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有女惊雷 第二十二章 宫内
作者:山岚月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氏母女二人说话间,九皇子益王已经做画完毕,搁下笔墨,躬身施礼,“皇祖母,画已完成,还请皇祖母一观。”声音清冷,如玉如冰。

  几位嫔妃和皇子便也纷纷散去,按品阶高低纷纷落坐。

  太后显然有些惊奇,“这么快就做好了?前些时日翰林院那些个什么供奉跟吾说起码要一个时辰!昹儿作画真真是奇快无比,若再拿捏这姿势个把阵子,老身可就受不住了!”

  九皇子夏昹躬身道:“皇祖母容颜本就在孙儿心中,作起画来自然运笔如飞,不过一刻钟功夫便可;翰林供奉又哪能经常得见皇祖母圣颜,所费一个时辰已是很短的时间了。”

  太后连连点头,笑道:“昹儿甚会说话!难得昹儿为他们辩解,吾就不与这些文人计较了!”又对敏珠道:“快些拿过来与吾瞧瞧。”

  敏珠将画取来,与田思成二人各执画卷一端,展开示与太后。

  太后边看边赞叹:“不错,这画画得可真是好哟!我看比那些供奉们画得好多了!咱们天家可又出了个才子!”说完又对敏珠二人道:“给史相公夫人、大娘子和林昭仪一观。”

  柳贵妃笑道:“母后,妾看着那画,好似母后要从那画中走出一般呢!未曾想到益王竟如此有才华!真是我大夏之幸!”

  坐在太后左侧的文淑妃道:“江南才子多爱舞文弄墨,益王这些年倒是跟他们学得了一手妙丹青,恐怕就是皇上见了也会欣喜不已呢。”

  坐在一旁假寐的林昭仪仔细看完画作,道:“说起皇上,昔日在大平之时,皇上与史相公并称诗画双绝,当日令自诩才高八斗的江南文人均羞愧不已,至今还为我大夏百姓津津乐道。”

  太后似想起从前情景,脸上皱纹也笑得欢喜,“皇儿当年在大平之时,虽幽居于小小宅院,却日日研习诗词,修习武艺,史相公伴在皇帝身侧,也不甘于皇上身后,专攻作画,二人一人作画一人写诗,为我大夏争光不少。如今收复大平,江南那些士族文人老老实实很是听话,还有许多来至翰林院做供奉,与当日皇儿和史相公文坛盛名不无关系。”

  王氏看到那画作心中始终不那么舒服,一个被忘记七年的皇子就这么要翻身了?听太后说起在大平时情景,便道:“当日皇上英姿,引得无数江南名门淑女倾心呢!不过还是九皇子娘亲顾昭仪最得皇上倾慕,终得以跟从陛下自江南返回,唉,如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九皇子都快要长大成人了。”

  此话一出,柳贵妃文淑妃二人脸上齐齐变色,阴晴不定,当日顾昭仪宠冠后宫,哪个敢挡她的风头!

  太后听了也有些愣住,这些事情无人提起已有多久了?想起顾昭仪便看向了此时静立在亭子台阶处的九皇子。众嫔妃也想起了久未提起的那位顾昭仪,也齐齐打量起这位九皇子。

  九皇子眉头微微一皱,低下头,再抬起头,神情恢复正常,仿佛众人打量的目光根本不存在一般。

  一时间,只闻微风吹过,树枝轻摇的声音。

  柳贵妃看了一眼王氏,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说起这些事,史相公更是无人能及呢,据说那天下第一美人大平长公主晚霞那时不过八九岁,却对史相公一见倾心,自此写下闺阁女儿词无数。原以为收复大平后,能有幸一睹这美人风采,孰料红颜薄命啊。啧啧啧……”

  一时众人更是议论纷纷,纷纷说起这史相公当年的风liu韵事。

  王氏听了这话,心下微惊,这柳贵妃莫非知道些什么?道:“多少年前的旧事了,难得柳贵妃还记得如此清楚。”

  柳贵妃丝毫不以为然,更是说起当年往事,“那年史相公初回我朝,连中三元,这等风liu韵事自然是人尽皆知!”

  文淑妃好似随口问了句,“不知史家大郎画作与九皇子比起如何?”

  王氏未曾想到一句试探之语,令这二人同仇敌忾起来,也就不再计较,身姿却坐得更直,道:“妾身也不知,只是郎君常常教导战儿,文章要写得花团锦簇,好男儿更是要上战场杀敌,守我大夏边疆,护我大夏子民。这画么,郎君久未研习,也未让史家儿郎研习,只是有时会教导婷儿作画。”

  太后对王氏点头,道:“史相公果真是国之柱臣,这话说得甚得吾意。”

  二皇子潞王看了眼低头不语的夏昹,道:“原来在史相公家中,只有女子作画。可惜史战似乎未能听从父亲教导,最近正在苦求九弟画技老师翰林供奉莫大人收他为徒呢!”

  史娉婷再也忍不住,看向这个平日里就不太对盘的二皇子道:“莫大人画艺比得过我爹爹吗?我大哥若真要修习画艺,自有我父指点。不过这位九皇子画艺倒也不错,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姿,若再过几年,想必画艺更是出众。”

  太后右手下方一位这看来年纪最轻的后妃,点头看向太后,“皇姑母,九皇子如今才十二岁,研习画技也不过三年而已,日后成就,妾以为不可估量。”声音软糯娇甜。

  太后看着这位年轻后妃,一脸慈爱,又看向不远处的夏昹微笑点头:“依依此话甚得吾意。”

  众人只觉得眼皮皆跳了跳。

  二皇子潞王见太后夸赞夏昹,趁势进言道:“皇祖母,九弟这些年来为修习画艺,月俸可是大半都用在了笔墨纸砚上,皇祖母可千万要帮扶九弟一把呀。”

  太后撇了潞王两眼:“昕儿,勿须你多说,昹儿自然是另有赏赐。吾知你是挂念我那方砚台,也罢,就将那砚台赏赐于你吧,算是你识人有道。”

  潞王连忙夸张地跑到太后身前跪下行稽首之礼:“孙儿多谢奶奶赏赐,知吾者,奶奶矣!”

  太后显然很是喜欢奶奶这称呼,笑骂道:“快快起来吧,前些日子说你不知礼,今日就太知礼了!”

  说完,太后望向台阶侧静静站立的九皇子道:“昹儿,来,过来让奶奶仔细瞧瞧。”

  夏昹依言走上前去,立于太后身侧。

  太后深深地打量这从前从未在意过的九皇子,拉住他的手道:“吾听说你大冬天的时候还在雪地作画习字?”

  摸到九皇子手上因长时间作画习字磨出来的硬茧,道:“看看你这手上硬茧,就知道你从前种种努力不虚。只是日后莫要如此了,纸张笔墨不怕你用!看你这身子如此瘦弱单薄,想是往日辛苦。奶奶从前不知,苦了你了。从今往后,你宫中用度皆从立政殿出,宫人若有不听管教,直管打杀了去,可怜你小小年纪没了母亲......”

  夏昹一直神情平静,听到太后说到最后,神色这才微微一动,跪下道:“昹儿不苦,自古有言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非孙儿这些年勤学苦练,今日又怎能替皇祖母作画,免去皇祖母之苦?”

  太后听了这话,似有感触,看向夏昹令他起身,道:“嗯,难得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孝心,只是只学字作画又怎能助你父皇平定天下?你父皇当日习诗词也是为我大夏折服大平考虑。我大夏男儿,自是上马扫得贼寇,下马识得书经,往后就跟你兄弟们一起前往书院读书吧,弓马之术也不可落下,好好习武,把你这身病弱一并去除,你父皇看了也会高兴。日后也不必再去翰林供奉处跟他们学这诗词歌赋了,须知此乃小道,诗书礼易才是大道。”

  夏昹点头道:“孙儿听从皇祖母教诲。”

  轻拍夏昹双手,太后继续道:“吾听说你最近与昕儿住在一处,兄友弟恭自然也是好事。吾知你从前所住宫殿冬日没有火炕,却是十分寒冷。如今,已经开春,也不必与昕儿一处,他爱闹,你这性子是个爱静的。日后便住到大吉殿来吧,如此奶奶以后也能天天见到你。”

  夏昹激动,来到太后身前,撩起长袍下摆,跪下叩谢,道:“孙儿不孝,让皇祖母操心了。昹儿虽性好静,二哥也对昹儿脾性,未曾打搅到昹儿,倒是昹儿扰了二哥才是。”声音不再似平常波澜不惊,

  众人听闻太后欲使九皇子搬入大吉殿,一时张目结舌。须知大吉殿在立政殿右侧,据立政殿最近!没想到一幅画便使被人忘记多年的九皇子翻了身!

  太后看着九皇子,道:“嗯,难得你小小年纪还要替你兄长说话,昕儿是个什么人奶奶可是心里清楚着呢。只是如今奶奶年纪大了,脑子有时也不大好使,日后有什么事,吩咐思成即可。”

  夏昹点头称是,转眼之间,便是一副祖孙天伦之乐的场面。

  二皇子潞王似有些不满道:“奶奶你好偏心,孙儿也要住到你旁边,日日去烦奶奶!”

  太后道:“皇帝这么多儿子,就数你最调皮,若你你住奶奶旁边,奶奶怕是以后都要睡不得觉啰!”

  久坐一旁的十二皇子夏晋上前道:“恭喜九哥,贺喜九哥,不仅乔迁新居,日后还能一起读书了!”

  一时间,众人纷纷道贺。

  王氏看太后转眼间翻手云覆手雨,九皇子就此借势翻身,心内诧异,只是面上却有悲戚之色,道:“九皇子真是好福气,今日不仅得太后垂青,更是日后可前去书院读书,只是可怜我们家六娘子如今恐怕却无机会与九皇子做这同学了。”说到最后,竟有些泣不成声。

  夏昹愣了一下,问道:“可是前些时日入宫的胖胖小娘子?”

  太后对他道:“正是,甚是讨人欢喜的小娘子,前些时日刚得你父皇允诺前去书院读书。吾要赐她一匹小马,她跟吾要求要亲自挑选,谁料,回家后第二日便骑马从马上摔了下来。真是苦命的娃娃……”

  夏昹垂下眼睛回道:“孙儿见过这小娘子一面,甚为可爱。”

  太后似又想起了什么,看着一脸悲戚的王氏,有些疑惑,“前些时日,太医前去探诊,不是说六娘子已经清醒,慢慢调养即可。如今这一个月过去了,想必应大有好转才是。可是如今看你这模样,难道情形又有变化?莫非不好了?”

  王氏擦了擦眼泪,这才道:“前些时日刚有好转,腿伤也好大半,本想再过一个月六娘子便能亲自向太后叩谢,未曾想到昨夜竟发了天花,如今高烧不退,呓语不停,妾十分担心,又恐太后担心,故而今日前来宫中向太后禀报。”

  太后惊疑,道:“竟如此凶险?那天下闻名的民间杏林高手诸葛大夫如今不是在相府替六娘子看诊”

  王氏回道:“这孩童出天花,就是有大罗金仙来,也得等天花出完才能好,如今六娘子高热不退,还请太后派宫内擅诊小儿疾病的罗太医随妾至相府,与诸葛大夫会诊。”

  太后道:“从前太子出天花也是这位太医诊治的,相公娘子莫要担忧,吾这便传旨令他与你母女二人一同回府。如今史相公为我大夏出使回纥,为国分忧之时,更需保得这小娘子性命。”

  柳贵妃听完王氏与太后对话,道:“史相公这一出使,这苦命的小娘子就灾祸不断,哎哟哟,莫非这状元公身上真有文曲星之仙气?才能保得这后宅平安?”

  王氏更是眼泪止不住,站起身来,跪在太后身前,“妾身妇道人家,如今郎君远在万里之遥,若不是实在也没有办法了,又怎会来太后这里自曝家门私事,害太后操心。”

  史娉婷也随她一同跪下,哭诉道:“这些年来,府里有什么吃的用的,娘亲都是先想着府内其他庶母和众位兄妹,六妹妹爱读书,母亲特意四处搜罗书籍,送与六妹妹。如今六妹妹重病,娘亲为此操碎了心,这两日夜里几乎未曾合过眼。太后您一定要为娘亲做主啊!”

  太后瞪了柳贵妃一眼,“柳氏以后莫说这话了,人吃五谷杂粮,又岂会无病无灾?相公娘子在这京城里可是出了名的贤惠,这诸葛大夫还是相公娘子特意为这六娘子请来的。”

  太后又令敏珠扶起王氏母女二人,“吾知大妇难为,难得你这些年来一直对这六娘子照顾有加,京中人人夸赞,吾也一直知晓。你也莫要担忧,罗太医医术高明,有擅诊小儿病,六娘子定会转危为安。”

  、、、、、、、

  注:昕发欣音,昹发矮音,轺发摇音,幞头之幞发俯音。

  另:皇帝在后宫女人口中应称大家或者圣人,前文我也用过,不过自己觉得别扭,以后行文还是会称呼陛下皇帝。

  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