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九章 基督徒须知(9)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10洗礼和婴儿

    教会之间一个不幸的分歧热点就是在于受洗的人。

    没有人主张所有婴孩都要受洗,但大多数的宗派都会给已受洗父母的婴孩施洗。可是浸信会看这种做法为非洗礼(因为婴孩不晓得认信),或把它看为不正规的洗礼(因为据他们说,这明显不是使徒们的信仰,而且从教牧的角度来看,也属不智)。有人认为,既然神没有在圣经中确实命令婴儿要受洗,祂就是禁止这种行为了。人们一致承认,等人能够清楚自己的信仰后才给人施洗,才是最好的做法。

    反对浸信会看法的人从神人立约的神学思想中,引申出来,归根结底,认为神确实吩咐要替信徒的婴孩受洗。大多数的认都认为,虽然这是由教会所定下的做法,但在神学、经历和教牧的角度上,支持这种做法的证据,却比反对的还多。所以,正如英国教会规章第二十七条所说,婴儿洗礼『与基督所设立的圣礼的原则没有抵触』

    我们该怎样看这个问题呢?请先衡量一下各点:各走极端

    第一,两方面的激进分子都似乎各走极端了。既然圣经没有命令或禁止婴孩受洗,因此我们不用假设那漠视人写圣经的神对这两个极端会表示赞同或不赞同。旧约时代,神命令男婴受割礼,与保罗所坚持,在新约时代,信徒的婴孩是与父母一同成为圣洁的(就是已经奉献给神又蒙神悦纳的意思,创十七9-14,林前七14)对照一下,婴儿受洗似乎是正确的。假如在旧约时代神命令男婴接受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而在这约的下面,父母与婴孩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话,那么,我们又怎可以在现实否定设立新约的记号,不给婴儿施洗呢?再者,婴儿受洗也相当合乎使徒的信仰。吕底亚一家、腓立比狱卒一家和司提反一家都受了洗,腓力比狱卒的家人在狱卒信主后数小时受洗(徒十六15、33,林前一16)。因此我们很自然的推想,当一家之主信主之后,他的家人也当受洗,包括婴孩在内。假如保罗和路加的意思,不把婴孩包括在内的话,就不会用『家』这个字了。虽然神学上的圆解和明显的先例都肯定了在今天可以给婴孩施洗,然而,两者合起来仍不足以证明这是神的命令。

    第二,反对给婴孩受洗的论调亦未足以令人信服。(1)有人竭力坚持,洗礼定义包括认信。但新约圣经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其实这种无根据推论,是引伸自新约圣经的教导,及按后来实际情况所定,成年人都必须认信后才可接受洗礼。(2)有人坚持已受洗的婴孩永不需要亲口认信,但是保护婴儿接受洗礼的父母和教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婴儿在将来会悔改信主。祷告书的教义问答说:『他们长大后,必须自己悔改相信主。』还有,在坚振礼和其他类似成人加入教会的仪式中,个人的认信是最重要的。(3)有人堅持说婴儿受洗会引致一个危险的假设,已为人不用相信主也可以重生得救。浸信会反对祷告书中,给婴孩洗礼后所宣告『既然这孩子已经重生』这句话,又不同意教义问答中『我受了洗……就变成了基督的肢体,神的儿女,和天国的后嗣』这几句话。其实这不过是说,在仪式上我们得着那些属灵的权利罢了,而洗礼是人得着这些权利的方法。乌雪尔大主教(ArchbishopUsher)说:『当我明白到伟大的神透过洗礼印在我身上的是什么,和当我凭信心实际抓住这些东西时,我就拥有了由这恩典的应许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

    教牧上的观点

    浸信会渴望表明神所教导的观念,就是教会只能收纳信徒,所以主张把婴儿奉献(主张婴儿受洗的人士称这种做法为无水洗礼)到婴孩长大后再给他们施洗。其他基督徒也渴望表明神所教导的观念,就是神和人所立的盟约当中,家庭是整体性的,所以就给婴儿施洗,长大后就给他们行坚振礼(浸信会也称这种做法为无水洗礼)。要浸信会会友和主张婴儿受洗的人彼此尊重和互相合作是不困难的,因为从教牧的观点来看(感谢神!)两种做法其实是异曲同工罢了。

    经文研读神在孩童身上的恩典撒上三路一5—25弗六1—4思想和讨论的题目作者指出割礼和洗礼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对婴儿应否受洗有何关系?若有人与你的见解相反,你会怎样和他辩论?什么是成年人受洗前必须具备,而婴孩却不须具备的呢?受洗的婴儿是否必得着洗礼所象征的属灵好处?为什么?

    11洗礼、坚振礼和认信

    英国教会替婴孩时已受洗的人行过坚振礼后,就接纳他们参加圣餐。在坚振礼中,主教按手在受坚振礼者的头上,然后祷告求圣灵坚固他。这是什么意思呢?

    错误的传统

    首先,这并不表示人受过坚振礼后,圣灵的内住、恩赐、使人重生、成圣或圣灵必然的工作等,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在他的身上,也不表示坚振礼是使人得着圣灵和圣礼的好处唯一的方法。以上的观念很普遍,其实是迷信。彼得和约翰为撒玛利亚人祈求圣灵降临时,会按手在他们头上(徒八14—17)。中世纪的教会就以为这是一个圣礼,而他们又认为,圣礼通常是为人带来祝福的唯一途径,这种观念所留下的影像留存至今。

    上述的一切都是错的。新约圣经只承认两个圣礼,就是洗礼和圣餐,是神所立的记号,表示要将某些福气赐给信徒。至于一面为人祈祷,一面按手在他们身上,乃表示热诚和关怀。就如彼得和保罗向撒玛利亚人,保罗向以弗所信徒,安提阿的领袖向保罗和巴拿巴(徒十九6,十三4),而保罗和一个身分未明的领袖向提摩太所作的(提后一6提前四14)则是另外一件事情。

    此外,圣经显示圣礼所象征和保证信徒会得着的恩典,不一定须要透过该礼仪才能赐给人。称义的一部分——认罪,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参徒二38,二十二16,罗三21至五1,加三)。

    当然,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加入教会就是教会里的一名基督徒。在神面前没有人能『得天独厚』,不是我们与其他的人一同得救,成为基督身体的一单元,就是我们根本就未得救。当然,根据圣经,入教是关系到拥有的和实行出来的信心,受洗加入信徒的团体,和接受圣灵,得着圣灵印记(徒二38,林后一22,五5,弗一13,四30)。可是有人认为坚振礼象征圣灵降临,以补洗礼的不足的地方,这是不正确的。新约圣经的洗礼象征了进入基督的新生命后的各方面,包括得着圣灵(徒二38,林前十二13)。而坚振礼与圣经所提示加入教会的方法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因为它根本不是圣经明载的规条。

    『我愿意』既然它不过是教会的一种传统,为什么我们还要施行呢?有保留价值吗?有,原因有二,一是神学上的,一是教牧上的。

    第一,入教会的仪式中,有一样事情是婴儿洗礼所办不到的,就是受洗者在教会面前亲自承认自己的信仰。但我们可以把信徒的婴儿受洗看作是神的旨意,及至婴儿长大,在人面前承认自己的信仰也是神的旨意。(浸信会在这点上做对了,参看罗十9,林前十二3,提前六12。)亲口承信,就是表示我们能够分辨基督的身体,明白了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说的话对我们的意义和关系。主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林前十一29、24)。所以人认信后,才有资格参加圣餐,因为只有信徒才可以参加圣餐。坚振礼就是却立我们参与崇拜中最核心部分(指圣餐)的资格。

    第二,坚振礼是基督徒灵命生长的一个阶段。这时,幼稚的、要人保护才得到的会友身分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因着自己愿意真心相信,脱离罪恶、世俗和肉体而成为成熟的会友。这些事情,是由我们的保护人从前代我们做的。祷告书内这样写,主教问:『你愿意在神和会众面前,重申你在受洗时,用你的名所起的*诺言和誓词吗?』指定的答复是『我愿意』。假如是心口一致的话,这话就如在婚礼时所说的一样,可谓意意深长了。

    教会听见受坚振者亲口认信之后,就和主教一起祷告,盼望他能因着自己的真心的信服而得着坚振,圣灵的建立和坚固。直至他们完全奉献给神。这是不是很有意义?你认为怎样?

    经文研读心里相信口里承认的人提前六11—21提后一8—14

    思想和讨论的题目为什么我们须要知道,神的恩典不是透过圣礼才会临到我们身上?亲口承认自己的信仰有什么重要?为什么只有信徒才能参加圣餐?

    12洗礼和肢体生活

    基督徒是什么人?洗礼告诉我们:基督徒不单是个善长仁翁而已,而是归向和委身给复活的基督,得了重生,被基督的血洗去罪污和有圣灵住在里面的人。教会是什么?洗礼又告诉我们,教会不是会社,或是有组织的兴趣小组,而是由信徒所组成、超自然的机体。信徒与创造主之间,和透过祂再与其他信徒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就是名副其实的『肢体』关系,我们是互相为『手足』和『活动部分』,都同属一个『身子』,而创造主就是『头』。保罗说,因为只有一个身子、一主和一信,所以只有一个洗礼(弗四4);洗礼所象征的就是『一』,是凭信心于主在一个身体内的联合。

    说到教会的肢体,我们通常会解作一个被接纳到崇拜的社团中的人,而『基督徒身子』就解作一个宗派,但新约圣经里并没有『教会肢体』或『基督徒身子』等词语,只有『基督的肢体』和『基督的身子』。我们所用的从词语是引申自圣经,但却于圣经的语法和意义分离了。根据圣经,基督的身子主要是一些寻常的人聚在一起,过着即新又不寻常的生活,因为复活主接触了和呼召了他们,现在又掌管着他们。我们说『身子』和『肢体』的时候,必须认定这一个观念。

    身子的伦理观

    『身子的生活』通常是解作一种相互的关系,是由基督呼召促使祂身子内的肢体去建立的。就如英国祷告书所说,我们归入『神儿子的奥秘身子内,这身子是由所有信徒所组成的蒙福的一群』。所以,洗礼不单要我们明白到个人的得救,也要实践在神家里身子生活的伦理。圣经将这伦理观分成两点。一,重视别的肢体,二,服事别人。

    一,重视别的肢体。『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三27)拦阻我们彼此接纳和彼此欣赏,往往由于在种族上、社会上、经济上、文化上和性别上产生分歧,而这些分歧是不能消减的,但我们总得越过这一切的限制。在基督的身子内,我们要悦纳和重视别人,视我们『互为肢体』(弗四25)。一切神所重视的儿女,我们必须待他们如弟兄,一切于我们同为基督身子内肢体的,我们都要珍重,如同珍重自己的身子(林前十二25,弗五28)。耶稣实际地去关怀祂最低微和最缺乏的门徒,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是自己的门徒。祂以身作则,表明这是一种重要的美德,是真正的基督教所不能缺少的(太十42,二十五34—45,雅一27)。

    二,服事别人。服事别人就是把爱心付诸行动。保罗说:基督的身子『在(透过,藉着)爱(agape)中建立自己。』(弗四16)爱(agape)一词在圣经中不单指甜言蜜语或笑容可掬,它的深度乃视乎你脱离罪恶有多少,和向人施出的恩惠有多少。那么,教会如何在爱中建立——长大呢?就是要在Koinonia(相交)中『各按各职』。Koinonia意思是给和取。『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令人惊奇的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正是此意。我们现在靠着神所赐的恩,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要和别人分享,而不是叫我们私自囤积起来。

    这种分享的行动就是diakonia(服事、事奉),每一个基督徒都为此蒙召去作。保罗说,设立教师和牧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弗四12)。圣灵给每位基督徒的恩赐(服事的力量),必须为他人的好处而尽量发挥。

    蒙召为要侍奉成长(就是身子的建立)是整体性的,是透过彼此服事(平信徒于平信徒以及平信徒与牧者互相服事)而一起长成基督的形象,否则我们便会各自停顿下来。洗礼让我们面对着这种呼召,我们对这呼召清楚与否可谓关系至大。

    经文研读在基督的身子内服事弗四7—16林前十二14至十三13

    思想和讨论的题目基督徒那『不寻常的生活』的源头和形式是什么?圣经说,在基督里是没有种族、社会和性别之分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别人?为什么作者说,我们若不一起成长,就会各自停顿下来呢?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13利用洗礼的好处

    基督徒的生活应该受他的信仰影响,相信没有人对这一点表示怀疑,而事实上怎能怀疑呢?可是我们似乎不察觉到洗礼对基督徒的生命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假如洗礼的却象征神给我们的救恩,而我们又凭信心接纳这恩典的话,这礼仪本身就必定能塑造我们的生命;虽然我们今天看不到这一点,以前的基督徒却看得到。因此,清教徒叫人『好好运用』和[利用](improve)的洗礼的好处,不管当时这用语在今天作何解释,意思是,使洗礼成为他们的信心、盼望、爱心、喜乐和顺服的动力。这使我们今天也当学习的。

    七种意义我作为一个信徒,可以从七个角度去看洗礼。

    第一,洗礼是个福音的礼仪,象征『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一16),而神也向我们保证,只要我有信心,我就可以经历到这种大能。洗礼那天我怎样确实浸入水中,今天我也同样确实得着基督里的新生命。如我所望。因此洗礼向我保证,每天我会得更多的超然能力使我们脱离罪恶——过犯、疑惑、恐惧、嫉妒、仇恨、悲伤、恶习、道德上的软弱和令人沮丧的寂寞(与孤立不同,而是对孤立的反应)。

    第二,我的洗礼是一个结婚仪式,我将自己交给我的主耶稣,成为祂的人和跟祂立约的配偶,是祸是福,在所不计——不过,结果总是蒙福的,而且永远蒙福。因此洗礼提醒我,我是属于谁的,我应该事奉谁;谁与我立了爱的盟约,谁眷爱我,又永远与我分享祂所有的一切;洗礼也提醒我,我应该如何以爱心和忠心来回报祂。

    第三,我的洗礼是个葬礼,表明自己老亚当的本性已经完全毁灭。『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祂(基督)一同埋葬(藉着洗礼既是神藉着洗礼所作的工)』,因为『我们的旧人,和祂同钉十字架,使罪身(不单指肉体,也包括搅扰肉体的情欲)灭绝(不再发生功用)』(罗六4—6)。因此,洗礼叫我不再(顺从肉体)而活(顺从肉体就是以自己来代替神的地位),而是『靠着圣灵治死身体恶行』(罗八12—13)。

    第四,我的洗礼是一个复活节,宣布耶稣的复活,也宣布我这个信徒在基督里与祂一同复活。『你们……受死……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西二12)。因为圣灵住在我里面,我就以已经实实在在的复活了,不过,我仍然要等到基督再来之时,肉身才能完全复活过来。同时,洗礼驱使我每天都要彰显现今运行在我里面的基督的生命,而且还向我保证,将来我要得着一个更美好的新躯体。

    第五,我的洗礼是我的生日庆祝会,也可以说是我正式的『新生日』。因为与基督一同复活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新生。正如英女皇的寿辰纪念日不是她真正的诞生纪念日,所以基督徒的新生日,是指他真正认识了基督,又清楚地将自己奉献给祂的那一天,通常都不是他受洗的一天(对婴儿来说固然可能性极低,而对成年人来说,新生日必然是先于洗礼的。)在生日纪念中,我们都为着人生美好的事情而欢喜快乐。所以,我的洗礼也会叫我因着灵里与基督一同活着而恒久充满喜乐。

    第六,我的洗礼是个认识仪式,我被接纳与神的儿女一同成为一家人,以致我能够与他们分享敬拜和过见证主的家庭生活,又可以为父神的荣耀而工作。因此,我的洗礼应该给我一种合一的感觉,使我能与那些真正的世上的盐—神教会里的人互相认同,尤其使与那些每主日都和我一起参加崇拜的弟兄姊妹认同。

    第七,我的洗礼是个奉献仪式,表明我一生完全为了事奉基督和为了基督的缘故而活。十八世纪一位福音派领袖白理治(JohnBerridge)在他自己写的墓志中称自己为基督的差役。这正是我的洗礼所带给我的使命。所以,对上述的结论加以反复思想和细心考虑之后,我应该好好『利用』洗礼的好处,你也不能例外啊!

    经文研读外面的表现和内在的实际罗二17-29

    思想和讨论的题目清教徒所说的『利用』洗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洗礼是一个『福音的洗礼』,受洗的人怎样参与在其中?为什么洗礼同时是一个葬礼也是一个生日纪念?在名目上是否有所冲突?为什么?

    14第三个生日我的洗礼展望着我的第三个生日。什么是我的第三个生日?如我的第一和第二个生日一样,我的第三个生日也是神在永恒中私自替我定下来的,是指我的心脏停止跳动的一天。

    我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早有准备或冷不提防?英年早逝或百年归老?寿终正寝抑或意外身亡?平静地去或痛苦地去?像传道书十二章所说的自然腐朽,抑或是死于不治之症?被人蓄意杀害,误杀或等到主再来?我只知道有一天,在某种情况下,我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这是无可置疑的。那日,世人称为我的死期,却变成我的生日,按次序,这是我的第三个生日。

    来生

    我头两个的生日是什么?第一个生日,就是我走出母腹,开始看东西、模事物、吃喝和喊叫,成为这个物质世界居民的一天。第二个生日,就是十八年后,我脱离那属灵的黑暗,开始观看,摸索,尝到,呼喊神的救恩,和基督向我施慈爱的日子。这正是我死亡之日所带给我的东西,所以那天也实在是生日。慕迪说(D.L.Moody)说:『如果有一天人告诉你慕迪已经死了,不要相信!因为在那一天,我会在宝座面前,前所未有的那么活跃。』对,我也是。

    有一位朋友写道:『神啊,我曾经因祢掌管我的生命,作我的主和我的王而感谢祢,我感到很轻省,因我无权选择什么时候该向世界的路程写上『死亡』或『终结』的字眼。因为按着我的本性、我的蒙昧无知,我宁愿不作选择……死亡其实是一扇门,开往更丰盛之境界,而不是更贫乏的荒地。死亡是一个加号而不是减号,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是充满而不是倒空,是生日庆典,而不是殡葬仪式!』的确是如此!

    对不信主的人而已,死亡是一个出口,从这个出口,他们离开所爱慕的光明,进入叫人憎恶的黑暗之地。但对基督徒来说,死亡却是一个出口,从这里的一线曙光(从属灵的角度来看,今生是一线曙光而已)进到与神会面时的那种容光四射的境界中,『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殿中侍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七15-17)

    正如保罗所说的:『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腓一23)基督徒的死亡,不论来得多么早,毕竟是一件好事而不是悲剧。哭丧的人是为自己和在世的人哀哭。本仁约翰笔下的女徒(Christiana)死的时候,『她的儿女为她哀哭,但广心先生(Mr.Great-heart)和勇敢先生(Mr.Valiant)――两位具有信心而明白什么是死亡的人――欢乐地弹奏着那美妙的坚琴和钵。』麦当乐(GeorgeMacDonald)说:『假如我们明白神对死亡的看法时,我们就会鼓掌欢呼了。』

    盼望的记号

    我怎知道上述一切都是确实的呢?第一、凭着圣经,第二、凭着我的洗礼就可知道。古时犹太人素来居住内陆的,在圣经中,水(浪、深渊、暴风、)通常代表混论和死亡。『众水流过我头,我说:我命断绝了。』(哀三54)同样,在洗礼时,身体浸在水中象征肉身与基督同死与基督一同肉身复活,现今已在灵性上更生的意思。

    这样,洗礼就是神给我们的一个有行动的应许,告诉我,死亡不能中止我的存在和喜乐,因为一个关乎生命的新恩典将会胜过死亡。当神的仆人替我施洗时,我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使我明白到要依靠,而且必须依靠神主动赐给我的恩典,以致将来重返天家。神在我受洗时给我的应许一直延伸至我的死期,以及我死后的日子,就是主耶稣接我到祂那里去的一天(约十四1-3,十七24)。勃朗宁(Browning)写道:『那最美好的尚未来临。』一点不错。我第三个生日让然尚未来临。

    经文研读欢迎你回家!约十四1-4路二十三39-43彼前一1-9彼后一1-11

    思想和讨论的题目你同意死亡是一个生日庆典,而不是殡葬仪式么?请解释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前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我们的洗礼告诉我们哪些有关死亡的事情?

    第三章心对心――主祷文第三章心对心――主祷文

    主祷文

    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阿门。]』(太六9-13)(有古卷无括号内字句。)

    前言

    就如我们现实正在讨论的,三项令人羡慕的要道――使徒信经、十戒和主祷文,分别概括了基督徒的信仰内容、行事方针和与神相交之道。

    其中主祷文尤其是一件浓缩了的珍宝,含义深远。它是福音的纲要(特士良语)。它又是一神圣的体系(abobyofdivinity,华生语),规范着我们所定的目标和祈求的法则,因此是整个生活的钥匙。除了主祷文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能把『作基督徒』的真正意义说得更清楚的了。

    英国教会祷告书教义问答根别的改革宗教义问答一样,集中论及上述三项要道,关于主祷文,是这样说的:

    问:你透过这祷词,希望向神求些什么?答:我希望我的主、我的神,就是赐下各种福气的天父,施恩给我和一切的人,使我们能敬拜祂,侍奉祂和顺服祂,这是我们应当作的。我又求神赐给我灵魂和肉体所需要的东西,求祂向我们施怜悯,赦免我们的罪,愿祂按自己所喜悦的,拯救我们和保守我们脱离一切精神上和肉体的危险,也拯救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属灵的仇敌和永远的死亡。我相信神会透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按自己的慈悲怜悯完成一切。所以我说:『阿门』,诚心所愿。我们将详细研究教义问答所提示的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