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别梦 第58课到第59课
作者:景山少爷的小说      更新:2017-11-12

    【##第58课差传之源与圣经信息/林国安##】宣教篇的前言在本篇中,“宣教”及“差传”为通用词。两者与英文的Mission一词都源于拉丁文的Misso(被差遣)及希腊文的apostolos(受差者和合本译作“使徒”)两词。因中文并无相应词汇,又无政府官方翻译作准,所以各人按教会传统及己意翻译;也有因喜好不同而引起辩论,此实无必要。笔者等以为只要词能达意便可,不必为字句浪费时间,最重要的乃是切实遵行主耶稣所赐“叫万民作主门徒”的大使命,明白每一位基督徒都是蒙拣选及被差遣的,只是岗位不同而已。若不是在前方作“传者”(宣教士),就是在后方作“差者”(差遣及支援)。为配合以上精神,本篇将尽量使用“差传”一词,但在一些普遍通用的词汇上,亦会使用“宣教”一词,以免混淆,例如“宣教士”等。另一个常引起争论的就是什么是差传事工?差传与布道有什么分别?定义与界限何在?为简明起见,现从三方面简述:首先是从堂会事工的角度看,假若事工的果子归于本堂会则属布道事工;果子归于别的堂会则可称之为差传。第二就是从障碍及难度的角度看,假若福音能不需要跨越障碍便能自然传递,这就是布道事工;但假若必须跨越地域、言语、阶层、族群等障碍才能传递,这就是差传的工作了。第三就是从福音工人呼召的角度看,假若工人作的是自然及正常的福音工作,并不需要特别的呼召及差遣,这是布道事工;但假若工人必须有神进一步的呼召及差遣,这就是宣教士了。差传并不是人血气的发明或是某教会或机构的主意,乃是三位一体的真神——圣父、圣子、圣灵的本性及整本圣经的启示来说明差传事工的本质及内容。差传之源一、圣父是一位差传的神圣经一开始便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后来神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女(参1:27),给他们灵命(参2:7),赐福他们(参1:28),给他们权柄管理一切。天父把所有的都赐给人类,只有一样他仍保留着,就是他的主权。无论我们属哪一种族,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他都是我们的父和主。神为什么对万民的灵魂焦急?因为万民都是属他的,但可惜他们不认识神、离开神,因此神为他们焦急,盼望他们回头,想办法劝导拯救,这是神与人的关系所产生出来的宣教行动。在旧约时代,神派了先知、祭司、士师等,提醒、拯救以色列及外邦人。到了新约时代,他派自己的独生子基督耶稣,传讲天国福音,最后舍命,完成了救赎,以义的代替不义的。耶稣升天后,神差派他的众仆人到处宣讲福音,直到地极。“差派”代表了他对万民的爱心及关怀。神就是普世差传的总指挥,亲自拣选呼召,给他们使命与工作,差派他们出去。例如摩西、以赛亚及保罗等人,他们都是蒙召,是按神的旨意作工,不是他们拣选神,乃是神拣选他们。神差派,因为他要向人表示,他是他们的父,是惟一的主,他希望他们回头,又显示他们得救赎的方法。神的惩罚彰显神的主权,也表明他与世人的关系。圣经记载神管教以色列人,神也管教埃及人,管教亚扪人……(参结25~32章)证明这些外族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是神的国民,焉有国民不受国王之管辖?焉有儿女不受父亲之管教?神的惩治有洁净、警戒和教导的作用:人被管教,对神、对己都会加深认识。神施行审判的心意不是刑罚人,而是叫人回转。他说:“……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结33:11)“……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二、圣子是差传的神圣子被差遣,离开自己的地方,住在我们中间,“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希伯来书》称圣子是“使者”(参3:1),意即“被差遣去的人”,用现今的名词是“宣教士”。耶稣是跨越文化的宣教士,因他从神的地方来到人的地方,从灵体变成肉体,从无限的表达能力变成受限制的表达能力,从全能变成软弱,从全知变成学生,从主人变成仆人,从富足变成贫穷,从安享天堂福乐到经历尘世痛苦,从父怀中的独生子变成孤单的人子。圣子的工作是普世的拯救。“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西面看见耶稣,就称颂神说:“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30~32)耶稣不单向犹太人传教,也向撒马利亚妇人传道,更带领很多撒马利亚人悔改。他医治罗马百夫长的仆人,释放格拉森被鬼附者,又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他走遍各城各乡(参可3:7、8),传讲天国的福音。圣子更颁下普世福音的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1)三、圣灵是宣教的神“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按这节经文,圣灵是宣教的能力,他推动教会把福音传到地极。我们查考新约,特别是《使徒行传》,看到圣灵在差传工作上有四方面工作:即选召、加力、装备和指引。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徒13:2)在《使徒行传》中,圣灵不只选召领袖出去,也带领门徒分散各地作见证。彼得和约翰是无学问的小民,但当圣灵加给他们能力,他们便勇敢宣讲神的信息、医治瘸腿者、纠正长官,以大而无畏的精神事奉主,甚至摆上生命,为主牺牲。五旬节的时候,使徒被圣灵充满时,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参徒2:4)。圣灵随己意把恩赐分给各人(参林前12:11),有讲道的、领会的、传福音的、宣教的、有向内的、有向外的,都是为了装备圣徒,完成教会的使命,传福音给万民。保罗第二次布道时,到了亚洲西部,打算留在亚洲工作,但圣灵不许。他想往北去,圣灵又不准,原来圣灵要藉马其顿的呼声,引导他往欧洲(参徒16:6~10)。圣灵指引腓利离开福音机会甚好的撒马利亚,往旷野去,向一个非洲人传福音(参徒8章)。圣灵指示彼得往哥尼流家去传福音(参徒10:19)。没有圣灵的催促,彼得断不肯打破传统风俗,向外邦人工作。从宣教历史,我们看到圣灵不断引导,若是顺服,必能看见福音的果效。圣经信息圣经的信息提及神为全人类预备了救恩:“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5:19)“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神的救恩是为世上所有人预备的,只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听到这好消息。差传就是那些先蒙拣选的人负起责任将福音传给其他的人。一、旧约的普世性在旧约中以色列人虽然是主角,但整个舞台,整个旧约的背景却是列邦:“我曾将她(以色列)安置在列邦之中。”(结5:5)以色列的就拣选并非专为自己享福,乃是为要在万民中为主作见证:“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赛43:10~12)因此,以色列是被拣选作列邦的仆人,他们的责任是要“施行我(耶和华)的救恩直到地极”(赛49:3~6)。旧约清楚说明神是独一的真神和全地的主。神赐十诫明显宣布他的独一性和忌邪性,断不容许假神与他同列:“要使你知道,惟有耶和华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申4:35、39)因此,他不单警告以色列不可雕刻偶像,也要严惩那些敬拜偶像的列邦(参申5:7~10,4:25、26)。所以当列邦犯罪,离开他,破坏了关系时,他心中伤痛,在责罚中盼望列邦回转:“耶和华必被埃及人所认识……(埃及)也要献祭物和供物敬拜他,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赛19:21~25)神与挪亚立约,以虹为记,应许他不再以洪水毁灭全地,这约不单与挪亚立,更是与地上一切有血肉之物立的(参创9:17)。亚伯拉罕之约更是明显,他要赐福与亚伯拉罕及他的后裔,更要透过他们赐福和拯救万族(参创12:1~3),因此,以色列的使命乃是在神的全地为神作祭司的国度,服侍万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5、6)当圣殿建立后举行奉献礼时,所罗门祷告说:“求你从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代下6:33)因此,圣殿中敬拜的人必体验圣殿之主的心意,在敬拜中为外邦得福而祷告:“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诗67:1、2)无论是向以色列人或是向列邦,先知的信息都在宣告神的本性及心意,警告他们离开神而犯罪的必受神的审判。很可惜,以色列作为神国的子民,却常与列邦混杂,跟从他们一同犯罪,失去见证和能力,结果与万国同列在被审判而灭亡的行列。但先知的信息并非止于审判,更是宣告盼望,人国度的短暂,神国度的永恒及美好,吸引他们选择神的道和盼望神的国:“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万民都要流归这山,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赛2:2、3)“……时候将到,我必将万民万族聚来,看见我的荣耀。”(赛66:18)总括先知的信息,提及的三个国度:列国、仆国与神国。神的心意是要列国进入神国,方法是透过蒙拣选的仆国尽忠职守,施福传爱。二、新约的普世性新约的开始是耶稣基督的家谱,这家谱始自亚伯拉罕,可以说整个新约是亚伯拉罕使万民得福使命的延续。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他的出生,乃是神“记念他的圣约”(路1:72),更是“关乎万民的”(路2:10),因为他是万民的救主。西面称赞神说:“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30~32)施洗约翰介绍耶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参约1:29)。约翰介绍耶稣是世界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耶稣基督升天前向门徒颁发的大使命是普世性的:“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这使命不单有深度,也有广度;不单向自己的民族,也向普世各民各族;不单使他们信而受洗,更要全套地教导他们作门徒;不单坐下听教导,也要起来作使徒,被差派出去。耶稣差遣门徒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要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耶稣的使命是有次序及有策略的使命,因为他教导我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为他作见证(参徒1:8),即在远在近,在本国及外国作见证。但这层次不是先后的步骤,乃是达成同步同时的策略,耶稣不是吩咐我们先完成耶路撒冷,才到地极,乃是“并”、“和”的同时进行。耶稣的使命是赋予能力的使命,因为他颁发使命的同时,也宣告他的权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28:18),而且当我们肯顺服出去时,圣灵会成为我们见证的力量(参徒1:8),有了这最重要的装备及身分,我们还怕谁呢?《使徒行传》让我们看清楚教会的增长及事奉的方向,教会从人数的增长开始:三千、五千及天天有得救的人数,甚至素质的增长:敬拜、教导、学习、相交、相爱。但《使徒行传》也让我们看到教会的增长不止于质与量,因为跟着下来便看见教会的延伸及跨越的增长。延伸是到各处植堂,跨越是离开自己的地域及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传福音。地方教会是后防团队(腓立比教会、安提阿教会等),而保罗、提摩太、路加等却组成前线开拓队伍,两个不同的架构,前后方互相配搭,使福音不断扩展到未得之地、未得之民。耶稣教训的中心是天国的观念,而非教会,教会的组成与使命不过是要达成天国来临的实现,这国度观乃是回应了旧约先知的国度信息。新约的教会继承了旧约以色列的职分,是一班分别为圣的子民,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圣洁的国度,有君尊祭司的服侍,这团队的使命是在万民中“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耶稣的比喻中提到天国的广阔性:“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路13:29)这是应许,也是今天神子民的使命。保罗的神学是神与世人和好的神学,世人靠着耶稣,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参弗2:13、14),使人与神和好。过去,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参罗3:23),世人死在过犯罪恶中,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fangzong肉体的siyu,任意而行(参弗2:1~4)。现在,因神的爱,神为世人预备了耶稣作挽回祭,使世人因接受耶稣的代赎而从死里复活过来,成为新造的人,过一个新的人生(参林后5:17)。保罗的和好神学是普世性的,但他的论调不是一个死的思想,而是一个行动的神学。他自己成为这行动的先锋,他把他的思想变成了实体,他出去传这和平的福音给远处的人,也给近处的人(参弗2:17)。他觉得自己受了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罗1:5)圣经的结尾是救赎的完成,旧约的“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参弥4:1)的国度观实现于主的宝座前,使徒约翰看见许多的人“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启7:9)与宝座前的天使、众长老并四活物一同敬拜、歌颂、赞美、事奉。国度的完成非靠别的,乃是因为羔羊流血代赎的目的是为普世的人而设立的,他的血是要把她的子民“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9)羔羊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参赛53:11)。主耶稣的救赎“成了”!世人有盼望了!这大团圆的招聚工作今天交托你我的手中去完成。“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你是否对主的普世使命回应说:“我愿意!”结语从《创世纪》到《启示录》,包括旧约的律法书、历史书、诗歌书、先知书及新约的福音书、教会历史、书信、预言书等,都同有一个焦点的信息,就是神是普世的神,他的爱是普及的爱,他的救赎是万民的救赎,他给教会的使命也是普世的差传使命。问题研讨一、你以为“蒙恩得救”与“奉差遣”有什么关连?二、为什么基督徒要参与普世差传的事工呢?有什么圣经根据?【##第59课差传的责任与教会的使命/林国安##】一艘邮船在离岸不远的地方搁浅,船身渐渐倾斜,船上三千名乘客的生命危在旦夕之间。岸边一位船厂老板,正在厂中点货,因当天是假期,工厂只有他一个人,他看见形势危急,便驾了一艘小船前去救人。但是这么多人,不知应从哪里着手,后来他想到船厂有许多船可以利用,何不先抢救那些会驾船的乘客,然后由他们同时驾驶,使救人的工作加速进行?于是船厂老板把船驶近邮船,大声呼喊:“谁会驾驶船只,可先上船,再驾驶其他船回来救人。”有些人举手,船厂老板选了十二人,这是第一批,也是有重任在身的人,他们须像船厂老板一样,去拯救将死的人。故事暂停在这里。先说明一下,三千名乘客代表世上三千个民族,他们失丧待救;船厂老板代表神,他要拯救危难中一切的人;救人策略代表神救赎的计划,第一批十二人代表以色列民,他们有重任在身,须负起拯救灵魂的工作。但故事的结局很不幸,首批十二人上了船,救人救了不一会,便开口埋怨,左顾右盼找食物寻享受,又要求船主给工价,船主费了很多唇舌,才鼓励他们继续工作。但不一会,他们又停顿下来,回复本来的态度,最后船主忍无可忍,大发雷霆,责打他们,赶散他们,把救人的工作交给其他有心救亡的人。从上诉故事,我们学到以下的功课。神的心意,是要万人得救前一课,我们提到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及维持者(参创—26;徒十七26),从创造与被造的关系上,我们已看到神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主权。当人犯罪离开他,失丧在魔鬼撒但的权势下及自我的情欲中,神的刑罚便临到人类(参创6:11~13)。后来神与挪亚立约。挪亚代表全人类,他与儿子是以后人类的根(参创9:19)。可是义人挪亚的后裔变了质,竟建起巴别塔来扬名。神只好拣选亚伯拉罕,建立以色列国以达成他普世的救赎使命。这些都表明神的心意是为万民的,他的拯救不是单单为一族一民,他的拯救是为全人类。从拯救的策略来看,神拯救万民需要有一个起点,以及器皿、同工。这起点就是《创世纪》第十二章的亚伯拉罕,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1~3)这里神说得很清楚,他的心意是要万族因亚伯拉罕的后裔得福。以色列蒙神拣选作赐福的器皿万民与以色列人只有一点不同,万民都是神所创造,惟独以色列先经历神得救赎,“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我也不纪念你的罪恶。”(赛43:25)因此,亚伯拉罕开始了以色列的历史,也同时开始了神救赎的计划。以色列民是救赎的器皿,把救恩传递给万民;以色列不是救赎的终点,乃是救赎的起点。神要求以色列以下面的方法来服侍一、以圣洁生活见证神“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赛43:10)以色列国是神治的国度,他们实行旧约的教训,过一个高道德水平及敬虔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放纵的外族人成了强烈的对比,是无声的见证,好像在宣告说:“我们所敬拜的是创造天地独一的真神,他能给你崇高的道德标准,你们来认识他,敬拜他吧!”以下的图表让我们更清楚了解以色列民见证神的方法:以色列希腊、罗马(新约时代)政治健全、廉洁、道德高尚、一神信仰、经商守信、宗教虔诚、研读、抄写、传播旧约。政治暴力、贪财yinyi、不道德、多神信仰、商业诈欺、宗教虚假、迷信。二、以祭司身分服侍外邦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便指明他们在万民中是祭司的身分:“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5、6)祭司的职事是带领人亲近神,万民藉以色列民认识神,并他的神性和心意,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已看见:“……万民都要流归这山。”(赛2:2)他们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听训诲、敬拜神。另一方面,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中间掺杂着很多外族人。犹太人在各处有犹侨的地方设立会堂时,也准许外邦人加入他们的会,享受同样的福利,神也教导以色列人爱护外邦人,看他们如同自己人(参利19:33、34)。在耶稣时代,会堂中已有很多敬畏神的外邦人,他们以后成了初期教会的中坚分子。从以上所提,我们看到以色列从两个方式服侍外邦,一是用吸入的方式,二是用外传的方式。吸入的方式乃以耶路撒冷的圣殿作为吸力的集中点,《使徒行传》第八章记载,那位埃提阿伯的太监,便是从非洲到耶路撒冷寻道的代表。自从以色列民王国分散后,他们以另一形式服侍外邦,这形式不再是大型的圣殿,而是深入外族民间的会堂,以色列人的信仰藉会堂的散播,把神的恩典传到外邦中(参徒13:5、14,14:1,17:1、10、17,18:4、19,19:8都提到会堂在外城设立)。三、为弥赛亚预备道路以色列对神普世事工最重要的的贡献,就是预备弥赛亚的来临。弥赛亚来临赐福给万族的应许,记载在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上(参创12:1~3),又出现在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上(参撒下7:12~17)。因这两个约,再加上以赛亚清楚的预言(参赛7:14:童女生子,9:1、2弥赛亚的工作),弥迦的预言(弥5:2:生于伯利恒城)等,犹太人便日夜在等候这救世主的降临,而且把这盼望重复地谈论及传讲。果然,神子道成肉身,新约首句便证明耶稣是应验了旧约的两个约的预言。“亚伯拉罕的后裔”,应验了亚伯拉罕“施福与万民”的约;“大卫的子孙”,应验了大卫“作王直到永远”的约。马利亚得到这消息后,歌颂神说:“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为要记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路1:54、55)老西面抱过耶稣来,称颂神说:“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路2:30~32)是的,救恩乃从犹太人而出,这是旧约的应许,他要来施行拯救,建立和平、公义的国。他果然来了!神两千多年前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果真应验了!外邦人(包括中国人)的拯救者来了。但非常可惜,以色列是失职的仆人。在旧约中,他们常常忽略了过圣洁敬虔的生活,没有把“-神的观念”影响外族,反而多次跟随了外邦*、没有道德的宗教。以色列也没有尽上祭司的职分,耶路撒冷的圣殿也没有吸引万民之力。以色列美其名是预备弥赛亚来临的民族,但却拒绝他们的王,又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以色列的失职与教会的被召到了新约,神的施福没有因为以色列的失职而停止,神继续召唤亚伯拉罕的属灵子孙(参加3:29)出来完成这个计划,将堕落的人类带回新天地的美境;因此,大使命是“亚伯拉罕计划”的下半部分,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差使的命令与顺服的大使命耶稣差使的使命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一、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越障”的基督徒大使命中的“去”字,原文是“越过障碍”和“跨越”的意思,“障碍”乃指“我”的障碍。每一个人都有“我”的墙将自己与未信的世界隔离,例如言语、文化、思想、世界观、社会阶层、经济阶层、地域等的不同,我若要“去”传福音,我一定要越过这些障碍。基督耶稣是一位越障的宣教士。看他道成肉身:从无限变成有限,从全知变成学生,从全然圣洁来到污秽之地,从安定变成漂流,从喜欢之天堂来到痛苦流泪的尘世,他离开父怀成了人子,耶稣基督越过自己的界限到我们当中,用我们能听懂的言语与我们相交,他降到我们的层面与我们说话,否则我们怎能明白?初期教会的门徒是一群“去”的人,他们越过“我”的界限去传福音,例如富户巴拿巴变卖了他的一切,去到穷人当中,与他们一起生活;保罗越过地域和法利赛人的优越感,作一个福音的使者。西方宣教士来到中国,有穿上中国服装,也有乃穿西服及保持西方生活方式的。这两类宣教士哪一类事奉有效呢?岂不是那肯“去”、肯越障的人吗!二、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生产”的基督徒“生产”即带人信主的意思,大使命里有“洗礼”这两个字,洗礼是一项仪式,表示这人经过听道与慕道的过程,到了信主的地步。其过程需要很多弟兄姊妹经过生产之苦,时常为他的灵魂祈祷,向他表示爱心,把福音传给他,苦心栽培他等,洗礼的牧师不过是接生者,真正的生产者乃是顺服大使命的门徒。今天很多信徒愈来愈没有属灵生产的能力,有些人在教会很忙碌,但他们并不能生产;有些人认为个人传音只限于生活表现得好,因此忽略了迫切的口传。三、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能教导的基督徒“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两句话是吩咐每个基督教徒都要起来做教导的工作。但是教导之先,自己要能虚心学习。现今教会信徒很多,却少有门徒。新约很少用“信徒”这个词来形容基督徒,只出现两次(参徒5:14;提前4:12),其他地方都是用“门徒”。“门徒”的意思,就是遵守神话语的人:“你们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了。”(约8:31)另外,耶稣基督也给“门徒”下了一个定义:“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就常再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7、8)谁是主的门徒?就是那些时常在神话语里面,祈祷满有功效,多结果子荣耀神的人。四、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心怀普世的基督徒大使命要我们看见万民的需要,并关心他们。万民的“民”原意是指一个人种的单元。中国人是一个总称,但中国人包括了很多单元,分为大陆的中国人、新加坡的中国人、台湾的中国人,讲华语的、粤语的、第二代土生操当地语的华侨等。大使命的“民”是指这些单元。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的创办人威廉卡海伦汤森(WilliamCameronTownsend)在瓜地马拉(Guatemala)传道时,发觉自己患了“民盲”(peopleblindness),看不见万民在他面前。他起初以为当地人都说西班牙语(spaish),就出去派西班牙文圣经,用西班牙语传福音,可是工作全无果效。原来当地人虽然明白西班牙语,但心语(heartlanguage)却是另一语言,所以对福音没反应。有一次一位印第安人对他说:“你所传的神若真有能力,为什么不会说我们的话?”汤森觉得他言之有理,便开始留意,发觉那地有五百个“民族”。后来他组织了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逐渐发觉世界还有很多不同的“民族”。起初他只知道五百个,后来增到一千,再增加到二千、五千多。他的使命是把圣经翻译成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语言向他们传福音。今天万民已在我们当中,可惜我们很多人是“民盲”,只知在华人教会里。大使命要求我们作一个有普世感的基督徒,看见周围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人,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存在,认识他们的需要,向他们传福音。如果我们看不见近处的万民,我们便很难说要往远方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五、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有能力的基督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28:18),主耶稣用这“权柄”差派和装备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便很难有效地为主传福音。耶稣基督的工作有两方面:第一是真理的传递,第二是能力的彰显。今天在中国大陆福音工作发展迅速,因为能力与传福音的人同在,在未信的人面前显明神是一位有能力的主,故此很多人归信基督。“权柄”与“驱魔者”(exorcist)同字根,当我们领受权柄的时候,乃是领受了跟撒但争战的能力,去攻打撒但的营垒。“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徒1:8),你传福音时有没有感到撒但在人身上的破坏工作?你曾否奉主的名破坏撒但的工作?六、大使命要求你做一个警醒的基督徒耶稣基督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大使命要求我们一直工作,直到主再来。一个接受大使命的人,也是一个等候耶稣基督回来的人,当我们感觉到主快将回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留恋短暂属世的许多东西,有很多事情我们不须去争辩,我们也不会将生命投资在短暂无意义的事物上。翟辅民牧师(Rev.RobertJaffray)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双手满了血,怎样也洗不掉,那时他正思想到福音还未传到东南亚很多地方,如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等,又想到时间那么短促,主回来的日子很接近,不知怎样才能将福音传开。所以,当他梦醒时,他觉得自己欠了东南亚千万人的债。结果,他离开了中国,带着数位传道人到印尼和越南开始工作,建立了很多教会。但愿我们领受这个大使命后,生活能与大使命相称。问题研讨一、为什么以色列是失职的仆人呢?这与外邦人蒙拣选有什么关系呢?二、“拣选是为了事奉,若基督徒不事奉,失去见证,便是违背了拣选的目的,也失去了存在意义。”你同意这句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