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太子征途 166.通关风波
作者:汉苑秋风的小说      更新:2020-04-11

  顺军头目望着姜虎的背影消失在在山坡转角,一挥手道:“去到闯营送信!”拨转马头向宁武关方向而去。没多久,乐贺率二十人在前面出现了,望见“顺军头目”,说:“唐兄,你这装扮还真像。”

  唐大潮哈哈一笑:“老兄我是个大老粗!装狠人自然是像的。接下来去闯军大营,可不能装狠了,需要乐弟出马。”

  乐贺点头道:“小弟装成‘大同探马’,不仅为了姜虎,也为了贼酋李自成。唐兄稍后还得装扮一下宣府信使。”

  李自成率军在宁武关休整,清点攻占宁武关损失的人马,心头颇为烦闷,说:“宁武关之战,死伤竟然过万!前面雄关险隘众多,倘若都是如此凶顽,那还得了?”

  诸将心头也颇为震撼,一时都默默无语。刘宗敏思忖良久说:“周遇吉这等人,实属罕见。大同、宣府,未必愿意为朱明卖命。不说别人,就是大同总兵姜瓖,其兄姜让早已归降,其弟姜瑄身在阳和,也暗中归降,他还能为朱明卖命吗?姜让已到大同,不日就有消息传来。”

  “孤知道这些!但是大同、宣府降表,并未到来;这姜让前去劝降,说不定顺便逃了!”

  “其家属尚在我军中,他难道会悍然不顾?”刘宗敏想了想又说:“降表或许已经在路上了。来人,传令下去:不可滥杀明狗来人,遇到捉到其斥候探马,尤其要活捉以问明情况,若有信使,着速送到中军大营!”

  马上就有人下去传令。

  一个时辰以后,消息传到中军大营:大同信使送降表来了!

  李自成、刘宗敏立即接见,对方行礼后自我介绍说:“我是大同总兵姜瓖帐下亲兵乐贺。奉姜总兵之命,前来进献降表,纳款输诚。”说罢双手捧上一封密函。

  一个小校接了密函,送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欣欣然拆开信函,抽出降表,阅览一遍,笑容渐渐凝固,最后冷笑道:“降就降了,还提恁多条件,未免太自抬身份!”

  刘宗敏凑近,李自成顺手就递给他。刘宗敏接过看看开头,然后读道:“……当此大争之世,英雄并起,逐鹿中原;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不才帐下精兵十万,坐拥坚城,欲得封侯之赏,故投初立之王。”

  李自成听到“初立之王”,重重哼了一声,拍了一下身边桌案。

  刘宗敏继续念:“愿顺王赐券立契,慨诺登基之日,封臣为‘代王’,世袭罔替,永镇大同。不才将开关款附,恭迎大驾……”

  李自成怒极反笑:“好,好!答应他!不就是一纸封王契约吗?给他!叫他尽快开关迎接!”

  文臣顾君恩迅速起草了诏书呈递上来,李自成接了,匆匆浏览一遍,就要求立即用印,封缄发还,让信使尽快带回去。

  刘宗敏对乐贺说:“回去告诉你家姜总兵,新顺王胸襟似海,洪恩浩荡。他献关归顺,立得大功,封王理所当然,顺王欣然应允。旨到之日,务必及时准备,以便顺军入关。”

  乐贺恭敬地接了密封的诏书,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又来一伙信使,自称是宣府总兵王通派来送降表的。李自成看了降表,一样又喜又怒,喜的是王通投降,怒的是要价太高——竟然要封为“谷王”,一样“世袭罔替,永镇宣府”!当下也不废话,立即颁诏允诺。

  且说周遇吉分了一些粮食、银钱给宁武关出来的军户百姓,让他们自行遣散。然后率家眷以及残兵共一千多人,向大同撤退。

  到了大同,周遇吉记得乐贺的吩咐,准备快速通过。姜瓖却派人将其拦住了,周遇吉无奈,只好亲自去见姜瓖。姜瓖一见周遇吉,就说:“周总兵,听说你在宁武关于贼军死战,以身殉国了。没想到竟然仓皇到此。为何不来相见?”

  周遇吉淡淡地说:“周某在代州、宁武关,与贼军血战一场,歼敌两万,已经震慑贼军。我军也损失惨重,余卒不满八百。周某本来自京营,如今奉京营提督之命,率残部归建,以守卫京师。”

  “京营提督?”姜瓖眉毛一扬:“如今是哪位?”

  “太子殿下!”

  姜瓖笑道:“皇上前番有旨,山西各镇将校官吏,守土有责,不得擅离。你虽是山西总兵,也与闯军血战过,但是丧师失地,却不能随随便便就走了。”

  周遇吉冷声道:“莫非你还要扣押本总兵在此?”

  姜瓖哈哈一笑:“岂敢,岂敢。本官镇守大同,责任所在。闯贼已下宁武关,旦夕可至大同。周总兵,既然率残部退到此处,正应该与大同守军一道,固守坚城,歼敌城下,岂能一走了之?”

  “本总兵接到太子殿下、京营提督钧令,回守京师!”

  “哈哈哈,当今乃是皇帝当家。身为臣子,不应该遵从旨意吗?周总兵,莫非你在宁武关与闯贼大战一场,已经心寒胆破?”

  周遇吉怒道:“本总兵与贼军兵刃相接,亲手所杀何止千人!何曾胆怯?”

  “说得好!既然不怕,那你就留下来,守卫大同。”

  周遇吉正要反驳,忽然一个人进来了,说:“周总兵,英雄何以到此?”

  众人一望,竟然是大同巡抚卫景瑗进来了。

  卫景瑗是典型文官,风姿优雅,向周遇吉潇洒一拜,说:“周总兵在代州、宁武关与贼军拼死血战,惊天地泣鬼神,可谓朝廷柱石、武官楷模。大明各镇将帅,如果个个都能如此敢战,何愁流贼不平?”

  周遇吉还礼道:“卫巡抚言重了。本官受朝廷深恩,粉身难报。此番率步卒八千,在代州、宁武与贼军血战,歼敌二万,只可惜兵微将寡,救援不至,只剩七百残兵,无奈撤退。今奉太子殿下、京营提督之命,归建京营,守卫京师。”

  卫景瑗颔首道:“周总兵劳苦功高,百战疲劳,奉命退守京师,也是朝廷恩典。”

  姜瓖忽然说:“卫巡抚,周总兵说奉太子殿下之命,只怕是空口虚言吧?”

  卫景瑗肃然说:“周总兵当世英雄,岂会空口虚言?”

  周遇吉当即从胸口掏出一封函件,递了过去。卫景瑗展开一看,说:“果然是东宫印玺、京营提督关防。的确要周总兵入卫京师。”

  周遇吉心想:“太子思虑,果然周到。除了密信,还有这样一封可以公开的文书,倒也省了麻烦。”

  姜瓖接过函件,反过来掉过去看了看,似信非信,说:“皇帝之命,是固守城池,不得妄退。此封文书,却与圣旨不合。”

  卫景瑗道:“周总兵已经尽力,功劳大矣。既然太子命令不假,待其赴京师,皇帝自有处置。”

  姜瓖眼睛一翻,说:“周总兵名动天下,若是也擅自撤退,岂不动摇军心,坏我大同城防?正应该留守大同,与贼死战。”

  卫景瑗淡淡地说:“这是朝廷的事,不是姜总兵应该操心的。”

  “砰!”姜瓖摔了一个茶碗,霍然起身,怒道:“本总兵身负皇命,固守大同,决不允许将帅在此弃土而逃!”

  气氛一时凝结。

  周遇吉心思电转:“莫非他要扣下我,拿我的人头做投名状?”

  堂后,姜让暗自点头:“此人杀伤数万顺军,岂能让他走了?须得以其人头,在顺王面前立个大功。”

  卫景瑗心中颇为惊疑:“自到大同以来,未闻姜瓖如此公忠体国,今日为何如此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当下轻咳一声说:“姜总兵,忠君之心,本抚佩服。但是周总兵并非畏敌不战、擅自弃土之臣,也是死战之后,才率残部撤退。又奉储君之命,奔赴京师,勤王护驾……”

  “好了!”姜瓖一挥手,断然说:“本总兵没有说他畏敌不战,而是不能容忍大敌当前,他借太子乱命,逃往他处?”

  周遇吉深深看了他一眼:“你说太子之命是‘乱命’?”

  姜瓖凛然说:“本总兵心中只有皇帝,只有守土有责!”

  卫景瑗听着,心中感到诡异至极,不知他哪根筋搭错了,要擅自扣留武官,说得这么正气凛然,还不好反驳。

  周遇吉已经想明白了姜瓖意图,当下手按刀柄,姜瓖冷笑道:“周总兵,你悍勇能战,天下闻名。今日也不说你出不了这个门,就是杀出去了,也要留下‘弃土逃窜,杀伤官兵’的名声!”

  话音刚落,后面一帮亲兵持刀涌出,将众人围在垓心。

  卫景瑗惊呆了,劝和说:“周总兵,不妨暂缓赴京,从长计议。”

  这时,外面一个亲兵匆匆进来,到姜瓖身边附耳说:“少爷姜虎回来了!”

  姜瓖立即道:“卫巡抚,暂时请回吧!”然后大声说:“小的们,好好招待英雄勇士周总兵!”随即退了出去,在厢房见到姜让身边的姜虎,劈头就问:

  “见到李自成了吗?”

  姜虎摇头说:“没见到。他手下的收了降表递进去,他本人也没有接见侄儿,只是回了信。”说着递过密函。

  姜瓖心中不快,接过信函打开一看,一些文字让他皱起了眉头。姜虎忐忑询问:“顺王什么意思?”

  “自然是喜悦的,只是不够大气。”姜瓖答道:“没想到,这个周遇吉身边竟然有人投靠了顺王,准备到太子身边寻机作难。顺王要我等若是遇到周遇吉,不可阻拦,任其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