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寻仙志 第三章 无望禅师
作者:故人语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斜暮薄阳,乌鹊倦飞。

  楚歌看着对面的紫衣男子,竟莫名地生出了一股似曾相识之感,竟似乎是在久远前的某一天二人曾把酒言欢,秉烛夜谈。

  “哈哈,大师,佛门有谒‘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既如此,君某愿替大师了了这桩无尽海的心事,不知大师可愿成全了君某?”紫袍男子气势慑人,疾言厉色地道。

  禅师袍袖一卷,话题牵引缓缓道:“老衲多年不入中土,却早已耳闻魔门‘不败之剑’君十方的偌大名头,于此得见君施主同与离施主两位少年俊彦,实乃一大幸事!”

  君十方面容一厉,见对方始终气度悠然,心中急切,振喝道:“如此,君某得罪了。”

  谈笑间,一股雄浑无匹的气势自其周身蔓延开来,如雪崩堆积,泰山压顶,带着一往无前的奔势宛若彗星流雪,朝着禅师席卷而来。

  在这等威势下,立在禅师身侧的楚歌亦是受到波及,在他眼中只看到君十方的身躯似越来越高大,直欲达到那巨灵神的逶迤一般,巨大的压迫感便自这片天地间升腾而起,楚歌意识到自己在这威压之下犹如蝼蚁般渺小,一股无力感自脑海深处生出。

  同时君十方双目横敛,眼中似有万千精光若箭矢流星横扫而出,气势夺人,耀眼之极。

  从始至终无往禅师却是丝毫未见任何手段,及至禅师口翕微张,楚歌才发现禅师似乎正在口宣佛号,仿佛他从未感觉到周身的变化。

  君十方的气势节节攀升,其威压不断的增大,只压迫的楚歌就要顿首便拜,臣服在这天地间时,却听到禅师的佛号隐隐传来,正被压迫得气血翻涌不止的楚歌耳听梵音佛号,心神一敛,不由自主地随其颂道:“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本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一段经文,楚歌闲暇时曾诵读佛门经书,故对此亦有涉猎,此刻在无往禅师的引导下,楚歌诵读后只觉得气血中虽仍有压迫感,但比之方开始时的翻涌之状,却是天壤之别了。

  而从头到尾在一旁看戏的白衣男子,也就是禅师说的与离公子,一直在旁边观局,虽并未插手争斗,却是相距太近便不可避免的受到二人的争斗波及,然其师门所传渊源颇深,其本身的艺业也是魔门年轻一辈的翘楚,便也还未感到如楚歌般的难受。

  在与离眼中,‘一世禅’无往禅师早在一甲子前便是魔道两门的成名人物,其早年之时,出得大若寺,独修个人苦禅,数十年来,游历天下,可谓是博文广智。

  然其多年来点化世人兼修苦禅,援道门各派与困厄之中,从始至终魔门中却未有人对其不利,一方面,固是因为无往禅师的精湛佛法,高德大义,使得部分爱憎分明,自行逍遥的魔门中人未忍下手,但另一面更是无往禅师的一身修为惊世,令得宵小之辈不敢有所不敬。

  如此这便才在魔道两门留下了其‘一世禅’的更多的传言,而眼下这与他自己同岁相当的君十方却能够与之僵持不下,声威丝毫不逊于对方,却更是令得与离又惊又疑,没想到这魔门年轻一代的翘楚中尚还有君十方这等人物。

  就在与离慨叹的时候,这边的僵局却是陡然打破,但听得无往禅师一道长宣,君十方那铺天盖地的威压顷刻间瓦解,瞬间还复。与离惊疑间,耳听君十方大喝道:“呔”,便猛地朝后飞纵而去,并朗声大笑道:“好一个‘一世禅’,好一个‘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待得长笑声罢,与离这才发现原来适才君十方与无往禅师对峙,君十方虽然气势更盛,大有睥睨八方,唯我独尊的气概,然无往禅师却是不动如山,任尔八方来袭,我自岿然不动。这般巍然化解了君十方的无匹气势,不但令得君十方无功而返,更令得君十方受自身气劲的余劲反击,遭了后噬。

  无往禅师面色轻缓,轻叹道:“君施主果不愧为魔门五十年来后起第一人之称。纵是在整个道魔两门中,亦是极难觅得与君施主相若的天资了,实不知施主师承何人,得有这般成就。君施主年岁非长,修道尚不足五十载,便真气磅礴若斯,想必时日长久,君施主未免不能得窥上境,成就非凡艺业。善哉,善哉!”

  “大师过誉了,君某这点修为心中明白,禅师于数十年前,便是闻名两道的散仙修为,如今十载沉浮,几度苦修禅道,更远行于无尽海,怕早已是地仙位修为,今日若非禅师手下留情,晚辈早是狼狈不堪。”

  君十方年少得志,在术法一脉天资绝顶,自修道伊始便平步青云,艺成之后同辈之中更是少有敌手,故而虽知晓天下高人无数,总难免心高气傲。直到此番碰与无往禅师,对方从始至终未出一招,自己便气势已落,先机全失,这才知天外有天,而无往禅师盛名之下,更是修为绝顶。

  君十方受了这番挫折,才尽收锋芒,谨慎以待。这时又听得无往禅师这等人物盛赞,饶是以君十方一向我行我素的桀骜,也是满怀诚心求教之意,故而态度谦恭之极,说出这等肺腑之语。

  与无往禅师乃是当世释门的大德之人,早在二十年前便是其时的佛门金身罗汉,亦即相当于道门散仙级人物,非止修为,其佛法造诣也是不用言喻。加之这许多年来远离大若寺,在世间修行,以参苦禅,百余年的积淀下来,其心性见识与眼界,更不是君十方所能比拟的。

  禅师心中对君十方大起惜才之意,感慨道:“想不到老衲远行东海,耳目闭塞了二十年,竟不知如今这天下却是英雄辈出,甫自归中土,更得遇施主这般人物。君施主天慧通达,年少有为,修道一行上更是天资绝艳,稍假时日,这魔门的散仙人物中怕是又要多了施主的一席之地了。”

  禅师语调幽幽,听来似是极为赞叹君十方,又似在感叹这二十年光阴的无情流逝,带来的世事变迁令人在不觉中全然不察。禅师饱经沧桑的慧眼中竟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来,这疲惫丝毫掩不住禅师心底的担忧,忧心这本已显现乱世败兆的天下又要经历血雨腥风,怕是又快要金戈四起。

  谁承想禅师这席话说将出来时,却是完全惊呆了与离,先前面上的得意之色一闪而没,向来骄狂的脸色也是变得铁青难看无比。

  号称“不败之剑”的君十方已然是真仙位高手了,这点与离自然知晓,且不论与离自身也是真仙修为,便是这道魔两门诸派近年来闻名的年少人物亦有不少均是真仙,但禅师却盛赞他日君十方必是艺业惊天的绝顶人物,更断言来日君十方必成就散仙。

  这确是不得不令与离惊惧之余,心生羡慕,同时对君十方徒添怨恨。

  其实,修道术法一脉传承早已近千年了,加之当世大唐神仙道佛之风极为昌盛,各地道观、寺院、宗祠林立,上至皇室贵胄公卿,下至平民百姓,或为热衷于仙道,或为沉迷于佛禅,更有胜者便是如两晋时期般的论清流,辩易理。这般下来,便是连那邪魔外道也都大开旗鼓,各行其是。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自妖娆了。

  因而世上修道之人便大为增加,道佛之风之盛,真真是亘古难见。

  然大道难求,又有几人可证。按当时的道门经典记载,修真境界共分为九重,自低而高分别为修真、灵人、灵真、半仙、真仙、大仙、散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其中散仙便是人与仙的关键分界点。

  修真只要打通全身经脉,真灵运转,炼成道家元婴,通达泥丸宫,就可以灵神脱窍,逍遥三界,成为长生不死的散仙。

  当时整个修真界,便是散仙也不过数十位罢了,如今这三十年来,除了那早已成名百年的道魔两门巨擎外,也仅听说无往禅师突破散仙之境,其他散仙怕更无听说过得窥地仙境界。

  正是知晓修道艰难,与离未料到君十方一身艺业潜力竟如此了得。恐怕再过得数十年,道魔两门之中,怕是再无人是其敌手,天下亦是少有人能制衡的了,现今这整个魔门的年轻翘楚,包括自己在内,恐无人能出其右,到时便是差之远矣。

  念及此端场景,与离心下沮丧难言,一时,心中满是震骇、忧惧之意,哪儿还听得下无往禅师与君十方所述之事。

  无往禅师心下慨然,虽有言如此,但言外之意仍掩不住对君十方是魔门中人的耿耿叹息,虑及此子他日之成就,莫不是对这修真界影响甚大,心中一阵凛然,旋复面容庄重地对君十方欠身施礼道:“除魔卫道本是出家人的本分,施主虽身在魔门,却是处事坦然由性,断不会是邪魔外道,于此老衲有一言相赠,还望施主怀谨。”

  君十方浓眉一挑,虽心下万分好奇,但知禅师身份尊厚,顿时沉声道:“晚辈不敢,还请大师解疑。”

  无往禅师语气一缓,顿了顿,复合十佛礼,扬声道:“这天下之大,东极沧海,西至昆仑,渺渺八荒乃无穷尽之势,却始终脱不得三界纷扰,老衲多年来遍历九州,不敢妄语已看透这红尘万丈,却知晓世事沧桑,变化实非我等可以掌控。俗世万千,众生各相,亦均不见得各出自本意。来日君施主万丈绝顶之时,还盼有心老衲今日之言,切不可过于执着,着了臆相!”

  饶是君十方素来桀骜,不喜约束,更不把世俗礼法放在眼中,此刻也被无往禅师的谆谆教导之语所感怀。但禅师既行此大礼,又言语如此慎重,他与君十方虽道谋不同,但禅师以其释门前辈的身份,断不至于凭空臆断。此般想来,禅师一番作为全是维护君十方之意,仅是希冀此等后辈来日行事凡留一线,存一念之机。

  君十方为之一怔,登知禅师的谆谆劝慰之意,转念立马又思虑及二人的立场,万料不到禅师豁达超凡竟达如此境界,心下惭愧不已,却又陡生万丈豪情,旋即躬身折腰,声若沉金般道:“大师谬赞了,晚辈此厢谢过大师指点,若他日果真如大师所料,势不可违,十方又何惜遵从天意,定不忘大师今日教诲!”

  铿锵的话语中透出君十方坚定的信念,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君十方又心高气傲,便是感念禅师的大德高义,也决计不会轻言放弃。

  无往禅师一挑双眉,注视着君十方,那明亮的双眸中分明闪耀着着一种光芒,禅师知道那蕴含的意义,在他当年自大若寺远赴南海念慈庵,于佛法讲义上舌辩众僧,论法大会上连败七名念慈庵护法上师,大破峨眉金光寺的般若阵,为大若寺赢得昆仑讲法的首开之席时。在念慈庵回寺的路上,阳光照射到南海,折映到他的脸上的,便是熠熠耀动着这种星辉,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年少轻狂!

  听及君十方应答之后,禅师面露微笑,又瞥了眼面色铁青的与离,言道:“你二位既知晓我身份,此番若无师门长辈前来,恐怕还是留不住老衲。”

  忽闻“哼”的一道冷哼声从旁传来,袖手旁观的与离这时终于醒转过来,便听得无往禅师这般说法,一时心急,立马直言厉色道:“大师,便是我与君兄阻你不住,你怕是也走不出这诸天阵法,我魔门中人对你身上的物件在意的紧,如今各门各派全都来了,尽是半仙级高手率领的魔门精锐翘楚,已然是遍布于这巴蜀锦绣之地。古人云蜀道自古多艰难,今时今日我怕你更是再也难得安身离去。”

  “老衲倒是令得诸位施主费心了”无往禅师叹息着,又半是嘲弄的说道:“老衲才自无尽海而归,便是两道尽皆得知音信,如今这般看来确是老衲不及令师萧幽帝高明了。”

  与离胜券在握,心中不免得意,便也不怕这老僧不服软,便上前一步和声劝道:“大师何必为难,但只将那物什交予我等,再留下这小子,自可安然离去,我等是断然不会为难大师的。”

  如今大局已被掌控,与离便也不惧禅师能够逃脱,君十方既是真仙位高手,且握有‘大九流光剑’,虽仍不敌无往禅师,却也叫的与离安心不少,况且魔门各派早先便与此处布下都天杀阵,纵然禅师是散仙级绝顶高手,也得在此将真气耗损一空不可,如此便不惧其一身的艺业了。

  与离当下心思百转,想到各般施为,不由得更为自信,纵然那和尚不肯相依,也翻不出大浪来,看来这趟出来所获不菲,不仅在宫门中人及师尊面前证明自己,更是可叫自己在两门中名声直上,北辰幽帝萧轩生大弟子的偌大名头,如何能够屈居他人之下,思量间又瞥了一眼君十方。

  只可怜了从头到尾就没人考虑书生的感受了,想楚歌一介布衣,平时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在一旁只听得惴惴不安,云里雾里的。心中还自思量,依那魔道妖人之言,似乎并不只满足于大师所言之物,便连自己这等普通百姓也不想放过,掠回去还不知要怎生对待,一时只把楚歌急的焦躁不安,片刻间思绪纷杂,又不敢过于表露出来,生怕惹得那妖人不满。

  “大师,得罪了。”君十方似是没耐心一般,身形一错,自桃树边一避让,横掠过数十步距离,便是径直朝楚歌这边掠来,楚歌身边的禅师恍似犹未觉察到,面上仍是无悲无喜,垂眉横睨着身边的数十株桃树,一副心神沉浸其中的样子。待得君十方已迫至眼前时,方横目扫来,楚歌已忍自不住,欲要张口呼喊。

  君十方其势迅疾如雷,此刻正在楚歌身侧,五指乾张正待要一举擒下楚歌,熟料此刻变相横生,楚歌蓦地玉面青筋暴起,面怒张狂嗜杀之色。君十方便是暗道一声不好,但自恃一身艺业超凡,来不及应对这突发状况,便毫不犹疑的变探为抓,五指虚空凝爪,罩着楚歌的肩侧琵琶骨近的缺盆、云门、气户、中府四处穴位击来,一时出手风雷赫赫,急如闪电。

  其实,以君十方的修为,打算先拿下这书生,亦是存了私心。他为人坦荡随性,颇不拘泥于成规,又生性磊落,不惯于不择手段。方才这书生既称禅师对其有救命之恩,加之无往禅师待之仁厚,如何也不会任其落于魔门手中,如此相争之下,便不免魔门中有人要以此子为质,胁迫禅师就范了。是以君十方索性先出手擒住这少年,以免落了乘人之危的口实。

  就在君十方掌风袭至之际,乱相再现,君十方本思忖楚歌不通武略,仅一文弱书生,是以这一掌快则快矣,却是毫无力道,只藏以绵劲其中,只欲擒住楚歌,未有伤人打算。哪知楚歌竟在君十方纵身横过当口,倏忽向前一步,复又往右踏了两步,玄之又玄地避过了这势在必得一掌,并又看似无意的在这片刻,抬其右手向君十方胸口拂去。

  未待君十方反应过来,便状若站立不稳般的朝着君十方身躯处倒去,左手的手肘亦不偏不倚地压向君十方胸口正中三寸处的神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