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武工队 第三章
作者:丹玥女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三章

  日近中午,风起云涌。

  天,阴得像要塌下来似的。几十名精疲力竭的劳工,在伪军的押解下,有的在坑里挖壕沟,有的往外抬土,有的每人肩上扛着一块大石头,艰难地在沟边上走着。离壕沟三丈远的地方有个炮楼,是这里离时杖子宪兵队队部最近的一个炮楼。就座落在时杖子村的正前方,炮楼高三层,面积有一间房大。里外青砖,石灰浆灌缝,炮楼防守很严密,有轻机枪重机枪,四周墙面有很多枪眼,里面住着鬼子的一个宪兵小队。鬼子修这么大的炮楼,目的是站岗放哨,了望田野,监视山林出口和过往行人。看守公路,封锁村庄,更重要的是,切断这里的抗日武装与老百姓的联系。

  离这个炮楼不远的左侧,还有一个比它小点的炮楼,两层,住着伪军伪讨伐队的一个班。鬼子的炮楼和伪军的炮楼修在一起,山本太郎还有一句漂亮的说词:叫大日本皇军与中国朋友亲善睦邻一家,共存共荣。

  连日来,鬼子虽然没有发现八路军游击队公开活动,可是他们并不安宁。就在几天前,鬼子给刘福余动大刑的那个晚上,于海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了鬼子炮楼上的一挺轻机关枪。为这件事,山本太郎气得半死,恼羞成怒的他,差点没砍了小队长川岛义雄的头。不过,山本太郎不得不在心里承认:八路的,神出鬼没,八路的厉害!厉害!厉害!

  山本太郎为安全起见,要在炮楼外周围挖一道两丈深三米多宽的壕沟,从沟底往上垒一道三丈高的围墙。工程完成后,壕沟里放满水,鬼子伪军出入通过吊桥,晚上把吊桥提起,这样,八路就再也上不去炮楼了。山本太郎想得很美,他把这项工程交给伪军监工,期限是两周必须完成。可是这些劳工,不要说他们缺吃少喝,就拿给鬼子干活来讲,谁能尽心竭力。何况这些人中,多数是年老体弱和身单力薄的小少年,他们根本就干不动活。今天已经是第十天了,工程嘛,八字还没一撇。

  忽然,一个年约二十四五岁,身穿崭新的黄军装,斜挎武装带,脚穿深筒黑皮靴,相貌英俊的伪军不知从哪儿突然来到这群劳工面前。两周期限眼看就到,可这些劳工还是磨磨蹭蹭不好好干活,这名伪军恼怒地举起手中鞭子,一声暴喝:

  “快走快走!你他妈磨什么洋工!找死!”

  随着伪军的暴喝声,鞭子啪的一声脆响,一个劳工被打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紧接着伪军的鞭子便雨点般啪啪落在这个劳工身上,劳工被打得翻滚哀嚎着,鞭子落处,身上留下一道道殷红的鞭痕。伪军眼看着被他打得遍体鳞伤的劳工,不但不手软,反而越打越有气,越打下手越重。

  “住手!”

  随着这一声大喝,后面的一个青年劳工走了上来。此人二十三四岁的年纪,生得英俊挺拔,一脸正气。看上去精明利落,仪表堂堂,肩上扛着一块大石头,看起来毫不费力。青年劳工走到伪军面前站定,一双怒目瞪视着。

  “喝!好小子,你活腻味了敢管我,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好,那我就先打你!”

  伪军说着扬起皮鞭要打面前的青年人。几乎是同一时刻,青年劳工一伸手,他的手像把铁钳似的抓住伪军的腕子,痛得伪军嗷嗷直叫,这时只听青年劳工说:

  “你听着,看你并非是个一字不识的腐朽武夫。你可读过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也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可你现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走狗,做着卖国求荣的恶事,难道你要辱没你的祖宗!不想为你的后人留一条光明的生存之路吗”

  青年劳工这几句掷地有声的慷慨言辞,震得这个伪军一时心中乱了方寸。青年劳工松开抓着伪军腕子的手,拉起挨打的劳工,伸手抓起地上的石头放在这个劳工肩上,这一切被他身后的刘福余看得真真切切。

  刘福余那夜被鬼子抓到时杖子宪兵队,动过大刑:坐老虎凳、压扛子、挂秋千、灌凉水。不管鬼子怎么拷打,刘福余就是一句话:我家里没去过陌生人。山本太郎又叫来二皮狗与刘福余对质,二皮狗见刘福余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吓得魄散魂飞。别看他出卖良心做恶事,但却是个胆小鬼。心想可能是我的猜测有误,那个陌生人也许真的没进他家,要是进了他家,谁能架得住这种轮番酷刑。为一个不相干的人,不顾自己的命去保护他,谁也做不到。二皮狗吓坏了,在鬼子的斥喝声中,二皮狗心惊胆战地把当时的情况实中有虚地讲了一遍:说是傍晚时分,他确实看见一个高个子陌生男人朝村东头走去。不巧的是当时他闹肚子憋不住跑进了茅侧,等他从茅侧出来时那人就不见了……

  山本太郎不等二皮狗把话说完,就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耳光子。他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刘福余家去过陌生人,现在鬼子又正是用劳工修壕沟筑围墙的时候。各村年满十四岁以上至七十岁的男子,全部充当了劳工,在这种急需用人的情况下,山本太郎把刘福余放了。事情已经过去了几日,但刘福余仍然遍体伤痕,鼻青脸肿。刚才这个青年劳工仗义执言怒斥伪军的这一幕,令刘福余心中大快,不由得对这个年轻的俊小伙心生敬佩。尤其为小伙子伸手抓起百十斤重大石头的技艺感到震惊,但也为他捏着一把汗。这是身处虎豹豺狼之地,刘福余生怕这个伪军报复,把青年劳工当成八路军或反日分子送给鬼子。那样小伙子岂不要遭殃,刘福余的眼睛瞪着伪军,心提到嗓子眼里。

  然而,却出人意料,这名伪军像中邪了似的,一双惊异的眼睛审视地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的思绪展开了翅膀,他在想眼前这个年纪轻轻,英俊挺拔的小伙子到底是什么人从他刚才抓住自己手腕的那股力道,足见此人功夫不凡。这时他猛地想起几天前的那个晚上,鬼子炮楼上悄然无声地丢失了一挺轻机关枪。而且近日还有人传闻,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有一位神八路在活动的事。可是人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位神八路的庐山真面目,莫非,莫非眼前这个有胆有识,英姿迈往的青年人就是青年伪军猜对了,站在他面前的小伙子,正是几天前的晚上,从鬼子炮楼上取走轻机枪的于海生。

  这名伪军叫齐建国,是一名富家子弟。于海生说的不错,齐建国确实不是一字不识的腐朽武夫,他原本是南开大学的一名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当时只有十七岁的齐建国没有随同师生们前往,他那颗为国为民的民族反抗心燃烧起来,弃笔从戎,让自己卷进了这场生死存亡的大风暴。

  齐建国告别父母,不顾千辛万苦去追赶中央军,谁知道越追越远。直到第四天,他追上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是中央军第二十九军的一伙散兵。这伙散兵抢光了齐建国身上的钱,还打了他两耳光。虽然这是个打击,但齐建国那颗抗日救国的心仍然在燃烧着,他把身上的制服卖了,决心南下去找正规的中央军。一天,他从过路人口中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在滏阳河北岸驻扎着一支部队,番号是“和平军”。和平军,顾名思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抗日的。于是,齐建国怀着满腔热忱和报国之志投身于和平军,本想一展抱负。哪料到这支和平军土匪不如,不去打鬼子,专门欺压老百姓,甘心当日本人的走狗。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面前,他后悔过,他痛苦过,他茫然过,他犹豫过。最终,他的意志被摧垮了,这就应了那句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地齐建国的灵魂扭曲了,他学会了赌钱,嗜酒为乐,开始张嘴骂街,举手打人。当他调到伪讨伐队后,伪讨伐队队长杨润生看他是个文生,把他留在身边当了副官。这几天杨队长因娶了一个雏妓赛西施为三姨太,还没新鲜够,所以今天派齐建国到工地督察来了。刚才齐建国看见这个劳工扛着石头吃力地走着,心里就有气,他想:你们这些穷光蛋为什么都像我一样没有出息,于是他带着发泄的心里,拿鞭子使劲地抽打劳工。

  齐建国想着心事,炮楼上的鬼子看到了工地上聚集簇拥的人群,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鬼子举着手中枪对着人群,操着大嗓门向这边大声训斥:

  “八格牙路!什么的事情,好好干活的没有!”

  齐建国听见鬼子喊话,赶忙提高声音说:

  “太君,刚才一个劳工不好好干活,现在教育好了,大家都在好好干活,什么事情都没有。”

  “约西!打架的不要,朋友的大大要,统统的干活的要。”

  鬼子说完收起枪,打了声口哨,然后野狼嚎叫般唧哩哇啦地唱起歌来。

  劳工们看见这个伪军并没有报复青年劳工,大家都松了口气,心想这名伪军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此时,青年伪军齐建国满脸汗颜。想到自己同样身为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国难当头,不但不能马革裹尸报效祖国,却充当了日本人的走狗伤害自己的同胞。这位神八路说的对,我有何颜面去见我的列祖列宗齐建国的心痛悔起来,他深深地打量了一眼青年劳工,惭愧地退至一旁。这时刘福余紧走几步,追上青年劳工,压低声音说:

  “壮士,好样的,你替中华民族的热血青年出了口气!”

  于海生侧脸看着刘福余,面带笑容,用赞美的口气说:

  “刘福余二哥,你才真正是好样的,不愧为热血男儿。那夜你被鬼子抓到宪兵队,在酷刑下不出卖良心,你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好男儿。”

  “你你是谁你究竟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我姓刘叫刘福余,而且还知道我排行老二?快告诉我,你到底是什么人?”刘福余急切地问。

  “哈,老兄,别紧张,我叫于海生,和你一样做苦力。至于你的姓氏和名字,我听别人叫你刘福余,刘老二。我就知道你叫刘福余了,就这么简单。喂刘兄,”于海生压低声音问,“那日进你家的那个陌生人,你到底把他藏到哪儿去了”

  刘福余听了于海生的发问,心里一阵紧张,这于海生到底是什么人他怎么就肯定地说那日我家进了陌生人。刘福余的思潮,如车轮般地疾转,根据连日来的观察和今日他的仗义执言,此人确实不像坏人。这时他俩已经走到石垛旁,同时放下肩上的石头,两人借机到一旁小解,刘福余小声说:

  “于老弟,我也观察你好几天了,我看你不像坏人,而且是条汉子。那晚我家里去的那个陌生人,让我从后门放走了,他叫华裕民,可能进山了。”

  “谢谢你,刘二哥。”

  于海生难掩兴奋地说。从第二天起,这些劳工苦役中没有了于海生,刘福余担心地想:于老弟他到哪里去了不会出事吧?

  正午时刻。

  夏日的阳光火辣辣地照着东龙门山半山腰的天然山洞。华裕民肩上扛着一捆干柴,手里提着两只山鸡,刚要走进山洞,猛然听到仿佛是来自半空中的一声“嗯哼”的咳嗽声。他赶忙驻足放下肩上的柴,警觉地一扬头。只见离他不远的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树上,一个人如同燕子翩飞般跳下,稳稳地落在他面前。华裕民一愣,此人轻功如此之高,已达到出神入化。再看他,英挺的身材,长得很帅气,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飒爽英姿。白净的脸膛一脸正气,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示出他的机智、果断和赤胆忠肝。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对视着,阳光把他们的身形照射成两条长长的影子,看上去,好似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兄弟。千言万语,融会成一股一见如故的惊喜和激动,流露在彼此相视之中……

  良久,于海生眨了眨布满泪雾的眼睛,回想起刘福余讲述的那个陌生人的形态。眼前的这个人,可以肯定他就是几天前进入刘家的那个华裕民,他很可能就是上级派来的领导。想到这,于海生咽了口气,脱口说:

  “老兄,你这里有皮货吗”

  “皮货是有,就是价钱贵了一点。”华裕民回答。

  “哈,贵多少总不能要一只钻戒的价钱买一张兔皮吧”

  “那倒不必,一块大洋可买三张兔皮。”

  暗号对上了,于海生非常激动,他正要上前,看见华裕民站在那里一脸沉静,不动声色。于海生一惊,他暗暗地批评自己太冲动,太冒失。目前敌我斗争如此尖锐、残酷,千万不可大意。于是他深深地打量着华裕民,又说:

  “大哥,你还有什么好货物”

  华裕民用激赏的目光看着于海生,温和地说:

  “有哇,有一棵半斤重的长白山人参。”

  暗号又对上了,两个人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是于海生,高兴得像孩子般跨前一步,抓住华裕民的双手,一迭连声地说:

  “可算找到你了,可算找到你了,你就是上级派来的朝锦义联合县工委书记华裕民同志吧我叫于海生。”

  “是的是的,我就是华裕民,”华裕民激动地用手拍着于海生的肩头,兴奋不已地说,“我来此之前,听说上级已经派往这里一位年纪不大,有着传奇色彩的游击队长于海生。说此人武功卓绝、英勇善战,纵横敌区,笑傲沙场。最近又听这里的老百姓说,你只身夜闯鬼子炮楼,取走一挺轻机关枪。还有入龙潭走虎穴,投石警告伪甲长,如此有胆有识,真乃神人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哪。哈哈,太好啦太好啦。于海生同志,有你这样一位有文韬奇谋,有武略秘诀的助手,我们的抗日游击工作很快就会开展起来。”

  于海生见新来的领导这样夸赞自己,反倒使他这位孤胆英雄有些不好意思。他一边挠着脑袋,一边嘿嘿笑着说:

  “华书记,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道听途说。我要是真有那两下子,早唾口吐沫变狂洪,把那些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日本鬼子狗强盗,冲回东洋去了。”

  “哈哈……”华裕民不可抑制地大笑起来,“说得好!说得太好了。中国人多,大家唾口吐沫便可变成决堤的狂洪,把洋鬼子冲回东洋去!更何况,中国人民已经武装起来,我们一定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说完,华裕民拉起于海生的手,欢悦地说,“于海生同志,请,到我的山洞去,我用山鸡招待你。”

  华裕民的风趣,华裕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他的真知灼见,和对抗日战争充满必胜的信念,深深地感染着于海生。我们党有这样的好领导,好干部,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革命一定会胜利!一定会成功!

  于海生随华裕民走进山洞,看见洞中不但有石桌、石凳,而且在洞门左侧还有锅灶。于海生正感到惊诧,刚要对华裕民说什么。这时,洞外的山崖上传来咕咕的有节奏的野鸡鸣叫声,伴着各种翠鸟的和鸣,有如仙音萦耳,动听极了。还有更令于海生欣喜的是,洞外阵阵山风如哨呐,瑶花奇草喷甘香,林中银狐寿鹿,在洞前出没奔跑。好一处清幽秀美的自然境地,于海生看了不禁赞叹地说:

  “呀!华书记,你真是三生有幸啊,你住的一定是仙人居住过的峭壁奇峰丹岩洞,真可谓‘洞前寿鹿仙狐舞,峰头时闻锦鸡鸣’。好地方!好地方!塔子沟真是人间仙境!”

  “是啊,这塔子沟确实是个景致非常优美的地方,你看,四周百峰连绵,峥嵘挺秀。东西龙门山,对面的窟窿山,是塔子沟的最美。我有个想法,”华裕民非常健谈,他一边忙着烧水杀鸡,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海生哪,等打败了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后,我会向辽西政府提出建议。把这个地方好好开发出来,利用好这里的灵山秀水作为旅游景点,让世人都来参观享受神仙居的情趣。我们的古圣人孔子认为仁者之所以喜欢看山观水,是因为山水都体现着仁者美好纯真的德行,所以仁者都喜欢‘比德’于山。那些睥睨尘俗超然物外的名人雅士,他们放下奢华,啸傲林泉,让心灵放逸,真是令人羡慕啊!我们是过不上那样的生活了,因为我们是革命者,我们肩负着祖国使命。不过我想,等打跑了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后,那时的塔子沟万象更新,一定是:‘钟灵毓秀蓬莱境,玉宇琼楼远客迎。’而到了那个时候,也许我们不再年轻,大家相约到此一游,效古人以山水纵目,以诗酒娱心。纵情于山水之间,品唐诗宋词。在山野的星空下,沐浴古风微韵,抚今追昔。看看我们曾经浴血战斗过的地方,一定会别有一番感触。”

  “啊!华书记,您说得太好啦,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诗句:钟灵毓秀蓬莱境,玉宇琼楼远客迎。华书记,”此刻的于海生,他看到的是一位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华横溢的革命者,领导者。于海生整个身心,都沉淫于华裕民描绘的宏伟蓝图和诗情画意之中,更折服于华裕民所具备的哲学家的思想里。于是于海生激情洋溢,难掩喜悦地说,“珠玉在前,望而怯步。我本不该班门弄斧,但是今天太高兴了,我也吟两句,使之成就一首七绝。”

  华裕民听了于海生的话,哈哈一笑说:

  “咳,海生哪,你若是把我这两句顺口溜当成珠玉,非把身故千古的孟浩然、李白、苏东坡这样的诗词大家,气得再活回来骂我不可。不过,我早就听说你是一位文武兼资的奇才,好哇,既然今天有此雅兴,那就请吧。”

  “请字不敢当,我能与华书记合成一首诗,是件幸事。”

  于海生说完扬了扬头,用低沉的嗓音,激动地念了起来:

  钟灵毓秀蓬莱境,

  玉宇琼楼远客迎。

  举杯遥望龙潭月,

  周天宴乐万象新。

  “好诗,这‘举杯遥望龙潭月’一句,是那么大气而豪壮,而‘周天宴乐万象新’更是格调高昂,意境深远,好诗,太美了。海生哪,”华裕民豪情满怀地说,“待我们打败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普天同庆之时,我们相约到此一游。”

  “华书记,中国的壮丽河山,决不允许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我们要尽快把他们打回老家去!华书记,你给我分配任务吧。”于海生坚定地说。

  “别急,海生哪,快来吃饭,尝尝我的厨艺如何”华裕民说话时,石桌上已放上两个碗饭两双筷子,随后又端来一盆山鸡炖蘑菇,“来,坐下,快吃吧。”

  于海生端起饭碗,闻着香喷喷的山鸡肉,但他没有立刻伸筷,而是用一种费解的目光看着华裕民,奇怪地问:

  “华书记,你只身一人入敌区。这被子、铁锅、还有油盐米总不会是你带来的吧,你是从哪儿搞来的”

  “哈,我当然不能自己扛着行李卷再背着锅进入敌区,但是这里有我们可以信赖的基本群众。也许你已经听说了,我来时因找不到联络站进了刘福余的家,当鬼子去搜捕我时,刘福余让我从后门逃走,并告诉我进深山老林。”华裕民说到这里,长长地抽了口气,带着深深的愧疚激愤地说,“我走了,可是刘家人因我受到了牵连。刘福余被带到时杖子宪兵队,遭到鬼子的毒打,受尽酷刑,不知他的伤势现在怎么样还有刘大娘和刘家另外两位兄弟,我实在是惦记他们。刘家是一个有着国恨家仇的革命家庭,是最可信赖的基本群众。我进山后,才知道这是个人迹罕见的地方,为了尽快找到你们,前几天我乔装下山,半路上遇见了一个叫刘元柏的小伙子,这些东西都是他送来的。呐,快吃吧,海生哪,说说游击队的情况。”

  提到游击队,于海生的脸上立刻涌起一片阴霾,在满怀的悲愤中,恨恨地说:

  “我是二十几天前,受命十六专署驻锦热办事处的派遣,调到这里来接任游击队队长职务的。可是,在我到这里的头一天,鬼子就开始‘清剿扫荡’。代理队长孙海山负了重伤,我与游击队没有接上头,直到你来的前十几天,我才与游击队联系上。听这里的队员说,游击队人数最多时有三十几人。由于斗争残酷,牺牲了几名同志,有十几人派到曾克林司令员部下,随部队转战口里,还有两人因失去抗战信心而悄悄离开队伍。现在,游击队员连我在内只有八个人,其中三个是伤员。联络站被破坏,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三个伤员被老百姓藏在山洞养伤,其余几个队员都转入地下,分散活动。我们的队员早就盼着上级赶快派人来,华书记,你来了就好了,我们有了主心骨,可以狠狠地打击敌人!华书记,明天我设法将几个主力队员,这里有一支民兵自卫队我也联系上了。还有近日我发展的几个最可靠的基本群众,我把他们带进山来。”

  “好,好哇,小于,快尝尝山鸡肉,”华裕民说着挟起一只鸡大腿放进于海生的碗里,接着说,“明天你把他们都带来,大家在一起开个会,我们需要尽快开展工作。”

  “是,华书记,”于海生嘴里嚼着山鸡肉,像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忙放下碗筷说,“哦,华书记,我来时组织上给我开的行政介绍信,到现在还在我手里。刚到这里联络站已遭破坏,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这里的党组织。唉,这些日子,我一个人打游击,真像一只失群的孤雁,心里没着没落,说不好那种孤独和寂寞的滋味。现在好了,华书记,我把介绍信交给你吧。”

  于海生说着从衣内拿出介绍信递给华裕民,华裕民看过介绍信,听了于海生的这番话,感触颇深。他深知现在是革命最艰难、最残酷的阶段,离开党的领导,革命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他语气刚劲地说:

  “好,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联络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狠狠打击敌人。于海生同志,明天见。”

  一轮红日自东方冉冉升起,翠谷中传来悦耳的鸟鸣之声。

  风景秀丽而荒凉冷寂的东龙门山山洞里,今日迎来了一群生龙活虎般可爱的小伙子。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活力,像旭日的光辉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今天,最忙碌最开心的人是于海生,他英俊的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向华裕民介绍说:

  “华书记,我今天一共给你带来了十位同志。这位是一区区长潘凯、二区区长李育民、三区区长郭海楼、二区宣传委员高云侠、游击队警卫员王义、通信员周成。还有这位是民兵自卫队队长董万功和他的队员贺如林、董长彬。”

  “欢迎你们,同志们好。你们能在这种危难的环境中,顽强奋战,坚持同敌人做艰苦卓绝的斗争。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华裕民说着亲热地和大家一一握手。

  “华书记,你来了就好了。我们有了主心骨,可以狠狠地打击那些东洋鬼子,那些乌龟王八蛋!”人群中董万功说。

  “董队长说得对,华书记,快分配我们任务吧。这些东洋鬼子王八蛋,在我们神圣的领土上烧杀掠夺,奸淫妇女,无恶不作,老百姓吃尽了苦头。”李育民一想到日本鬼子在中国杀人放火,强抢奸淫,就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噌地站起身来,挥动拳头像发誓似的说,“我们不能再任日本鬼子在这里横行霸道了。有咱们的党,有咱们的军队,有千千万万支持抗日的人民,我们一定要消灭日本鬼子,誓死捍卫祖国的安宁!”

  李育民的话音未落,高云侠又噌地站起身来,大声说:

  “对,同志们,我们决不让日本鬼子王八蛋,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杀人放火,制造惨案。我们要万众一心,坚决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砸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把他们赶出中国!”

  “消灭日本鬼子,誓死捍卫祖国的安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替死难者报仇!”

  群雄激愤,华裕民望着这些忠肝义胆的热血男儿,一股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涌上他的心头。他深深地咽了口气,声调激昂地说:

  “同志们,大家先请坐下,请坐下。今天请你们来,首要的就是要谈我们当前的对敌斗争和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

  经华裕民这一说,大家就地坐下。于海生坐在华裕民左下侧的石凳上,他那极具青春魅力的唇角,渐渐地泛起笑容。眼中灿灿精光,透出一股锐敏之色。华裕民抿了抿唇角,犀利的目光静静地扫了大家一眼,身子向前探了探。他的表情是那么亲切、温和。忽然,华裕民哈的一声笑了,看着于海生说:

  “于海生同志,我觉得不对劲吧,你不是说你今天给我带来了十位同志吗可是现在连你在内才十个人呀,是我掰不开念,还是你……你算差帐了,啊”

  “哈哈……于队长,你把那个同志藏到哪里去了?”

  旭日的金辉透过琼枝玉叶,射入龙门山洞里,洞中弥漫着温馨而朦胧的色彩。

  刚才华裕民的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山洞内原本沉郁严肃的气氛,被这洪亮爽朗的笑声冲散了,人们的情绪一下子轻松欢快起来。大家对华裕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的头脑都是那么清醒。

  于海生也不答话,在笑声中他站起身,转身用手“啪啪”击了两掌,只见从洞门外走进来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华裕民看见此人立刻站起身来,快步走到来人面前,双手紧紧地扶住他的双肩,激动万分地说:

  “是你,福余二哥,我的好哥哥。我都知道了,你们家因我受牵连,为我受苦了,我对不起你们。”

  刘福余看见华裕民,如同看见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激动不已,他哽咽着说:

  “快别说见外的话,那晚你在我家,我就看出你不但不像是坏人,而且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你走后我十分惦记,风高月黑,又没有人给你带路,我真的很担心怕你再遇上坏人。华老弟,阿不,华书记你是……”

  “福余二哥,我的好哥哥,不要叫我华书记,我就是你的华老弟,永远是你的华老弟。”

  华裕民说完真真地看着刘福余的脸,那晚鬼子给刘福余动了重刑。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他脸上手上的伤痕依然历历在目。华裕民心疼地用手抚摸了一下刘福余青肿的脸,然后把他拉到自己坐的石凳上坐下。华裕民面向大家,刚要说什么,这时潘凯站起身来,他激动地告诉大家:

  “同志们,刘福余一家人不顾生命危险,保护华书记安全转移。这不仅是保护了华书记的个人安危,更是保障了我们的抗日力量,这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刘福余同志不是外人,他是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在绥中县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经李育民高云侠等同志介绍吸收的第一名中共党员。他是我们的亲密战友,是我们八路军突击队的财粮助理,化名刘振东。刘福余同志在未正式参加革命之前,曾多次为我党转送情报。参加革命后,工作更加积极,执行任务胆大而坚决。大家都知道,现在筹集给养,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刘福余同志每次都能超额完成指标。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刘福余同志,特别感人的一件事,那是今年四月的一天夜里,月黑风高。八路军十一团的三个连,突然开进了塔子沟村,并说第二天凌晨三点钟吃早饭,然后转移。当时我们突击队里虽然还有点粮食,但哪够三百口人吃黑灯瞎火的,上哪去弄那么多粮食当时金城同志在这里,金城同志可犯大愁了。结果在凌晨一点多钟,刘福余同志像个水人似的,扛着二百斤的一麻袋高粮米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他独自一人去了宽帮大栗屯,找到那里的伪甲长王荣九家,向王荣九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要他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王荣九知道八路军缺粮,马上拿出一袋高粮米,从塔子沟到大栗屯,翻山越岭,往返二百来里路程。又扛着二百斤重的大麻袋,时间紧迫,往返只有四个小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当时十一团三个连的官兵们知道这件事情后,流着眼泪吃下那顿饭。同志们,刘福余同志的先进事迹很多,一时半晌讲不完。由于斗争残酷,环境恶劣,他的身份在游击队员中也不曾公开。不过,刘福余同志的先进事迹,金城同志已经向十六地分委驻锦热办事处作过汇报。今天,我就把刘福余同志正式介绍给大家,应该说是把八路军突击队的财粮助理,刘振东同志正式介绍给大家。同时,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秘密,我们的刘振东同志,还有一个令人敬畏的绰号,‘火神爷’。”

  “好!好啊!‘火神爷’,号如其人,令人敬佩。”

  “刘振东同志好样的!”

  “好样的,欢迎刘振东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