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37课到第38课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第37课作主工人的品格##】基督徒当自洁,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二21)自从美国(U.S.A.)“九一一”事件后,阻挡全球性恐怖主义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而特种部队一直是这场战争最核心的军种。这些特种部队都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与考验;各队均有其特出的技能,被指派去打特殊的仗,而且都是打“非常规战争”的专家。他们用起来方便、有效,最主要的是能达成所托的任务。与特种部队相比,基督徒其实也正落在一场争战之中。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后现代潮流冲击下的我们来说,所面对的属灵争战也正暗暗地在许多地方进行中:办公室、娱乐场所、餐厅,与个人的住所、客厅和卧房中。神国同样也需要一批受过严格的训练,“成为圣洁,合乎主用”的人参与这场圣战,他要训练你、我成为他的特种部队!圣经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二21)这也正是今日教会应当传达的信息:基督徒当自洁,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乎主用的器皿呢?要成为一个合乎主用的器皿,他必须由生命中活出三项事实:一、认识教会中有不同的器皿;二、深信神喜欢用贵重的器皿;三、肯操练成为合主用的器皿。让我们先看自己对神的教会应有的认识。认识教会中有不同的器皿“然而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提后二19、20)保罗在此两次提到基督的身体——教会:首先,他用“神坚固的根基”来形容神的教会;其次,用“大户人家”来比喻教会。一个被神拣选作神特种部队的成员,他必须对教会有两项基本的认识,否则很难合乎主用。一、神容许教会中麦、稗同长教会的一个特色是不同的器皿,良莠不齐。保罗说大户人家有贵重的器皿,如金器、银器,是用“金、银、宝石”(参林前三12、13)的材料制成的;但也有卑贱的器皿,如木器、瓦器等,是“草木禾秸”。地上那看得见的教会,诚如奥古斯丁(Augustine)说的,是一个“混杂的团体”。这是教会成长的必然现象,是主所允许的。主耶稣也用稗子及撒网来比喻(参太十三24-30、47-50)说出这项事实:他允许良莠在教会中同长,直到收成时,才将他们分开。基督徒如果不认识这一点,当他看见稗子,这毒麦在教会所带出的影响时,一定会灰心,对人及教会失望,甚至对神失望!但保罗要我们放心,因这是神对教会所定“先同长、后分别”的原则。不仅如此,保罗还要我们认识另一项有关教会的真理,使我们心中好有确据。二、神分别器皿有不同的下场“上面有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的人’。”(提后二19)保罗引用摩西当年指控可拉一党的话(参民十六5),来说明这一点——全权之神认识谁是属他的人。“贵重的器皿”就如站在摩西这一边的人,是神所认识的,与神有亲密的关系,是属他的人;而可拉一党的人,则是“卑贱的器皿”,到了审判的日子,主会对他们说:“我不认识你们。”(参太二十五12)器皿既是有属主(贵重的)和不属主的(卑贱的),因此不同的器皿就有不同的下场。首先,贵重的器皿会被神多用。惟有贵重的器皿才能合乎主用,因此也会被主多用。他们是属神的特种部队,他们身上有神的“印记”(参提后二19)。这“印记”是什么?“印记”至少代表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当图章用来封信件或证明,以示证件的真实性,或代表对物品的拥有权。第二、是注册商标,表明出品质与内含。第三、作责任印记,负上全责,一如建筑师、营造厂或会计师的印记等。贵重的器皿有神的印记,主认得出。如果人真想知道,他自己也可以晓得是否属于主(参林后十三5)。这印记表明他是真品,是神所拥有的;有神生命的注册商标;甚至表明神会对他负上全部责任。他使神亲手拣选、塑造、合乎主用,也是全权之神保守的器皿。什么是“贵重”的含义呢?这不是说属贵重器皿的人就可以用他的“贵重”去换取特别尊贵的地位,他的奖赏也不是特别的荣誉和权利;而是特别的服侍——得蒙神更多的使用;成为神的特种部队!用一句实际的话说:这人乃是特别讨神的喜悦,在神眼中被视为珍品。“贵重”是指从神的角度来看这器皿:被神看重,被神使用,蒙神悦纳,“合乎主用”。其次,卑贱的器皿则会遭神弃绝。卑贱的器皿就如稗子一样,在收成时将被分别出来,遭庄稼的主弃绝。保罗的教导不是说信徒有不同的等次,而是要将真信徒与假师傅,也就是将属神的与属撒但的人分别出来。这教导与摩西的态度是相同的(参民十六26、31、32):这种分别人眼不一定看得出来,神却看得清楚;因为“主认识谁是他的人”。作神特种部队的人必须百分之百相信神的全权——顺从他的管制与旨意,相信他全权的拣选与保守。这也是基督徒生活中属神的一面:相信神的全权。教会中有属神的特种部队,也有属撒但的,像许米乃和腓理徒(参提后二17)。后者是教会中的“毒疮”、是癌、是狼。主耶稣到审判之日必作分别狼与羊的工作,将所有属撒但的全部毁灭掉。要想成为神的特种部队,就需要接受操练。也惟有经过操练的器皿,才能成为神所喜欢用的贵重器皿。深信神喜欢用贵重的器皿“然而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神)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后二19)在这节经文中,“神”或其类同的称呼,共出现过四次,再加上二十一节中的“主”字,我们可以看出,保罗是用“神”这个钥字来强调神的全权。在神的特种部队中,神是圣战的元帅,惟有他发号施令。特种部队的成员除了相信神的全权之外,还要百分之百相信人要负责:顺从主,参与属灵的争战。这是基督徒生活中属人之作为的一面:人当尽上责任。神喜悦用贵重的器皿,因为有两件事实是每个被神用的人必须明白,并且竭力追求的。一、贵重器皿蒙神保守《提摩太后书》第二章十九节中的“根基”一词带有基础或开创两种含义。“坚固的根基”代表神所设立的教会,或神所拣选的人,两者都立在神坚固的根基上。神喜欢用贵重的器皿,因为他们拥有属神的生命,有他的印记。信徒与教会两者都必蒙全权之神保守到底,蒙神拣选的人将成为天上耶路撒冷的成员。这“坚固的根基”正是令我们安心的确据,神藉保罗安慰与劝勉我们。因此,属神的特种部队,首先,不要对人、对教会,甚至对神灰心。人的败坏和软弱决不能阻挠神对他教会及儿女保收到底的应许。其次,不要论断人!分别器皿贵重与否的工作不是我们的,乃是神的。神负责最终的审判(参太十五13)。奥古斯丁曾说:“按照神的奥秘预定,教会之外有许多神的羊,教会之内有许多狼。”这些狼到末日全都会受到审判;但另一方面,所有想要成为神特种部队的人,都要凭信心依靠神,努力尽上责任,作贵重的器皿。基督徒成圣的工作不是单靠人的力量,而是必须与神同心;靠神努力。单靠人自己的力量,一定会灰心气馁,我们必须靠神坚固才站立得住。神喜欢用贵重的器皿,不但因为这是神所拣选的部队,是他所设立并保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合乎主用,就如用特种部队一样的方便、有效。二、贵重器皿合乎主用对使徒保罗来说,人生有三件最重要的事:神的呼召、神的旨意,与如何讨神的喜悦。作贵重器皿则是这三件的共同焦点,因此是基督徒最大的责任。神用人的必要条件是他必须成为圣洁,而被神所使用的满足条件就是作一个贵重的器皿。作神的特种部队除了要认识神教会的特征,明白神用人的条件外,另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操练自己成为贵重的器皿。肯操练成为合主用的器皿“人若自洁……要逃避少年的私欲……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21、22)“自洁”与“逃避”是追求圣洁的行动;信徒当操练自己尽上人的责任:成为圣洁,合乎主用。什么是合乎主用,也就是被神使用,而且被更多使用的条件呢?一、被神使用的必要条件:成为圣洁要做贵重的器皿没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成为圣洁(参提后二21),因为神只用洁净的器皿!“自洁”是成为神特种部队的基本操练。历世历代神所用的仆人都是藉这项原则成为圣洁的。成为神的特种部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经过严格的训练及有顺服的心志。如果我们认为自洁的基本操练很难,如何还能成为神特种部队的一分子呢?不要怕失败!问题不在于你失败,而在于你失败后能否靠主站起来。圣经中的属灵伟人,如摩西、大卫、雅各等人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重要的是他们都从失败中站起来了;他们肯接受主的管教,生命因而转变了。我们该如何自洁呢?圣经告诉我们,成圣的过程包括两部分:脱去旧人(死的过程)与穿上新人(生的过程);旧人一旦死得不够彻底,新人就活不出来。第一方面,我们必须逃避属灵的危险。“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提后二22)保罗用了几个与“自洁”有关的动词,而“逃避”就是其中一个。“逃避”是圣经中常用的一个动词,他代表遇到身体及属灵上的危险所采取得一项动作。约瑟带着耶稣与马利亚“逃往埃及”(参太二13),施洗约翰指着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逃避将来的愤怒。”(参太三7)及雅各的教训:“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四7)都是用同样的一个动词。作神的特种部队要接受如何“逃避”敌人的训练。首先,逃避时要有决心。该逃的时候就一定要逃,慎防撒但妥协的诡计!在主受试探时,撒但只要求耶稣一次“俯伏”(过去式:暗指单独一次的行动)拜他,只有一次破例又有何妨呢?你看撒但多厉害!但又有多少基督徒就是因为一次的妥协而失去了对神的贞操。其次,逃避时要快跑,千万别在现场徘徊!约瑟快跑逃避波提乏妻子的引诱(三创三十九12、13),甚至连自己衣服都顾不着拿走了呢?第二方面是,要追求属灵的进深。《提摩太后书》第二章二十二节下提到,要“追求公义、信德……”换句话说,要追求复活生命的进深。“追求”好比追寻敌人,捕捉猎物。我们避开是为了逃脱;追求是为了得着。“逃避”与“追求”是操练“自洁”行动上不可或缺的两面,必须在平衡中进展。自洁不是单凭自己力量可以行得出来的一种操练;它是一项需要依靠主的能力在意志上的努力,它也是与神同工的一项行动。二、被神更多使用的应许:作贵重器皿“人若自洁……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提后二21)“必作”代表神的应许:除了自洁,基督徒没有其他方法成为圣洁,也没有其他方法作贵重的器皿。这是一个肯定的应许,是所有愿付上代价讨神喜悦的人可以领取的。基督徒的责任是使自己远离一切不洁的事。如果他肯这样作,他必能讨神的喜悦;他会成为贵重的器皿,成为一个蒙福的人!贵重的器皿的特色就是“合乎主用”。这表示他会蒙神赐充沛的恩典,不但被他更多地使用;而且作特别的服侍,成为神的特种部队!这是何等大的应许:只要肯自洁,就能蒙神使用!在这二十一世纪后现代潮流冲击的时代中,神正在征召一批肯为主、靠主委身自洁的人加入他的特种部队。你肯为主自洁吗?愿意接受操练,成为圣洁、合乎主用吗?那么你一定可以领取神的应许,成为一个他能重用的贵重器皿。愿我们回应神的呼召,操练作主工人应有的品格,作个愿讨神喜悦的贵重器皿,合乎主用!问题探讨一、除了圣洁,你认为还有哪几方面(试举三样并以经文支持)的品格是事奉主的人必须操练的?二、你能说说与圣洁品格的人同工的经验吗?并请举例支持你的回应。三、针对本文以及以上的问题和回应,你认为在今年“成为圣洁”的功课中该从那个方面去操练?又当如何达成你的目标。【##第38课个人恩赐的运用##】神赐人资源作神国投资,使增值得快,且富的更富。“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加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二十五29)恩赐是神给基督徒的恩赐,使他们有能力服侍。“任何一项属灵恩赐都是一种能力,以某种方式表达基督、称颂基督、显示基督,因此也传达基督。”合宜地使用,就能建造基督徒与教会(参彼前四10、11)新约有好几个字用作属灵恩赐:最重要的是Chari*a,除了《彼得前书》第四章十节外,只被保罗用以代表神的恩典所赐的救赎或救恩(参罗五15、六23),主要用作属灵的恩赐,是每位基督徒都有的(参林前七7),但特殊的恩赐却是保留给一些个人的(参林前十二30)。另一个字dorea指由神来的礼物,用过十一次(例如徒十一17),它只有在《以弗所书》出现时是与属灵的服侍连在一起使用,指升天的基督将蒙召并受装备担任使徒、先知、传福音者和牧师——教师等职分的人,赐给教会,又透过这些功能者的运用,将一种或多种任务赐给每一位基督徒(参弗四7)。另外,pneumatika指圣灵,即神之灵的能力特定的揭示(参林前十二)。保罗对属灵恩赐的教导在《罗马书》第十二章六至八节;《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四至十一节、二十八至三十节与《以弗所书》第四章七至十二节。恩赐的目的永远是为了使信神的人得造就,使神国增值。我们在本课选用主耶稣的一个比喻(参太二十五14-30),来看它不仅有其道义上的教导,劝告人必须善用他的恩赐,才对得起主。它也带有强烈的末世思想:当神国来临时,每人必须按自己使用的恩赐的方式向神交账。让我们以恩赐为题,来思想它与事奉及与神国的直接关系。我们会先谈到恩赐的分配与事奉的态度;再看态度与奖赏的关联;最后看恩赐与态度对神国增值的影响。首先,让我们看恩赐的分配。属灵恩赐的分配——在于全权的神主耶稣说:“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个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太二十五14、15)主人要往“外国去”然后再回来,这代表主耶稣要离开世界,把他的事工托付给一批跟随他的人,最后他还要再回来,神国才完全降临。这些受托的仆人,应该好好地将主人交托给他们的资金拿去投资。这比喻说出“资金的分配与投资”的一些原则。让我们先从三个角度来看属灵恩赐分配的原则:一、神赐个人独特的才干“按着个人的才干给……”(太二十五15)可见每人均有不同的才干。“才干”一字,字面的意思就是“能力”,也就是恩赐。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把这句经文译作“按个人独特的能力给……”基督徒生命中最大的一项乐趣,就是发掘自己特有的恩赐,然后学习如何用它荣神益人。恩赐(能力)是神所赐的,不是我们自己赚来的,神要我们用这能力作生命的投资。第一个原则:全能之主按着自己的旨意分配恩赐,目的是使神国增值。二、神按个人恩赐给托付“按着个人的才干给……”(太二十五15)神是按我们的恩赐分派(“给”)工作。在神国中,并不是每人的才工都想等,但个人都有足够的才干去完成神所托付的工作。我们蒙恩,不仅得以从罪中得拯救,也是为了要用这个新生命来服侍神、荣耀神,我们有责任去作成他的工(参约四34)三、神给我们极大的托付《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十四节说:主人“把他们得家业交给他们。”神对我们有极大的信任,他对我们不像对小孩子,而像对成年人那样,把“他的家业”托付我们。第十五节中讲的“一千”,是希腊钱币中最大的单位“他连得”,约值六千锥克玛(一锥克玛约是一人一天的工资),这是相当大的数目,约等于一个人十几年所赚的工钱。此处主人交托仆人很多的钱,代表神是如何地信任我们。这比喻告诉我们:主人交托仆人去为他经营的事业是何等的大。第二个原则:神赐恩赐给每个信他的人,然后按着不同的恩赐交托他们不同的责任。所以,没有人能以恩赐少作借口,而不负责任。事奉态度的决定——在于你的尽责主耶稣说:“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单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太二十五16-18)三位仆人,两种事奉的态度:前两者是良善的仆人,恩赐又不同,但服侍的态度却同;另一位则是个恶仆。所以,仆人的服侍心态,决定了神是否会继续使用他,用他来替神国增值。因为神是一位神国的投资者!第三个原则:一个人服侍的心态决定了他事奉机会的多少。什么是连接恩赐与事奉之间的桥梁呢?答案就在于我们服侍的态度。在这个比喻中,主耶稣指出,一个人服侍的心态,决定了“恩赐”与“事奉”间能否衔接。许多人没有被神使用,不是因为没有恩赐,而是因为事奉态度的问题,也就是没有“作仆人的心志”。缺乏作仆人的心志,足以使一个人的恩赐无法与事奉衔接,这实在非常可惜,但这也是教会中很普遍的现象。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服侍。三个仆人共有两种事奉的心态:一、忠仆的心态“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太二十五16、17)善仆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忠心:第一方面:热忱服侍的心。第十六节中的一个副词“随即”,非常的重要,它可说是这个比喻中最有动力的一个字。这字被放在句子的前头,更加强了此句的语气,它表达出热忱服侍主人的心志,是“恩赐”与“事奉”间不可或缺的一个衔接力。有一位服侍主的人,他虽有好几方面的恩赐,但对不少与他同工过的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每次向他提出有关圣工的建议时,他都把它们看作是增添麻烦,或是对他个人服侍的攻击。因此与他同工的人会觉得很辛苦,因为他不一定喜欢事工增多,却总期待别人的称赞。他事奉时看重的,不是神的托付,而是自己的感受。有这种事奉心态的人,很难蒙神使用。第二方面:积极行动的脚。第十六节中有三个积极性的动词。第一个动词在希腊文中是“出去”,和合本将之译作“拿去”。“随即”一词用来形容“出去”,表示他接受托付后立即采取行动。第两个动词是“做买卖”,这表示他决定行动的方向,参与投资活动。第三个动词是“赚了”,表示他的行动产生了效果。这三个动词代表,当一个又有热忱心态,同时也有积极行动的脚的人,一定会忠于主人所交托他的责任。对一个事奉主的人来说,什么是我们在神面前等候时应该有的态度呢?对马太来说,不是内心的虔诚或热诚,甚至不是祷告;乃是一股活力,这活力能推动信徒去参与冒险性的行动。如何得到那股有推动性的活力呢?从这两位善仆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股活力显然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从主人那里领受的“恩典”与“托付”;另一方面是他们对主人要回来这件事所持的警醒态度。这两位善仆分别先“领”受了主的恩典(参太二十五14、15),然后才接受托付。神差派人的一贯作法是“恩典”在“工作”之前,“恩典”也在“责任”之前。神让蒙恩的人凭着信心领受托付,然后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去服侍他。至于这位恶仆,他的心态如何呢?二、无用仆人的心态“但那领一千的(出)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太二十五18)这恶仆的心态虽然也可以用三个动词来表明,但却是循着完全错误的原则。第一个动词是“出去”,第两个动词是“掘开”,第三个动词是“埋藏”。仆人从自己的角度着想,他只要等主人回来,把钱还给他,就可以交差了事。他一点没有体会主人的心,思想如何替主人投资。主人把钱交托给仆人,不是单单叫他们保管而已,否则他自己也可以把钱藏起来,不需要仆人替他这样做。主人把钱交给仆人是极大的“信托”,他盼望他们可以拿去“增值”。但这位仆人的心态完全错了。他非但没有以主人的心为心,更完全没有“仆人的心态”,他虽知有一天主人要回来算账,仍掩耳盗铃,不善用主人给他的恩赐。每次当我们谈到如何发掘属灵恩赐这一类题目时,弟兄姐妹就会非常兴奋,与兴高采烈地想要肯定自己的恩赐。有一次,我从一本发掘自己恩赐的书中,看到一份测试题。这本书的作者把恩赐分三大类:第一类“注重言语的”恩赐,包括先知、教师、劝勉及领导;第二类“注重行动的”恩赐,包括服侍、分享、怜恤和接待;第三类“注重感情的”恩赐,包括爱心、热诚、盼望和祷告。当团契的弟兄姊妹做完这项测验后,顿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彼此打听对方的恩赐,教会中也立即多出来好几位先知、教师、怜恤人的及其他有各种恩赐的人。但几星期后,教会事工如旧,还是缺少事奉的人。需要被关怀的,仍然没有人去关心;需要得到劝勉的人,仍然在等人来劝勉。这么多发觉出自己恩赐的兄弟姐妹到哪里去了呢?问题在哪儿?不是缺乏恩赐,而是缺乏有“仆人的心态”的人!这两类型的仆人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服侍。重要的不是仆人的恩赐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有没有“仆人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恩赐”与“事奉”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我们可以从两类型仆人所得的不同奖赏,看出他们的事奉对主人有无价值。服侍奖罚的分配——在于全权的神主耶稣说:“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太二十五19)主耶稣就是这个比喻中的主人,有一天他会回来“算账”。在“算账”时,我们会看到两类型的仆人,分别受到两种不同的奖惩。一、享受永恒快乐的奖赏对这两位尽责的仆人,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很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23)主人对领五千的和领二千的评语是完全相同的。事实上主耶稣在比喻中,提到这两位有不同恩赐的忠仆,是有目的的。主人用“忠心”作为评语,这也是主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四十五节至二十五章三十节中所讲三个比喻中,相同的评语,所以忠心是决定赏赐的惟一原因。忠心尽职的仆人才像主耶稣的门徒。主人称呼忠仆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作主门徒的也可被称为“良善”,纵然“只有一位是善的”(参太十九17)。这表示忠心尽职的门徒具有主耶稣的形象,因他们像主一样可以作成神的工(参约四34)。主借这个比喻讲出神国投资的另一项原则。第四个原则:神照忠心的程度作为奖赏的原则,而不是按恩赐或工作大小来定奖罚。主耶稣在第二十一节提到两对词句:“不多的事”与“许多事”,以及“忠心”与“享受主人的快乐”。主人有许多财富,五千、二千及一千,这虽然可能代表我们一生赚的薪金,但对主人来说只算为“不多的事”;“许多事”指主再来时,带着那些忠心的仆人从暂时进入到永恒中,他们将要得到的远多过他们在地上能得到的。那时,当年在地上忠心与主人托付的,就要在永恒中享受主人的快乐。这好比“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启十九9)二、被弃绝在黑暗中的惩罚主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收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代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太二十五26-28)什么是恶仆的下场呢?主人对恶仆的评语,远比对善仆的评语长。主对恶仆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主人暴露出恶仆的生命本质。主用两句评语显露这仆人的本质。首先,主讲这仆人是“又恶又懒的仆人”(参太二十五26上),因为他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他总找借口避免做神呼召他去做的工作,这显出他的懒。这样又恶又懒的人,不配作神的工。其次,主称他为“这无用的仆人”(参太二十五30上)。这恶仆没做什么,并不是因为他认为神不需要什么,而是因为他不想做什么。这样的仆人对神国一点用都没有。如果真像他所说,他如此怕主人的话(参太二十五24及25上),他就应该趁早采取行动。他的行动显示这恶仆并非真正害怕主人。第二件事:恶仆所有的被收回来(参太二十五28)。恶仆忽略他的职责,是因为他不怕他的主人,也不愿替主人增值。这样的仆人对主人毫无用处,所以他所有的都被收回,主人从此不再托他去作买卖了。第三,恶仆自己要被弃绝(参太二十五30)、此处说话的不再是比喻中的主人,而是主耶稣顺着比喻中的语调说话。那些对主的再来不警觉,以至糊涂度日的人,将在永恒中失去一切,他们将遭主耶稣的弃绝。主耶稣要我们作一个忠心的仆人,警醒等候他的再来。那恶仆不珍惜机会,完成当初主人给他的托付,因此主人现在也不再要他了。神国的增值——在于你与神同工针对“恩赐、事奉与神国”这主题,主耶稣借比喻告诉我们很多宝贵的教训,但其中最重要的乃是针对神国度的价值说的。这比喻的中心思想在主说的一句话上:“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二十五29)主还告诉我们另一项生命投资的重要原则:“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也就是“富上加富”的原则。神随自己的旨意赐不同的恩赐给人,但是我们事奉的态度,却决定了我们在神国的价值,以及神是否会继续在我们身上作神国的投资。因为神是一位神国的投资者。第五个原则:凡使神国增值多的人,神会在他身上投资更多,使他变得更富;凡对神国增值没贡献的人,神会夺去这人身上的资源,使他变得更贫。这项富上加富的重要原则,不但可用在恩赐的应用上,对真理的接受以及属灵生命的成长也同样适用。举凡愿意把神国恩赐与人分享的人,都将变得更加富足;举凡漠视或浪费所得之恩的人,将变得贫穷,甚至连已有的恩赐也会失去。这与寻常世俗“少的需加”的原则正好相反,正表明出神是一位神国的投资者。虽然神对两位忠仆的评语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神从恶仆身上夺回来的那一千,他并没有拿来平分,却给了那已有一万的?要知道神是从神国增值的快慢角度来看,当机会来临只允许一位仆人去作成工作的话,投资在那已有一万的身上,将使神国增值得更快!是的,“富的更富,贫的更贫”。神在于他同工并对他忠心的人身上会继续不断投资,为的是求更快的增值。神是一位神国的投资者!我们若愿被他使用,就当合宜地运用恩赐作一个贵重的器皿,与神同工,使神国能迅速地扩展,迎接主的再来。问题探讨一、为什么没有一位信徒能以恩赐少作借口,而不参与事奉,不尽上责任?二、我的团契小组里,有几位信徒就是缺少一股事奉的活力,我当怎么样推他一把,或者让他得着那活力呢?三、论到利用恩赐作神国的投资,你能否列出本章所讲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你能认同吗?你将如何把握这些原则来调整事奉,使自己富上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