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王 第六章 交易(李乐水)
作者:靖海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泉州大地震时,李乐水尚在海澄县。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地震的中心在哪里。他和黄明佐担心大员,连夜驾舟返回了台湾。

  好在大员离震中较远,五座汉寨里仅仅倒塌了几间茅屋。几天后,消息渐渐传来,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泉州。大员众人中,林宗希的祖籍是泉州德化,虽然他因为娶妻之事被赶家门,但终究浓于水。当泉州大震的消息传来时,他对家人的担忧之情溢于言表。李乐水特意准了他的假,让他先回泉州老家看看。不几日,林宗希的回来了,还带回了一群受灾逃荒的乡民。泉州府去年水灾,今年地震连续两年大灾,许多人断了生计。当他们听说早一年来大员垦荒的人们如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不少泉州的乡里乡亲都背井离乡的逃到大员来寻一条生路。

  不断涌入的泉州灾民让李乐水这个大员安抚使既紧张又兴奋。兴奋地是这些人补充了大员的人丁,紧张地是灾民的汇集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人多了资源就紧张了,旧移民和新移民之间也不免会有冲突和矛盾。若处理地不当,无疑是开门迎进一个大火药桶。

  好在有陈第和古愚等人等人的帮助。原先的汉人五寨已经难以容下新涌入的移民,沿着新港溪向北的内地又设立了四个汉寨,把人分拨出去。此刻的大员便有九座汉寨。最初在新港溪入海口附近的三座营地化为了上寨、左寨、右寨,其后又在新港溪两岸分出东西俩寮,这五个汉寨以万历三十二年的泉州籍灾民为主,称为内五寨。新港往北有一处大河,水势远盛于新港溪。因为靠近麻豆社,李乐水叫其麻豆河①。四座新汉寨就设在麻豆河南岸。称为外四寨。这内外九座汉寨,人多的汉寨有二百余户,人少的也有八九十户人家,算下来整个大员的汉人已有七八千人。

  人多了,吃饭的嘴就多了。好在去年收成好,虽然垦荒种稻晚了,只收了一季,但亩产也竟近三石,听老农们说比起常年来要多收半石来。整个大员一万多亩垦荒地,光收租都收了一万多石。虽然不能保证新增的人口人人吃饱,但让他们维持生计还是有余的。

  不过,饭不能白吃。眼前正处冬季,开荒和春耕尚有时日。本是农闲时分,再加上灾民的涌入,目前的大员最不值钱的就是劳动力。这正是大搞基建的好事情,首先要修整的是新港溪的河堤。今年老天开眼,风调雨顺,但总不能把收成全押注在运气上。大员在台湾南部的平原,每年降水枯荣不均,每到夏季就是雨季,水利设施不能大意。李乐水也舍得下血本,把新研制的水泥拿出来用于修堤坝。这种在水中也可以硬化的建筑黏合剂,竟也让黄名佐看上。他说泉州大震重建,像水泥这种东西怕不愁销路,让人运走了几包到泉州去试试行情。

  其次,则是道路。维特鲁维的《建筑书》里对古罗马的道路体系有着很不错的总结。李乐水将它翻译了作为参考,制定的大员的硬化路面的标准。弧面的道路以巨石为路基,上面铺有压实的碎石和泥土砂砾的混合物,再在道路两旁修了排水沟。内五寨用这样的道路和上寨连成一体,在这里条条大路通罗马或改成条条大路通上寨更为贴切。

  上寨是李乐水的驻地,黄合兴商号的玻璃坊就建在这里。如今黄合兴号分了家,留在大员的商号立了新字号,叫做“乐蚨祥”。字号是古愚先生给起的,他说这个蚨源自搜神记里字母钱的典故。李乐水虽对这不太懂,但这字号听起来响亮,便请写一手好字的赵士祯写了商号,做成了金字招牌挂在玻璃坊正门前。

  如今这上寨成了大员的政治商业中心,李乐水的安抚司衙门尚未建成,乐蚨祥就成了半个衙门。周边的九寨百姓若有纠纷便找上门来。这等事情,李乐水不胜其烦,全部推给古愚。这古愚倒是干得得心应手,陈第老先生赞他颇承家风,李乐水有点纳闷,莫非这个古先生祖上也干过这审案的差事。

  李乐水从政务中脱身,全心思投入建立土军这件事情来。士兵已经招募,甚至军服也快做好,但军营还没未建成。招募的那些士兵先不安排训练,先建军营再说。李乐水在内外寨之间找了块空地,作为军营驻地。又从于一城那里高价请了十来个士卒作为教官,带着已经尚未编伍的新兵们平整操场,修建营房。

  除了营地就是武器,李乐水在赵士祯面前夸下海口,要制造比神器谱上所载高明许多的火器,自然是不能马虎。按照李乐水的想法,虽说不能马上就上马击发后膛枪,但至少也该得是燧发前装来福枪起步。不过想是一码事情,做可又是一码事情。筹划下来这要做的事情可不少,炼铁,精制火药,甚至设计机床等等一堆事情,需要一步步来。李乐水决定先解决机械动力的问题,上寨已经建了两座水车,但上射式水车需要五米左右的落差,在上寨地势比较平缓,已经较难找到合适建水车的地方。风车则是另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大员靠近海岸线,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李乐水参照欧式的风车图样设计了立式风车,借助后世的知识他又为其添加了尾翼。使得风车能够自主的追随风向转动。建成的风车塔虽然只能在有风的条件下工作,但提供的动力却远比水车强劲。虽然目前这座风车只被用来破碎研磨玻璃或是水泥的原料,但李乐水清楚它能带来更多的可能。

  风车刚刚建成不久,大员就迎来了不速之客。三艘欧洲的武装商船泊到了一鲲身的外洋面。首先登岸的是个一个矮个子叫潘秀的汉人,见到李乐水后,他先是提起了李锦和黄明佐。不巧的是此时的黄明佐并不在大员。不过既然这个潘秀认得这两人,李乐水对他的话多信了半分。这个潘秀宣称他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公司的几艘商船来中国寻求商业机会,顺路到了大员,他们愿意和大员进行通商。

  英国东印度公司,李乐水是清楚的。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苦主。可对于所谓荷兰东印度公司他就知之甚少。这几个月来大员开销很大,玻璃坊的制品全部要转给黄合兴号在国内销售,内部只加了百分之三十的利润,远逊于以往。水泥尚未打开销路,而且即便有销路,目前的产量也跟不上。今年农作物的收成倒是非常不错,但稻谷都已经收存起来难以直接变现,而寄予厚望的烟草,今秋才择部分良田种下,要到明年才能见效。此刻,对于送上门来做生意的荷兰人,李乐水还是欢迎的。

  和潘秀约好了第二日见面的时间后,李乐水坚持要送他们到海岸边。待他们上了小艇,李乐水寻得一处高处,用望远镜仔细寻找。果然在台江内海外发现了停泊的三艘荷兰船。那两层甲板的大舰和船舷边密布的炮门,让愈发让李乐水担心。他历史学得虽然不是太好,但也依稀的知道,率先踏入文明门槛的欧洲人却在世界各地散布着他们的贪婪与野蛮。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就是眼前的例子。荷兰人的到来看似是送上门的财富,但谁又能保证不这会是开门揖盗?

  李乐水连夜将陈第和于一城请来,在汉寨各处都做了布置。万一真要动了手,也要保证不会吃大亏。

  到了约定的第二日,安排在沿路的眼线就不断向李乐水汇报荷兰人的行踪。下船上岸的荷兰人并不多,看似这些人果真是想来做生意的。

  李乐水依旧在玻璃坊的前厅里接见这些荷兰客人。为首的荷兰人韦麻郎是拥有一头波浪般的褐色卷发。大圆盘的脸上留着整齐而帅气的八字胡。他个子很高,接近两米,和不到一米四的潘秀并肩站在一起,反差的特别滑稽。

  李乐水的西班牙语已经较为流利,韦麻郎同意也会西班牙语。两人的交流完全撇开潘秀这个翻译。韦麻郎先向李乐水介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集一国之力而形成的商团让李乐水很感兴趣,当他得知这个公司是股份制时,试探的问道他可否入股这家公司。

  韦麻郎两手一摊:“李先生,准备入股多少呢?”

  “百分之三十如何”李乐水随口说了一个数,他并不指望一下子就夺下这个公司控制权。

  韦麻郎和他的随从们像听到一个很有趣的笑话一般,哈哈大笑起来。过了一会,韦麻郎似乎意识到如此放肆的笑未免有点失礼,他收起笑容,对李乐水解释:“我们在外洋面停着三艘大船,每一艘船的造价若折算成你们中国的货币,要合银子三四万两。加上武装和其他设施要接近五万两,这样的船我们今年总共来了十四艘,而这样的船队在我们公司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我不认为李先生有这么大的财力能够购买到我们公司百分之三十股份。”

  李乐水尴尬了,他无法判断韦麻郎的上述话是不是吹牛,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收购百分之三十股份这个提议有点太轻率了。主宾嘿嘿一阵化解气氛后,便入了正题。双方展示可供交易的商品。

  李乐水先拿出的自然是中外交易的三个常项,生丝、绸缎和瓷器,这是往年销往吕宋的余留下的货物。韦麻郎对这三样是大为满意,表示有多少就要多少。

  当第四项摆在韦麻郎面前时,韦麻郎诧异了,惊讶的问道:“这是什么?”

  见到韦麻郎惊讶,李乐水也十分惊讶。这件商品是茶叶,按照他残存的后世的历史知识,茶叶是中欧贸易的大头,所以他特意在这里准备了欧洲人喜欢的红茶。但看上去这个荷兰人似乎完全不知道茶叶。李乐水比划喝茶的样子,给韦麻郎解释:“这是茶叶,你以前难得没有喝过吗?”

  韦麻郎困惑的摇了摇头。

  李乐水连忙叫来下人沏了壶茶,韦麻郎端起杯子来抿了一口,撇了撇嘴,直摇头,“有点像草药。”他这样说。

  李乐水失望了,他突然又想起嗜茶的英国来,忙追问韦麻郎:“英国,英国人,下午茶,你没有听说吗?”

  韦麻郎继续摇头:“我在欧洲从未见有人喝过这种东西。”

  茶叶的买卖显然是泡汤了,李乐水坚持要不收钱送给韦麻郎几包茶叶。韦麻郎很不情愿的收下了。

  最后,李乐水拿出来交易的是玻璃坊出品的望远镜,这半年多,李乐水观察到吕宋的西班牙人似乎并没有使用望远镜。看来在这条时间线上,这望远镜被自己抢先抄袭了。

  当李乐水向韦麻郎演示了望远镜的使用,作为航海家的韦麻郎立刻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看到韦麻郎两眼放光,李乐水眼睛里也冒出光来。他狮子大开口,一架望远镜开价一百两。

  “上帝啊,抢劫啊”韦麻郎脱口而出。几番讨教还价,李乐水一千两卖给了韦麻郎十五架望远镜。李乐水心知肚明,这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望远镜的技术门槛太低了,一旦韦麻郎将实物送到欧洲,很快欧洲的工匠们就能仿制出来。

  轮到韦麻郎推销他的商品,可能韦麻郎能提供的东西太有限。胡椒香料,李乐水不稀罕。玻璃球?妈的,我自己的玻璃球还卖不出去呢。

  直到韦麻郎说道武器,李乐水开始有点兴趣了,他想起昨天在岸边看到荷兰船上那密密麻麻的炮门。李乐水向韦麻郎询问价,一门重炮多少钱。

  “舰炮本来是不买的,但大家都是朋友,便宜点儿,就卖你二千两吧”

  妈的,比我黑多了。李乐水暗骂,他突然感觉自己望远镜卖的太便宜了。二千两?李乐水连还价的欲望都没有。

  大炮买不了,火绳枪呢?李乐水从韦麻郎随从那里拿过一条火绳枪看了看,质量比起于一成手下的鸟铳稍优,但也好得有限。一问价格五两银子一条,尚在合理范围。虽然兴趣不大,李乐水还是花了五百辆银子买了一百条。在自产的火器出炉之前,拿来给新兵们练练手吧。

  韦麻郎似乎对这么小的交易额,不太满意。他想了有想说出最后一件商品:“黑奴。”

  黑奴,李乐水心中一动。大员现在劳力是充足,但这是在冬季农闲时分,一旦开春,大部分劳力都会被束缚在田地里。台湾的资源,煤,硫,黄金大部分都在北部。李乐水一直有开发台北的计划,可如果没有劳力一切都是水中之月。但如果,有了黑奴——

  当然,奴隶交易是不道德的,但这个并没有影响到李乐水的决策。要是这些黑奴落在我手中,只怕对他们来说是无比的幸运,李乐水这样想。

  韦麻郎对每个健壮黑奴出价是100两③,妇女和虚弱者每个60两。他太想促成这笔生意,李乐水刚刚作出嫌贵的神情,韦麻郎就主动降价。

  “如果采购的多的话,健壮黑奴80两,妇幼40两,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能再低了。”

  李乐水又把单价压低了5两,最后双方达成了200个奴隶的交易。这奴隶不是现货,双方约定新一年的六月份再交货。李乐水可以用生丝丝绸和瓷器来冲抵奴隶的货款。

  对这才会面,李乐水还算满意,而韦麻郎看来也相当的高兴。韦麻郎随即提出要在大员建立商馆,李乐水委婉拒绝了,建议商馆的事情还是等到明年大宗交易时在座讨论。

  韦麻郎临别时赠送李乐水一份礼物,待客人走远后,李乐水将礼物打开一看,不由笑了,

  “这些荷兰人真是小气的要紧!”

  他们送给李乐水的竟是一带铅弹。

  ①麻豆河:今台南曾文溪

  ②古愚,即耿汝愚,其父耿定向做过刑部主事,左、右侍郎。

  ③健壮黑奴在16世纪的价格在100比索,17世纪估计也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