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天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引虎驱狼?(1)李代桃僵!
作者:但丁的手的小说      更新:2019-06-29

  夜幕从田野边慢慢垂落到郴州四野,大地终于陷入了黑暗。除了城上守兵的灯笼外,郴州城径巷子也是一片黑暗色。

  人心惶惶下,许多不可见人的勾当在城里漆黑夜色中悄然酝酿着。

  街道上全是列队打灯、一队队巡逻街巷道路的士兵,有一队刚走过一家宅院的大门不久,这家大门打开,一脸鬼鬼祟祟、小心谨慎的吴公九溜达了出来,悄然拔步离开了。

  日月轮替,天亮时分,郴州按常规开了每日只开一个小时的城门,主要是夏诚希望能有买卖粮食的人进出,毕竟他已经开了高价张贴悬街。

  出城至乡下用半贯铜钱买点粮食,回城就是一贯的收益,驱使不少胆大的投机之人每日做着此事。

  一个破衣麻鞋的人,躲在等着开城门洞的不多人群里,却引起了当日值班的守门将领崔拔的注意。

  “你,出来!”城墙高望的崔拔,几步下了城墙,走到人群前。

  那脸稍显得干净的人见状,先向四周望了望。有些惶恐的走出人群。

  “你是运粮的吗?运粮需要有留人城里的保书,你的保书呢?”

  崔拔说着伸出手来,那人却有些不安道:“老爷误会了,我是乡下的人,前几天入城看亲戚,后来官军围城,我出不去,亲戚家也没有粮食不是,听说早上可以出城,今天来等着开城回家!”

  “怪不得,我说我没有见过你,是个种地的?”崔拔上下打量着他,眼里的游疑放着光。

  这一个时辰内普通人也可以进出,夏诚并也不禁忌,反正平常人留城里也没有什么用。

  “是呢,是呢,是个种地的。”

  “那把手伸出来!”闻言的崔拔一把抓住那人右手拉开,那人一时间有些无措。

  “果然手里白白净净,一点茧子都没有,你根本不是干粗活的人。乡下人!种地的?你哄谁呢?”

  崔拔丢开他的手,对周围士兵急声喊道:“来人,把这个清妖,给我抓起来!”

  两侧士兵立时涌上押住他,那人脸色变得多少有些苍白,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躲在人群里,你怎么专门就挑出来了我?”

  崔拔则提眉,有些得意的看了看他的脚,道:“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有几个穷人穿上麻鞋还穿袜子的!”

  那人低头看脚,绳结的麻鞋露着白布袜子,自己穿穷人的麻鞋已经够小心了,没成想穿袜习惯暴露了自己。

  他不由得低头服气。

  (麻鞋一般是一种很磨脚的绳鞋,但胜在结实耐磨,水浒林冲发配沧州,董超薛霸两个受命折磨林冲,客栈用开水给林冲洗脚烫出水泡,然后丢了林冲皂靴,让其穿一双麻鞋,书上记载,磨的“一路血琳琳走了二三十里。”

  另外古时穷人一般不穿袜子,古时算命的有句一看牙口二看脚,以前穷人吃东西都是有什么吃什么,基本没有什么好牙口,也不会用盐去刷,牙黄而糟,脚上穿袜子也一般都是富贵或者曾经富贵过的人家,算命先生因此蒙事忽悠,许多算命先生开口就是你是什么什么人,这不是算出来的,是看出来的。

  作者君小时候十岁以前也没有袜子穿,一双布鞋,后面条件好了才有了穿袜子习惯。)

  “你的同伙还有谁?”

  那人却半分不答,低下的头脸色虽然苍白,但语气多少只是淡然请死道:“请速杀之!”

  仿佛他的命不是他的,也不求饶。

  “嘴这么硬,那我可以满足你,今天非砍了你的人头不可!走——”

  崔拔带人压着那与吴公九合谋的士绅,刚从门洞走到大街上,撞见了带军前来巡查防务的于贵。

  “怎么回事?”于贵面前止步,拦挡住指其道:“他是谁?犯了什么事?”

  “这人是个清妖奸细,被我抓住后什么也不说,也不说他是谁,嘴硬的很,没法获得什么有用东西,我正准备推他到城市心警示杀掉。”

  “你不要急,他不说,我有办法!”于贵江湖经验老道般的得意笑着,那士绅看着于贵一脸老道包成的自信笑意,心里竟莫名的有些恐怕。

  ………………

  同样的这一天的夜色下,有的人骑马悄声,远远绕营而行,趋往长沙城西门。

  曾水源等隶属西王的先头太平军在丧失主帅后,无力攻城,在等太平主力大军的过程中,占据住了城外大部分形胜之地,营盘隐隐对长沙形成自西南方向的半包围。

  伴着远处太平军营久远有声、时有时无的守营击拆声。

  这一行夜行人悄悄从夜色中钻出来,脚步放轻接近了城墙。当头的披着件风衣,这是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到他新省治了,他堂堂一个封疆大吏,不敢走正门,只能让随从以击掌为号与城上联络。

  当城上的罗绕典、骆秉章等一众官员举灯认出是张亮基到来时,从上面垂下了一条绳子。

  随从将绳子系在张亮基腰间,上面用力提起,张亮基就这么摇摇晃晃地进了他的省城。

  “儒斋兄(骆秉章)苏溪兄(罗绕典),久见了!”

  城头几人相继拱手,彼此交谈相拜。

  “石卿兄,须你来解此危局不可啊!”骆秉章倒对他很熟悉,有些劝慰恭维着。

  新官上任,虽是危城,迎新上司的官场宴会也是必须要有的,府衙内大堂及堂外大厅摆了八九张桌子,请的是当地守城官员及城内湘地著名的士绅才子,叫的是城里玉东楼的名厨子,光鸡鸭鱼肉后衙厨房内采买了六大筐子。

  厅堂一番推杯换盏,交谈完人情友谊,叙论完昔日旧事,聊到了当下守城用人的人事上。

  端着酒杯,主座的张亮基对郭嵩焘说:“我来的路上,许多故交幕僚末不悲泣,觉得我来到了刀兵之地,但朝廷诏命为重,不可违抗。

  来时贵州胡林翼倒沿路给了我一封书信,言道我如果要治理湘境,必须要用当地一位大才——名叫左宗棠的,不知堂下是哪位,劳烦引荐?”

  众人面面相觑,左下座的前巡抚骆秉章有些尴尬道:“此人之前过于狂妄,早先躲兵在城外白水洞的山谷里,说长毛十日内可至长沙。

  我等以为妄言,长毛果真绕越衡州,只七日就兵至长沙,城内一时急于守城,兵荒马乱间,倒也没暇请他来城做事!”

  “喔?那这样还真是位大才,应该请他出来做事才好啊。”张亮基摸了一下下颚胡须,收眼想了一下什么,又抬眼看着右侧郭嵩焘道:

  “伯琛先生(郭嵩焘),你可代我去请他出山么?我想聘他为我的幕僚,为我做些事。”

  “那可请不动他!”郭嵩焘有些苦笑,语气也有些不自在道:“我前番也请过他,人家放出话来,今亮当效仿古亮,等刘备刘皇叔上门亲求出山,我空口白牙去,不一定说得动他!”

  闻言后,张亮基脸神有些不愉,心里也觉得这左宗棠也太狂妄了,我一介巡抚去上门须求你这布衣出来入仕?

  骆秉章看出颜色,见张亮基还没有说话,忙劝慰道:“有才之人,都这脾气,爱要一个姿态。

  不如这样,石卿兄(张亮基)写一封书信,我骆某做了十年的湖南巡抚,也曾算是他的父母官,也写一封书信,由伯琛先生同带去。

  就说我们守城军务繁忙,不敢脱离,以信代身,请他出山,成全他出山之名!”

  骆秉章又见众人好像对于自己的提议有些不愿苟同,好像平白自低了在座官员士绅们身份,同时单将他左宗棠也看的太高了,心里多少都有些忿忿不平,骆忙末了又劝慰加了句:

  “到底是我们先前冷落小觑了他,他有些脾气也属正常。现在长毛肆虐,正需要他这样大才之人出来做事,保卫乡泽为要,不用过于计较咱们个人的得失荣辱!”

  众人闻言多有敬佩,张亮基见骆秉章一番高姿态,他倒也不好显得小肚鸡肠,也当场做大肚访贤的能臣状,在这专为他上任的迎新酒宴上,当场拿过信纸,写起交结募聘书信来。

  长沙城内的官吏们莫不佩服,一副长沙危城之下,当庭官员众人合衷一汽,精诚团结的模样。

  …………

  “你们求错人了,应该去求请咱们湘境像涤生(曾国藩)那样的经学大家,求我一个三试春官不第的落魄举子,岂不是缘木求鱼,找错门了!”

  山谷茅草芦屋檐下,左宗棠还是悠悠躺在最初的竹椅子上,看着手里的《武备志》,别样音调看他道:

  “我听说闻名京师的湘境大儒曾国藩月前母丧,一个月前回湘潭守制了,这不是正好吗?”

  “你呀,专提这三场春试不第,还是对朝廷有怨气!”

  “对,我是有怨气。”左宗棠手撑扶手,并不否认,一把从椅子跃起,将书随意丢在了椅子上,口低酸音嘲意道:“道德文章写的再好,不过心里全是酸溜溜所谓虚儒道学,胸无半点治世规略。

  这样的人大把大把的成为朝廷重臣,有才之人被拒之门外,我已四十之龄,科考不第,考了足二十几年,黄土半截尚拒门外,试问哪个有才之人,心中不是一股无名之火!”

  “季高兄!”站着手里拿聘信的郭嵩焘缓音安抚般的拉长了语气。

  “现在不是义气用事的时候,现任巡抚张亮基、前任巡抚骆秉章,两位巡抚皆写信有求于你,望你去长沙帮衬,这古今读书人里,这事可不常见哦!”

  左宗棠背手看天,脸上表现还是有些不屑,不知道是在看天上的云,还是在想东西。

  “两份书信,这够可以的了!”他见左宗棠没有反驳,知道有门,走到他面前,多少语气激动惋惜,再说了一句。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说着他有些不忍道:“季高,莫要真辜负了你这一世的这些苦修才华啊!”

  左宗棠听到前一句,心里已经动了,他最终叹气抿嘴道:“好吧,是了,雁过留鸣,我左宗棠的名号是也总要在世上走一遭才行!”

  “你答应了!”郭嵩焘一脸欣喜,忙着想问个定音,左宗棠微微点头,表示决心已下,不会动摇。

  “周家嫂子,一会儿做完饭,收拾收拾,将你们夫妻东西搬回城里去吧,城里已经为你们收拾好了房子!”

  “哎——!”听得郭嵩焘将左宗棠说服了,草庐厨房里传来欢快应声,左宗棠的夫人周氏语气里也透着快活气息,她利索收拾着一会儿要用的午膳,显然对于丈夫的能够出人头地、即刻出仕,有着由衷的高兴。

  郭嵩焘高兴之余,又对左宗棠的狂气有所劝慰:“大丈夫纵要百折不挠,亦忌锋芒毕露!”

  “另外,你未见过曾国藩,不要轻端小看于他,此人是恒心成事者,迂腐虽有,机敏也缺,但唯一颗腹内恒心,我久历世俗官场,像他那样的人少见,古书道:“百折不挠,木枯石朽,其志不移尤定,方为大丈夫!”,说的大概正是他那样的人!”

  郭嵩焘语气里,有对曾国藩有些自愧不如般的服气,他道:“自古以来,你看有恒心者,何事不成啊!”

  “是龙是虎,见过才知道。”左宗棠有些不以为然地笑着,或许觉得老友如此的辩说,曾某人多少应该是有过人之处,所以也并不反驳。①

  …………

  郴州城以往人声鼎沸,现在街道空空荡荡,少许饥饿的流民乞丐蜷缩在两侧屋檐下。

  “铛!铛……”锣声响动开路,后“支支吾吾”跟一绑人十字小车,这是府衙牢里囚车改造的,外加一小队兵,前一太平士卒敲锣喊着:

  “有人识得此人并告知消息者,赏粮一斗,布一匹!——铛铛……”

  那士绅绑在牢笼里,像脱了毛的凤凰。

  很快有人首告了,就是他的邻居,整个过程,根本没有费多大的劲儿。

  …………

  太平主力行了一天的军,傍晚抵达攸县,此地已距长沙与郴州都处于中间位置。

  城里萧朝贵留守的少量太平老军,早已将县衙收拾了出来,供如今的洪杨诸王入住。

  夏诚的左军信使日夜兼程,先是过张钊把守的郴州北面五里牌镇时被捕捉去两三个,余下的一路风尘仆仆的四个人,好容易今天赶上主力队伍,忙拿信前来找人就郴州求救。

  一场有关郴州守军的处置问题,开始在衙门大堂内,几王专门开会商议了起来。

  “…………

  诚不敢妄言,清妖四倍于我,城内无米,将士忠心天业,然我一人,或舍可弃,将士万人若有失,则豺狼妖魔得志,小觑我天军神威,……

  伏望天兵回援一支救护,诚亦可早见拜于天王及诸王面前!

  伏望、万幸、万幸!”

  读罢夏诚送来的求救书,年青的翼王石达开对着早已读过的东王杨秀清道:

  “夏诚小子是个很难得的将才,小小年纪,勇猛拼命,打的一手好仗,是天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说那儿还有咱们的一万多人,就单凭夏诚这个人,咱们就值得派支兵去解救他。”

  说着他看着其他两王及高座上的洪天王,示意他们说意见。

  按从小到大的王权位置,紧挨着应该一侧的北王发言,北王韦昌辉却眼神有些飘动疑惑,他抬头看了看东王天王二人,后对东王杨秀清道:“不知四兄(上帝四子杨秀清)意下如何?”

  杨秀清摸了一下自己的八字胡,于公于私他是不想去救的,私是为他的神权神圣,公则是他接下来的这一番话:

  “夏诚是我中军的将帅,若想救,本王比你们还要想救,可是不能啊!”他说着叹了口气,道:“他一万多人,引住了三四万的清妖、尤其我听说是向荣向妖头也在郴州,咱们打下长沙城就有了把握,可如果分兵去救,人少不济事,多了等于又把我们拖回了郴州,只能说天国大业,以后有他一份生死功劳!”

  说这话其实已经等同于将夏诚放弃了。

  最后都看正堂高坐宝座的洪天王洪秀全的意思,洪秀全觉得杨秀清的话很有道理,夏诚是他杨秀清的中军将帅,况且这对打长沙有利。

  “欲成大事,不可拘泥小节,这是对不起他些,但有天父天兄保佑,料无所失,朕册封他为雷霆布泽殿后五检点!”洪秀全说着,站起身来道:“决心既然已下,自当快下长沙,建都立国,行我天国之政!”

  “遵天王御命!”

  一众三王闻言站起,抱拳听令。

  …………

  “现在有人已经在与城外有勾结,但是不知道是否与军中有联系?”

  夏诚坐在州府大堂座椅上,一侧的于贵抱拳后,按剑汇报着早上抓到的人的情况。

  “他叫什么名字?”

  “靳柯,字肆伍,是个本城搞水路货运的商人,号一梦居士,家里有一个婆娘和十岁的儿子。”

  “老叔,你打算怎么办呢?”夏诚决定听听他这江湖老叔的经验。

  “关三天,放出风来,看看谁有反应,如果都没有,说明有人怕了或者并没有队伍内应,这时杀了他安内应的心,就算有内应,他受了怕,短时间内不会再作怪!”

  于贵最后说了一句:“当初堂会里出了叛徒都是这么处置的。”

  最为社团组织经验还很欠缺的夏诚,同意了他老叔的决定,并让他这几日带兵留心些。

  “生死只在一些之间!总阁大爷你要反应过来,咱们打了这么久,弟兄死了多少,够对得起他小夏仔了,龙头爷娘已经在永兴占据城池,以前的堂会兄弟现在在县城吃香的喝辣的,咱们没吃没喝在这郴州城里?”

  一个黑脸胡茬汉子带着吴公九在临时商铺改造的后军军帅府邸,劝慰着罗三炮,堂案桌侧的罗三炮心头不舒服,老兄弟死的死伤的伤,现在眼看又要内部打起来的。

  他一脸愤慨、又夹杂着同室操戈悲伤,劝耐道:“何至于此呢?都是一路弟兄,何至于此呢!”

  他又抬眼看着其一侧的吴公九,这事说不得是他撺掇起来的。

  这个平日里老是私心一片的夏诚幕僚军师,此刻带着他罗三炮的部下也来逼他上梁山了。

  三人言语互逼许久,末了那黑脸胡茬的汉子道:“总阁大爷爱来不来,今日傍晚,我将率军攻取北门,大爷若来,我必恭候听命,若不来,恕力禾自行其事!”

  罗三炮此人无力阻止,他这人义气过重,当初焦家兄弟就看中了他这点,让他当会堂里的总阁大爷(掌日常事务及赏罚),不怕他顶替了他们。

  现在的罗三炮也一样,他一不去告密害自己兄弟,二也没有同流合污的打算,仿佛两边都帮,也仿佛两边都不帮。

  故而,这赵力禾一点也不担心这罗三炮去告密,反而大模大样的前来通告。

  …………

  “弟兄们!你们怕不怕?”

  “不怕!……”麾下士兵们纷纷持长刀矛械答道。

  赵力禾拨马看着手下士兵们,严峻道:“好,弟兄们,跟我走,咱们今晚打出个活路来!”

  赵力禾的两百余人刀枪在手,傍晚各营都吃晚饭的时候,他们却乘此时各营军兵回营吃饭,街道只有少量巡视与守门兵卒,这一伙人有点声势浩大的出了营房,现身街道。

  隔壁营房旁的周彪伍此时赶马回营,营口道侧旁撞了个正着,他扯住马,拦路疑惑问着这赵力禾:“赵旅帅,这是干嘛去?”

  “总典大人命令,去搬运一批粮草!”按着腰剑的赵力禾从怀里掏出一份盖着吴公九的总典官印的运粮文书。

  周彪伍扫了一眼书信,内容印章没有什么问题,但他更注意到这群人的意识状态不怎么对。

  一个个对他多多少少对他怒目而视,不少人还握紧了手里枪矛,几只火铳也在暗暗的盯对住了马背上的他。

  “真的么?可算有粮了,哈哈!”吴公九装出一脸欣喜,道:“你如果需要人手,我现可以将我的营兵暂拨给你些同去,到时你想办法给我多分点啊!”

  “这、周师帅你不好吧。”

  赵力禾眼神漂移尴尬,甚至眼神里还有点冷狠,口里在推脱,但有万般心思,从他的眼神里看出在快速闪动着。

  “怕我的兵路上发现你们一伙人运粮的时候假公济私?给自己截留部分?”

  周彪伍有些笑吟吟的,末了道:“不为难你们了,赶急去搬粮吧,早点回来。”

  他提鞭让他们赶紧走,仿佛等不及其运来粮食。赵力禾神情复杂的抱拳拨马走过,周彪伍这是相信了?

  周彪伍待他们走过后,当即转过了脸色,一脸的冷峻,他可不相信赵力禾一伙人两百余人单单是运粮这么简单。

  他当即派人赶去州署府邸报信,看夏诚知不知道这事,一面自身快速的赶回入自己的营盘内,下令他手下七百余人全军戒备,构墙垒璧,森严守卫营盘。

  自己躲在主帐内,有些保全自己的等看着城内可能发生的巨变。

  赵力禾也可能感觉自己在周彪伍面前露馅了,当即街道领兵加快脚步,带队赶至了北门城下的视线之外。

  他有些等待着的安顿好人马,悄然看着此时插太平军旗的北城门上下,值班驻守城门楼洞的五十余人的队伍。

  ……

  府衙后庭内,夏诚同样正在吃晚饭,哑女牙牙口里单音节的连续“啊、啊!”,在椅子上快乐叫喊,相当于以前饥饿困苦的日子,在夏诚愧疚的照料下,她基本吃喝不愁,还穿有几身新衣服。

  走出阴影后的她恢复了儿童应有的天性与快乐,有些调皮和撒欢儿,此刻她正叫喊着要人喂。

  一侧肚子日益突显的白奴玉儿拿着碗筷,有些不方便的拿着筷子夹米饭,一口一口送到她的口里,怀孕后逐渐显现的母爱在她的身上开始泛滥涌现。

  圆桌上的夏诚端着碗,看着喂饭的白奴玉儿一身古典长袖旗袍,仿佛年轻的母亲在养喂自己孩子。

  傍晚黄昏的透窗光线照映下,眼前宛如家庭的清末油画。

  夏城心里也起了异样感觉,他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家庭里,他是父亲,是家长,面前一个调皮捣蛋的女儿,一个算作这个女儿的妈妈的女人,家庭的构成是这样么?

  这种淡然生活令夏诚内心紧迫的深处世界也得到了少许释放。

  直到周彪伍派来报信的人入庭告诉了夏诚所谓的运粮一事。

  “啪!”夏诚筷子置于碗上,闻言当即站了起来,他自然知道现在根本没有什么粮食运进城,有的也只是每日偷运进来的十几斤几十斤的投机倒把分子,这也只是在早上。

  不可能在傍晚已关城门的时候,会有一大批需要两百来人搬运的粮草。

  吴公九也根本没有汇报过这个事,当夏诚听到所谓的运粮书上有吴公九的典官印,就知道城里绝逼要出大事。

  他几步赶出庭外,紧急叫喊来正外厅堂里吃饭的亲兵队头领李天成,要他带兵赶紧把吴公九带过来,或者押过来,如果他参与闹事,这绝逼不是小事。

  白奴玉儿看着夏诚饭都顾不上吃,大厅门口焦急上火模样,她虽喂饭给牙牙吃,但看夏诚着急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屈服从贼的自我压抑里获得了一丝喜悦。

  无论如何,令这夏小长毛吃不下去饭的事,只能说明了城里长毛队伍遇上了大麻烦,她从贼窝的解救,又有多了几分成功。

  …………

  吴公九几乎是被李天成扯进州衙里来的,他吴此刻也没有穿他杨秀清赐下的太平典官官袍,而是穿了件灰布袍褂,像是一个教书先生。

  他没有料到周彪伍会在半路看破他们的机关,刚出门准备汇合城北等他的赵力禾,就被涌来的李天成一伙给抓住了。

  夏诚看着他的打扮,就知道这人绝对是陷进去了,他想到了许多,急对李天成下着命令,让中军围了右军营盘,并让中军军帅卢盛如果发现右军有异常情况,带队自行处置。

  同时左军来到府衙一带防守听命,崔拔、苏狱的队伍全部上城墙。

  正说着,北门方向传来了短暂的一连串火铳枪声,吴公九听到这声音心如死灰,瘫坐在地上。

  ————他们没有等他,已经动手了。

  时间回到半刻之前,北门下躲在街道后面的赵力禾等了半天,也没有把吴公九等过来,他再想起周彪伍那有些像似看破一切,却假痴不嗔的笑脸,最后猛下决心——自己活命要紧,不等了!

  守城的队长见街道出现两百余太平军过来,看样子要出城,当即下了城池,当前拦截道:“你们有出城文书吗?”

  赵力禾说着有,从怀里依旧掏出那张盖着吴公九典官印的运粮文书,守城队长看了一下,道:“这不行,队伍出城系军队调度,要加盖有夏总制本人印信才行!”

  赵力禾眼神屏然,心里瞬间下了狠心,说有夏诚的印信文书,刚刚怀里文书拿混了,“你看!”那队官看着他的左手在怀里掏着,对面猛的右手一刀出鞘,砍中他的脖子。

  “这就是文书!”

  当时守城队伍立时大乱,失去了领导,尤其是内部人的攻击,不到半个小时,守城门的五十来人被其两百来人驱散消灭。

  这一帮人在零星的乱战中打开城闸,在赵力禾的带领下,一窝蜂的窜向了原招军堂焦宏焦亮兄弟的姊妹老婆许香桂、许月桂起义后,在个把月前打下的永兴县城一带。

  焦怒的夏诚下令全城戒严,于贵建议派兵去追,被夏诚否决了,别一个个一出城门都不回了。

  他又下令将吴公九关了起来,围住的右军里,周彪伍被任命为右军军帅,罗三炮本来夏诚是打算杀掉。

  但窝心想了想,他谁也不帮,或许不想和自己兄弟兵戎相见,也算是对互相都有个交代,换做自己,自己估计直接会跟着这赵力禾一同在这没吃没喝的郴州城里杀出去。

  也是为了安抚不到千余人的右军人心,将其与周彪伍的职位换了个个,为了严肃城里队伍的逐渐起乱的心,他决心杀几个人。

  …………

  “这是城里监狱那个与吴公九沆瀣一气的商贩士绅靳柯今天的绝命诗,我们不知道其是否有其它意思,但他让我们的士兵一会儿下午杀他头时替他当众念出来,好从清妖那儿获得个“忠义”,替他儿子将来仕途铺条路。

  但老叔我觉得有可能是勾结军中某些内奸的什么暗号,诚哥你看一下!”

  于贵现在负责治安戒严事宜,他隔天专门带着块袍子撕下的布块血书,前来找夏诚商量。

  “若是诚哥儿你觉得这诗另有暗意,咱们可以今天暂时不杀他,胁迫他的家人儿子,让他死前竹筒倒豆子——全抖出来!”

  “搏虎赤拳手,少却即国殇。

  生死已置外,砍头亦何伤!”

  夏诚看着这布上的血字书迹,看样子是咬破手指写的,他听着吴公九的汇报,不由得对这人起了兴趣。

  连自己死,都要计算的给自己儿子留清廷的关照东西吗?

  “下午带他过来,我问问话,再决心杀不杀!”

  于贵称是,夏诚又反复读了几句,靳柯写的虽有打油诗的嫌疑,但颇有隋末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气势!②

  以自己死,给自己儿子换名声与官府照顾,是另一种形势的荫子嘛?倒是个聪明的妙人!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

  ①历史上,曾国藩和左宗棠第一次见面的时间,是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本章节里的两三个月后,在太平军撤围长沙后,此前他们并没有见过,或许只是互相听过名声而已,不像电视剧里说的,两个人早就相识,他们都有朋友,有的两个都认识,互相之间可能谈起过,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

  ②无向辽东浪死歌,王薄: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评估:隋朝末年,炀帝剥削残酷,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徭役、兵役甚为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七年(611),炀帝为征高丽做准备,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加上水旱灾荒,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首先在这里拉开。这个口号用诗的形式告诉民众——已经没有活路了!

  这诗中心主旨一句话,反正是个死,去辽东打仗也是死,造反抗拒不去辽东也是死,都是死,你能拿我怎么样?

  所以夏诚说商贩士绅靳柯的诗有王薄这种反正不怕死,爱咋滴咋滴的气势。

  ————请看下节引虎驱狼李代桃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