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王 第二章 巧遇(李旦)
作者:靖海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船刚刚靠岸,尚未放下船板,便听到岸上有人高呼“李大哥,李哥哥”。立在船头的李旦觅着声音望去,喊话的那个人尖嘴猴腮,一幅日本浪人的打扮。李旦瞧了又瞧,半响方认出这位竟是刚刚出任了长崎唐通事的冯六。

  由于朝廷对日本海禁,能来常来日本经营的唐商也不过百千个人。按照籍贯也就无非是江、浙、闽、粤四省。大家伙儿虽按照各自籍贯分帮结派,但终究都曾是大明子弟,彼此还是多有来往。这冯六在唐商中也算个异数,他出身山西,却属于三江帮的南京一派,为人八面玲珑,不管是对日本人,还是对来日本的唐商他都上下合辙,左右逢源。

  李旦见冯六在岸上迎来冷笑一声也不等船停稳,手扶着船舷,一个鹃子翻身从船头跃到岸边,张开双手迎了上去。两人在岸上相遇,李旦先一手像拎小鸡似将冯六拉着,笑盈盈的望着冯六已经剃成浪人发型的脑袋,满口亲切招呼道:“冯六,不不,你看我这破记性,今后不能叫你冯六了,平野六,平野六对不对啊。”

  难得冯六脸色微微一红,但转瞬间又变了回来,他也一脸堆着笑说道:“名字嘛,不过是个记号,叫个啥不是叫呢。”

  呸,忘宗背祖的玩意儿,李旦心中唾弃,嘴里却明知故问的问道:“平野六啊,今儿是啥风把吹到这儿了,难得说是专门等哥哥的不是。”

  冯六依旧一脸笑容,:“哥哥久不来长崎可能不知,小第今年在奉行那里讨了个唐通事的差事,今后往来长崎的唐船可都由咱家①查验。今儿听说哥哥的船来了,特意过来迎接。”

  李旦装模作样的挑起大拇指,:“了不得,了不得,三日不见,非吴下阿蒙啊,老弟出息了,出息了。”说罢一闪身,让开条路来。

  “那就不耽误通事干公务了。”

  “叨劳,叨劳,回头再跟哥哥叙旧”冯六一招手,指挥身后的下人们上了李旦的船。一顿饭的功夫,这些人把船仓上下都搜了个遍,又把船内的所载的生丝登记在册。李旦把同行李锦等人都唤下船来,站在岸边看着这些人折腾。

  冯六把船上货物点清后才下了船,来到李旦面前买好的说道:“哥哥这船有生丝一百一十七担,那就把零头抹了去,咱家就记个一百担好了。”

  李旦早封好了二十两银子,趁着搭手的功夫塞到冯六的怀里:“”“兄弟辛苦,一点散碎银子拿去请下人们喝茶也好。”

  冯六一面把银子又往怀里塞了塞,口上却托辞:“都是乡里乡亲的自家兄弟,哥哥你也太客气了。”

  拿了银子,冯六把账本收了,又招呼手下:“快点过来,把画像摆好,别耽搁了李爷的日程。”随即有俩下人将一幅画像摆在李旦等人面前的地上。

  李旦定睛一看,摆在地上的画像画的竟然是一幅钉在十字架的耶稣。李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的问冯六:“兄弟这动静是啥意思?”

  冯六慌忙给解释:“这也是幕府的新立的规矩。幕府担心唐船上有洋和尚的信徒深入国内传教,下令凡是唐船上下来的都要踩着这画像走一趟,若真有信徒万万不敢这么亵渎他们信仰的神。”

  冯六这么一说,李锦等对李旦熟悉的人都不由得把目光对准了他,而李旦嘴角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来。

  没错,在吕宋时,李旦皈依了基督教,而且得了个安德里亚的教名。在吕宋的华商中有许多人都皈依基督教,有的人是被教士们感化,真心信仰,有的人纯粹为了应酬,方便与干丝腊人交往。而李旦入教却有他人不知道自家也不愿意外传的原因。不管怎样,对于上帝存在与否,李旦是不怎么相信的,早年间的海盗生涯让他俩手都沾满了血,不论是佛教的轮回还是基督教的地狱都难以恐吓得了他,小小亵神行径自然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在众人的注目下,李旦丝毫没有犹豫的第一个迈脚踏上了基督画像,出于恶作剧的心里,他甚至还在基督头上使劲蹭了蹭鞋底。见到李旦带头完成了这一仪式,他的下手的水手们也依次跟着照做了。

  冯六对这一情形十分满意,他让人收齐了画像,又凑到李旦的耳畔透露道:“今年南蛮船来的不少,丝割符制议下的生丝价格比往年低了不少,年景不太好,这事透露给哥哥知道,哥哥心里有个数就行了。”说罢带着人摇头晃脑的走了。

  事情到真如冯六泄露的信息一样,李旦上岸后找了几家相熟的大丝商,开价比起去年来要低了不少。以往一担上等丝在长崎少说也要卖到三百二十贯文上下。可今年大多给家在二百五十贯文上下。李旦最终只得以二百五十贯文一担的价格将一船生丝全部出手。

  卖了丝,李旦按照惯例分了部分花红给手下的弟兄和招募来的浪人。这些人银子到手后,有的去酒馆里喝酒,有的去花柳之处找老相好厮混,各自寻乐去了。

  只有李旦,找了件披风披在肩上,独自一人上了码头,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着今后的打算。

  日本的一贯文约合一两银子,李旦让李锦在漳州采购的生丝不过是一担八十余两银子。今日行情虽不好,但生丝运到日本贩卖利润仍有三倍有余,高出运到吕宋贩卖许多。但对于此,李旦并不满意。

  他知道,来日本贩卖生丝和到吕宋贩卖生丝不同,去吕宋只需要一纸船引,来去便可光明正大,也不怕大明水师盘查。可由于朝廷对日本禁海,来日本贩卖生丝除了多添许多风险外,为了躲避盘查一船不敢装载过度的生丝。本来李锦打造这艘新舟,原本可装四五百担生丝,却只敢装了一百多担。来日本的单价利润虽高,但是如果算起总账来,反倒不如去吕宋一趟赚的钱多。

  更何况,如果不小心失手,被官府查到通倭,这一船货连同船就一起损失了,还要搭上人去做监。风险又倍于去吕宋。

  但吕宋短期之内是去不了,哪里才是好出路。忽然他灵光一闪,既然吕宋东洋去不得,那就走得更远一点,下西洋去大泥。在吕宋时,他就听说,大泥附近也有一帮深目高鼻的大西人,而且据传他们与在吕宋的干丝腊人素来不睦,彼此争斗。也许和他们能做得了生意。

  主意一定,李旦不由得把目光投到海上。海岸线上交错停泊着需要往来长崎的海船。其间既有唐船,也有南蛮船。相比之下,南蛮船比唐船要大的多,长约三十丈,横广五、六丈。其四方船板,厚约二尺余,用硬木叠成,鳞次相衔。铁钉密密排列,重至斤外,长达二尺。板缝粘注马油,舱底灌以铅锡,十分坚固。其帆以布为之,分为三节,船有两层舱,其前后左右俱各安二十多门炮。

  再看看自己的唐船,不仅大小上差了许多,船仓也低矮很多。桅杆只有前后两座,这也还是犯了朝廷忌讳。李旦又开始心痛自己当初在南粤海面缴获而又被迫凿沉的干丝腊人的海船来。他握紧拳,心中暗道迟早我也要一艘南蛮船那样的大船。

  过了一日,李旦召集人手,驾船回了平户。待到家中,把自己想下西洋大泥的想法,告诉了李锦、和李华宇。两人也大为赞同。目前李旦手上有两艘双桅海船,其中一艘是李锦新买带来的。这段日子,李华宇也招募了不少日本浪人,人手并不缺乏。三人商议,双船并进一起去大泥,由于并不知长崎到大泥的针路,他们准备先顺风去吕宋的大港,那里干丝腊人力量薄弱,也奈何不了他们。然后在从大港驶向大泥。当然若是路上能做上几笔无本钱的买卖,他们也不会放过送到嘴边的肥肉。

  众人花了几日准备妥当,李旦李锦各领了一艘船出海。一路顺风顺水,五六日便到了大港。在大港稍微补充给养便又再出海。刚走半日,便听到燎头高呼:“前面有船”

  李旦和李华宇拥到船头,果然看到前面天海一线处有十多个小黑点。李旦的船没有载货,吃水浅行的很快。很快前面的黑点便成了十多个黑影,分明是十来艘海船,李旦心中默点了下,竟有十五艘之多,已经依稀可以分辨都是中国船的模样。

  “莫不是同行”旁边的李华宇低声问。李旦也吃不准,他招呼大缭、二缭们降下前帆,把船速降下来。又让大家把当初缴获的西洋大炮架到船头来做好准备。吩咐下去后,李旦心里暗自叨咕,若在此处栽到中国海盗手里,那可真是见了鬼了。

  “快看,快看,有条船有动静了”李华宇手指着前方,大呼小叫。

  李旦顺着望去,前方船队里有条船放下一条舢板来,舢板上有三四个人一起用桨,看这架势是要冲着自己的船来。

  李旦不明对方举动是何意,但心却放下了一半,至少多半这些人不会是海盗。

  舢板逐渐接近,上面有个人立起身来冲着李旦船头挥手。待到李旦看清此人面目时,不禁吃了一惊。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吕宋曾救过自己的李乐水。

  舢板靠了船,李旦慌忙让人放下绳梯拉李乐水上了。老友见面自然是一番欣喜。

  李旦听李乐水说此番和诸海商同行吕宋,是为了打探东家黄康等人的消息,心中多生了一份敬意。笑道:“还好贤弟眼尖,否则我们倒以为遇到海盗了呢,你看这不火炮都架上了”说罢指着船头的西洋大炮。

  李乐水也笑了:“倒不是我眼力好,多亏有了这一物”。说着从腰间取出一长筒递给李旦。

  李旦将信将疑的接过来,在李乐水的指引下,单眼凑近了长筒小头一端往远处看。这一看吃了一惊,海面远处景物就如拉到眼前一般,前方船上的各路人等都瞧的一清二楚。

  “我的娘,有了这玩意儿,不就如同生了千里眼一眼”。

  李乐水点了点头,:“哥哥说的是,这物就唤作千里镜。”

  李旦放下千里镜,又上下端详一番,方依依不舍的递给李乐水:

  “兄弟可以收好了,这东西对于咱们海上人家可真是宝贝啊。”

  李乐水笑了笑把李旦的手推开:“这件是孝敬哥哥,这千里镜小弟不止一个。”

  李旦听他这么一说,大喜。也不推辞,慌忙称谢:“待我此行回去,定去海澄好好谢谢兄弟。”

  “哥哥回海澄多半是找不到我了”李乐水缓缓把移民大员的事情给李旦重复一遍。这事李旦倒真头次听说,作为福建人,东番大员他是知道的,听到李乐水讲移民大员,不由心中一动。那个地方,倒是一处日后藏身落脚去处。

  李锦也从另一艘船赶过来相见。几人又叙了一会旧。李乐水执意要回自己的船,李旦强留不住,送李乐水上了舢板。

  彼此航线不同,李旦的两艘船和李乐水的商船队并行了几更后,就各自分开。李旦特意跑到船尾,举起李乐水所赠的千里镜向李乐水所乘的黄和兴号望去,依依不舍。

  忽然,李乐水船上一个白皙的女子出现在李旦的视野里,像极了当初他藏身在格雷戈里奥神父教堂里是相遇到的那个祷告的碧眼女子。李旦吃了一惊,抬起头揉了揉眼睛,再举起千里眼仔细望去时,李乐水的黄和兴号已经消失在地平线外。

  ①咱家,是元之后北方民间第一人称代词,略有点炫耀意味。明代太监多北方一代人,故也常自称咱家,咱家一词非太监的专属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