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驸马 第三十七章 朝议 下
作者:恶俗钢铁的小说      更新:2018-10-13

  “陛下,青苗法实乃朝廷敛财之法,由朝廷官员实施,无异于苛捐杂税,非但不能帮助农民,还会增加其负担,尽失民心!”司马光在文彦博之后也出列上言,趁热打铁。

  其余旧党之人也一个个站了出来,各述己见

  “陛下,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大户本是兼并之家,同样可借青苗贷,这样子如何能够抑制兼并,救济困乏之家?”

  “陛下,青苗法推行一路,官员代替了大户人家向贫民借贷,虽然利息低了许多,但却多了强制性,有些农民被强行借贷了他不需要的份额,却要还相应的利息,实际上比向富农地主借贷交的利息还多,实在是不合理!”

  旧党大臣们今日都是有备而来,而且也不贪心,专心攻击才刚刚推行开来的青苗法。

  赵顼听到青苗法如此之多的弊端,而且皆是有其道理,内心一下子就动摇了,转向王安石,问道:“介甫先生,你怎么看?”王安石与他不仅是君臣,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称呼为先生。

  王安石看着不太自信的赵顼,心里有些失望,这个官家哪都好,有上进心,不遗余力支持变法,但是心里承受能力太差了,一有压力就会坐立不安,实在是缺乏身为帝王的稳重。

  “陛下,青苗法实属良法。其旨便是救济贫民,寻常时间,贫民都是向富农地主借贷,终年劳作所留粮食不过果腹,两税都交不上,大半财富都入了富农地主之手,久之兼并益重,恐覆唐末之辙。官府放款正是为了将流入富农地主的钱粮收归国有,还能改善贫民生活,青苗法如何是恶法?”王安石反驳说道,其旨核心一下子就惊醒了赵顼,让他回想到了自己变法的初衷。

  对啊,夺富民地主钱粮入国库有什么错?难道就让那些人终日不劳而获,残害自己的江山?

  于赵顼来看这当然没错,但是这在旧党眼中便是原罪,因为那些所谓的富农地主,背后之人就是他们这些权贵朝臣士大夫,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若只是与自己分食蛋糕,那还勉强可以接受,王安石这是要把蛋糕整个掀了,这如何能忍?所以在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眼中,王安石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一个。

  当然这些理由是没法摆到台面上来说的,所以他们也只能绞尽脑汁从新法弊端入手,竭力阻止反对。

  司马光再次发言质问:“此为良法之前提,那便是推行之官员公正清廉,又懂得体恤百姓,能辨别哪些是真正需要借贷青苗钱之人,介甫又如何能够保证地方官员为不为政绩强行平摊借贷?”

  王安石回道:“自是加强监管,我等读书人,总要对得起读过的圣贤书,我相信地方官员。”

  “哼,说是这般,实际上还不是为敛财?王介甫,新党中有吕惠卿这种鱼肉百姓之奸臣,如何能让天下人信的过?福建子科举成绩优异,可也是读书人!”文彦博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强有力的武器,让王安石一时语塞。

  依旧跪拜着的吕惠卿早就已经失了神,他的下场已经定了,这场朝会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

  新法推行以来,王安石面对质疑,都是用唇枪舌剑回应,反驳起来毫不客气,这还是赵顼第一次看到王安石落了下风,吕惠卿这事实在是太伤士气了,赵顼心乱如麻,已是心声退意,开口道:“既然青苗法诸多弊端,还是停止推行吧。”

  文彦博一方都是露出惊喜无比的表情,他们只是想打压新法,没想到赵顼居然是直接就打算废除青苗法,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他们都忍不住要跪下高呼万岁了。

  “陛下不可!”王安石突然高呼出声,惊动全场,表情之严肃交赵顼都为之胆寒。

  王安石怎么也没想到赵顼居然如此软弱,跪了下来,痛心疾首地说:“陛下,新法才起步,青苗法又是其中关键,若是废除,新法必定失败!臣毕生所愿便是革旧除弊,复兴大宋,陛下此举岂不是认定老臣无能?臣这便自请还乡,不再过问政事!”

  赵顼终于是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了,他即位以来便抱着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帝王伟业,名垂青史,比肩汉武唐宗,王安石便是他的王猛,本想着君臣合力成就一段佳话,没曾想居然才起步便走到了这般地步。

  “先生速起!此事朕万不可答应!”赵顼此刻唯有挽回,否则新法失败,他就会成为笑柄,大宋也再没有变法图强的机会。

  然而王安石是出了名的执拗,长跪不起,但:“恳请陛下收回前言。”

  赵顼一下子陷入了两难,青苗法已经处在风口浪尖,就算现在强行继续推行,人心已失,接下来也肯定是收效甚微,朝廷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但王安石又不肯妥协,他究竟该如何?

  副相请辞,本该是全朝的人都出言挽留,但是朝堂上却只有赵顼一人出声,其余人皆是冷眼旁观,头号人物和二号人物都是面临危机,新党已近分崩离析。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臣以为,青苗法尚在起步阶段,不完善也是正常的,但此实为利国利民的良法,陛下万不可因噎废食,可暂停推行,待到完善解决弊端之后,再行推行。”

  “此法甚善,准奏!”赵顼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不顾一切地说着。他这才注意到说话的官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面孔,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任职?”

  “回陛下,微臣章惇,在三司条例司任职,专职编修。”章惇三十出头的模样,英气十足,很受王安石赏识,特意提拔到身边办事,还未在朝中崭露过头角,这一下确是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

  章惇在听说吕惠卿的蠢事之后,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他和吕惠卿曾布都是差不多的履历,却被死死压在身下,如今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他看着王安石身后那帮子无能沉默着的新党官员,暗骂一句废物,都这种生死关头了居然还能一声不吭。

  不过章惇也是绑在新党这艘大船上的一员,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这艘巨轮一起沉没,所以大胆谏言。

  赵顼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仔细回忆过后终于是想了起来,惊喜道:“你就是那个进士及第后,由于不耻名次不如族侄,拒不受敕,来年重考的章惇?好,好,如此心气,定大有可为!”

  说完转向依旧跪着的王安石,说:“介甫,此法尚可行否?”

  王安石面色复杂地抬起头,他从来不懂得弯腰向人妥协,但是事到如今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志向作出让步,艰难地点头同意,请罪起身。

  旧党冷眼看着这一幕,赶走了一个吕惠卿,又冒出来一个章惇,新党着实顽强,不过他们本来也就没指望真能靠这一次就把王安石赶下台,能够暂停青苗法已经是意外之喜。

  危机终于结束了,赵顼长长地舒了口气,迫不及待地宣布着后事。

  吕道被处死刑,即日问斩。吕惠卿则是被贬柳州,那里是两广南蛮之地,可以预见的是,赵顼有生之年,此人都没机会回到权力中枢了。

  章惇受封翰林学士,判军器监,负责改善青苗法,一跃成为新党实至名归的二号人物。按理来说,章惇资历尚浅,还得去知个一圈州府官,才能担当此大任,但是他在危急时刻的表现给了赵顼很好的印象,这便是真正的平步青云。

  至于王诜,这个几乎快要被人遗忘了的罪魁祸首,赵顼可没有忘记,他摸着下巴想了许久,终于是想出来了对此人的责罚,指示韩维,责令王诜完成《杨门虎将》全部内容,否则不得出狱。

  至此,一波三折的朝会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