趁机卖李爽一个面子,李爽谢过副千总,去向英国公告辞。

  李爽来到英国公府,跟随门人进去拜见。英国公正坐于厅中饮茶,见李爽进来,忙招呼入座,又令下人奉上茶,笑道:“这辛辛苦苦打了差不多两年仗,如今可回到了应天府,好不容易得了几日空闲时间,好好休养一下,你又找我,有何事啊?”

  李爽忙行了一礼道:“大人,门下已有差不多两年没有回过家乡,如今家乡只剩下寡嫂和一个舍侄女儿,嫂嫂孤身一个,每日去药铺做些零工过活,日子过得委实不易。门下寻思着,想把嫂嫂和侄女儿接来应天府一起居住。”

  张辅点了点关,道:“也好,你哥哥去世了,你有义务来照顾你嫂嫂和侄女儿,不过,近日北疆鞑靼对我边境多有滋扰,皇上正寻思着准备近日去讨伐鞑靼,给鞑靼人一些教训,我想让你跟随前去,你晚些时间再回去,可好?”

  李爽忙道:“门下愿意效力,大人只管吩咐。”

  张辅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这件事我还没有想好,你先回去,等我的消息吧。”

  “是,老爷,门下一定尽心尽力。”于是,回家乡的计划只能推迟半个月了。

  李爽就一边静候英国公信息,一边在家休养,会会朋友,打打猎,吃吃酒,想起从前与盗贼为伙的生活,他不禁有点后怕,他希望从此后再也不要遇到那帮人,因为他不想现在的生活因为那帮人而毁掉。他默默地等了半个来月,也没有半点消息,他暗自纳闷,难道鞑靼边患之忧朝廷已解?

  这一天,天气晴好,万里晴空一碧如蓝,和风细吹,真是一个好日子。李爽闲来无事,去集市上逛了逛,慢慢行至长安大街上时,准备找家酒家饮点小酒。令他惊讶的说,长安左门一改往日的喧嚣,只见两队长长的、配饰华丽的仪仗队,庄严的缓缓前行,两边的百姓远远地避开,一边静静的观看着,一边暗自惊叹于皇家的排场。李爽悄悄打听了一下才明白,原来这是永乐皇帝乘步辇出巡呢。李爽这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家气派,心中不禁暗暗感叹。

  身着金黄龙袍,悠闲地坐于步辇上的,正是大明皇帝朱棣,此刻,他那一双卧蚕眉下的一双眼睛,正半睁半闭着,整个脸上的表情非常惬意。是呀,经过他的辛苦治理,终于扫清了前朝的奸臣余孽,革除了建文帝时留下的弊端,恢复了祖制,如今这天下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他自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再往前走,就是长安左门了,朱棣想起,这左门上正悬挂着叛臣景清的人皮呢。想起这景清,着实是让人恨。说起来,自己于这景清还是有着知遇之恩的。洪武二十七年,景清中进士后,被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春,太祖又授他左佥都御史一职,可是,后来因在“奏疏字误,怀印更改”,给事中以大不敬为由弹劾他,景清随即被太祖投进监狱,被释放后,奉诏去川、陕一带巡察私茶,后升为金华知府。明惠帝建文元年任北平参议,当时,应天府才是大明都城,景清被委派到北平任职,实是不得重用的表现。当时,朱棣正在北平为燕王,因赏识景清才华,与他过从甚密。后来惠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想朱棣与诸兄弟藩王忠心耿耿守卫着边境,惠帝竟然下此狠手,若坐以待毙,他日必是落得像其他兄弟一样不得好死的下场。于是,朱棣奋起反抗,发起“靖难之役”,对自己而言,这其实是一场生存保卫战,经过九死一生的艰苦卓绝的战斗,朱棣赢得了这场战争。朱棣于应天府继位后,把景清官复原职,留在身边委以重任。不想这景清竟然恩将仇报,居然想替旧主建文帝复仇。

  但上天对朱棣这位“真龙天子”似乎尤为善待,在他遭遇性命攸关的事件时,给予了及时的警示。这一日,钦天监奏曰:“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情况非常危急”。朱棣把身边朝臣一个个在心中排查了一遍,诸臣中,似乎只有景清有疑,虽然景清表面上对自己也是唯命是从,但总感觉他的行为带了点诡异色彩。不过,这星相之说,也不一定准的,不可尽信,但是留一个心眼总是要的。第二日早朝,朱棣端坐于龙椅上,众大臣排成两列鱼贯而入,朱棣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景清脚步有些蹒跚,朱棣在心里暗暗嘀咕了一下,这景清是个老成稳重人啊,今日这是怎么了?难道真被钦天监说中了?或者身上暗藏了什么东西,导致走路不便?于是,便命左右卫士把景清拿下,当场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剑。景清见自己的形迹已败露,便大吼一声,飞身向龙椅上的朱棣扑去,朱棣虽然饱经沙场,眼下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好在景清及时被卫士给结结实实按住。

  朱棣面色铁青,勃然大怒:“景清,你上朝,拿着短剑做什么?”

  景清清知事已败露,抵赖不过,便慨然道:“你这沐猴而冠的小人、伪君子、暴君!我就是要为故主报仇!可惜不能成事。”一张脸充满了悲愤,接着破口大骂:“叔夺倒位,就像父亲奸儿子的妻子,你背叛太祖遗命,实属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棣此刻不禁暴跳如雷,他叔夺侄位,本就心虚,一向最忌讳有人提这件事,前有方孝孺挑战他的权威,今有景清,若是不重罚,天下贼人不知我朱棣的厉害,他怒吼道:“来人哪!给我打掉景清的牙齿!父母给他牙齿,是让他来吃饭的,不是让他来血口喷人的!”

  卫士们如狼似虎地冲上来,拿刀柄敲掉了景清的牙齿。鲜血顺着他的嘴巴喷涌而出,场面骇人,两旁的大臣呆若木鸡。

  景清丝毫不畏惧,张开那喷血的大口,用他那漏风的嘴巴含混不清的喊道:“暴君!昏君!你比那夏桀、商纣还要残忍,我大明江山,落于你手,国运将终,国运将终啊!”

  朱棣气得一张脸煞白,怒不可遏吼道:“马上给我割掉他的舌头!”

  眨眼功夫,景清的的舌头就被卫士给割了下来,景清张开血口,把喷涌而出的鲜血向龙颜、龙案、龙袍喷来,成祖腾地站了起来,“好,景清,我看你不屈服,来人,立马处景清以磔刑!”

  午时三刻,狱押司衙役把景清反绑双手,让他骑在马上,前面走的押送衙役,举着一面由纸做成的大旗,旗上写着景清的姓名、籍贯、职业、住址、所犯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