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驸马 第三十六章 朝议 上
作者:恶俗钢铁的小说      更新:2018-10-13

  四更天,在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大宋最高权力中枢的人却已经在为朝会做准备了。开封内城城门开启,骑马上朝的官员们陆续在皇城外集合,每个官员都在马前打个灯笼,上面写着自己官职,数百灯笼相围,蔚为壮观,等待着皇城城门开启。

  今日的气氛有些特别,官员之间互相交换着眼神,显然是知道今日要有大事发生。

  越晚到的官地位越高,待到枢密使文彦博到来时,官员已经是到的七七八八了,专门用来供朝臣晨间休息进餐的待漏院开启了,来此出售早点的商贩也吆喝起来,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早市,种种食物的香味诱的这些起早贪黑的官员肚子咕噜噜直叫,可是却没有一人敢脱离队伍去休息进食,因为最重要的宰相还没到来。

  小桥后头传来哒哒的马蹄声,那写着参知政事四个字的灯笼摇摇晃晃印入众人眼帘,来人身材高大,面色黝黑,正是近来凭借新法平步青云,搅动朝局的王安石。

  一众官员纷纷行礼问候,然而几个大佬级人物,文彦博,司马光,却是对王安石的到来置若罔闻。王安石也没有打招呼的念头,面色疲惫地下了马,熄了灯笼,率头进入了待漏院,等待禁门开启。

  原本壮观的灯笼群逐盏熄灭,早市交易热闹起来。

  地位尊贵的宰相最后到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官场习惯,原本唯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可称为宰相,不过当朝局面有些奇怪,正相陈升之因反对新法,请病数月不上朝,官家居然未曾挽留,副相王安石自然而然地接替了同平章事的职责,也没有任何人感到奇怪。这正不如副,当真是罕见之事,也难怪陈升之这般憋屈。

  新法自推行以来,便受到了巨大的阻碍,质疑与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但王安石的地位反而越来越稳定了。

  富弼反对新法,却争辩无力,只能自请告退,上奏十余次后终得允许,判毫州府,在他治下一方土地拒不执行新法来表示抗议。

  相州韩琦上奏批判新法,罗列数十条弊端,却被王安石逐条反驳。

  在朝的文彦博,司马光更是每次上朝都会上奏反对新法。时常又有言官御史上柬弹劾,却是来一个贬一个,统统都无法动摇到王安石和新法的地位。

  由此可见,赵顼是有多么信任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是有多么坚定。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正相一职迟早是王安石的。

  卯正一刻,禁门开启,官员入朝,垂拱殿日常视朝开始。

  坐在龙椅上的赵顼顶着个黑眼圈听着底下朝臣们的通报,哈欠连连。

  今天的朝会原本他是非常期待的,野人关大捷是他即位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场军事胜利,借此完全可以打压反对新法的声音,狠狠抽那些天天主张莫妄开边衅的老臣的脸。

  但是昨天偶然间知道的一起案件却是让赵顼坐立不安。原本听说王诜当街行凶入狱的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幸灾乐祸,一个入过狱的贼人肯定不会被招为驸马了,他有了足够的理由去说服自己的妹妹和母后。

  但是当听到一些此案件的背景之后,他却是眉头紧锁起来。在古代的道德观念之中,除暴安良绝对是件值得表扬提倡的善事,不会像后世超级英雄电影里头那样,维护正义的合法性都会受到质疑,超级英雄们与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还得小心警察。

  只要查明了那吕道确有恶劣行径,王诜是可以直接当庭释放的,为民除害的善行还会得到表扬。可是问题是,那个吕道的身份有些特殊,是吕惠卿的家奴,也就是献上那幅《杨门虎将》的人,再联系米芾所说《杨门虎将》原作者是王诜,赵顼终于是对整件事情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吕道通过某些可能是卑劣的手段得到了王诜的画,王诜事后报复,顺道为民除害。同时据李宪耳语报告,皇城司已调查过,那吕道确实是一个恶霸,欺男霸女为祸街里的事情没少做过。

  理出头绪之后,赵顼便是当场暴怒,狠狠训斥了一番吕惠卿,将这个原本他非常看好的新星骂得狗血淋头。

  纵容家奴做出那种事情,朝廷的颜面都给丢尽了,赵顼都不敢想百姓私下里会如何议论。新法骨干传出如此丑闻,那些始终反对新法的旧党怎会放过这个攻诘的机会?

  还好这事赵顼知道的早,糟糕的舆论还没散播开,尽早将案件处理,封锁消息,私下严惩一番吕惠卿,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可是当晚,赵顼便被太后传去谈话,内容居然就是关于王诜伤人案件的,而且指名说出了吕道的身份,借此引申到新党之人的人品作风如何如何,批驳了一番新法,直言要自己废除新法,罢贬王安石官职。

  这些都远远超过了赵顼的底线,他如何能够答应,可是大宋以孝治天下,他又不能反驳,只能沉默以对。

  高太后依旧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赵顼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这皇宫后院高墙四起,怎么外头一个案子这么快就传到了太后耳中,而且细节都了解的这么清楚,偏偏又是在新法推行的这种节骨眼上。

  这一切,怎么有股阴谋的味道?

  喜好猜疑是每个帝王的通病,赵顼自然不例外,他回去后立刻派心腹去通知开封府尹韩维,将王诜一案暂扣,延期审理。

  究竟是谁这般处心积虑在针对新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面上的反对和弹劾他还可以压下来,但这种耍阴招的简直防不胜防,这段时间他要好好会一会那个躲在阴影里的家伙。

  朝会已经到了尾声,一切都很平静,赵顼多希望能这样就结束了朝会,不过这显然是奢望。

  就在赵顼抬起手准备结束朝会之时,一个御史与文彦博交流了一下眼神,一步跨出,将官牌夹在腋下,取出一封奏折,朗声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来了!

  所有人都是看向这个生面孔的御史,面色各异,司马光文彦博眯起了眼睛,王安石眉头紧锁,吕惠卿则是面色苍白。

  赵顼居高临下,众臣表情一览无余,深深地看了一眼文彦博之后,说:“何事启奏?”

  那御史翻开了奏折,说道:“昨日王诜当街行凶一案,臣听闻伤者吕道乃一恶霸,丈某官之势横行霸道,作恶无数,其罪当诛。今日臣便是要弹劾此贼之主,纵容家奴,目无王法!”

  赵顼面色阴沉,对方准备的实在是太充足了,自己连掩盖的余地都没有了,看了一眼已是满头冷汗的吕惠卿,无奈地摇摇头,道:“此贼为谁?”

  “太子中允吕惠卿!”

  朝堂之内立刻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议论声,太监李宪忙大声呼喝肃静,心里也是有些发毛,他收过吕惠卿好处,吕惠卿如今多半是要倒台了,只希望不要牵连到自己。

  “韩维,你身为此案主审,将此案经过详细道来。”赵顼说道。纵容家奴作恶,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看那家奴究竟有多恶劣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案例。赵顼只能寄希望于将众臣的注意力转向案件本身,减少对新法的负面影响。

  开封府尹韩维躬身出列,将此案经过如实陈述,包括吕道是如何欺凌杨家父女,殴打王府家奴,强夺王诜画作,之后还强调重伤吕道者是暴怒的百姓而不是王诜。墙倒众人推,他同时罗列了从昨日开始来开封府报案举报吕道恶行的事迹,每一条都是触目惊心。

  赵顼虽然听过李宪报告有所心理准备了,可哪想到事情居然是这般恶劣,就在这天子脚下居然会有这等事情,自己辛辛苦苦推行新法,不就是为了富国强兵,稳固大宋江山,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可是居然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欺凌百姓,这让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原本想要维护吕惠卿的念头半点也没有了,含怒问道:“吕惠卿,韩维所言可属实?”

  吕惠卿早已六神无主,昨夜他就连夜审问了自己那帮从福建带来的亲信,从他们口中得知那些丑事之后大发雷霆,这里可是开封,不比福建,吕家在那里是世家大族,在这里算个屁,居然还敢搞这一套,简直寻死。现在事情被翻了出来,吕惠卿杀了他们的心都有了,可已经无济于事。

  证据确凿,面对着整个朝堂的压力,吕惠卿缓缓跪下,懊悔无比地说:“句句属实,臣御下无道,臣认罪。”

  王安石失望无比地看了眼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起之秀,终究是叹息一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吕惠卿确有才干,在变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私德出了这种问题,已经不能用了,着实可惜。

  若是事情只到这里为止,赵顼也能接受,接下来他只要暴怒一番,将吕惠卿这个害群之马贬到岭南去就可以了。

  但害群之马的危害岂是这般而已。

  在赵顼眼皮狂跳之中,文彦博持牌出列,道:“王诜我有所听闻,此人少年成名,文采斐然,未曾想还有如此义胆,除暴安良,颇有燕赵遗风。臣以为,当立刻释放王诜,并大力褒奖。”

  “陛下,这忠人行义事,恶人行事又如何,老臣三朝为官,如此恶劣之事例简直闻所未闻,吕惠卿人且如此,必当重罚,才可让其残害之民得到公道。其所推之新法,亦为恶法,其中青苗法推行不过数月,民间已是怨声载道,臣恳请陛下废除青苗法,还此法损害之民一个公道!”

  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文彦博不愧是三朝元老,一下子就将赵顼和王安石推到了风口浪尖。

  好戏这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