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98、鸡父之战(上)
作者:子楚望月的小说      更新:2020-09-28

  同伍尚泪别后,伍子胥准备按照哥哥的嘱咐逃往吴国,奈何楚平王已在江边布下天罗地网,只好作罢。

  他突然想到同病相怜的太子建在宋国,遂前往宋国投奔。还没安顿几日,又爆发“华向之乱”,举国腥风血雨,匆忙间又和太子建逃亡郑国。

  郑定公见太子建一行到来,非常高兴,招待的十分周到,但太子建和伍子胥报仇心切,稍作安顿后又前往晋国乞师攻楚。

  晋顷公也很热情,但由于六卿专权,也无心与楚为敌,但他给太子建出了个主意:“太子既然跟郑公关系友好,郑公也很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给我们作内应,咱们里应外合,一举灭掉郑国,然后我就把郑国分封给太子,何愁大仇不报?”

  这显然是一个寻开心的馊主意,但没想到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太子建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竟然同意了。结果很不幸,待太子建回到郑国后,惨遭内奸出卖,被郑定公和子产诛杀。

  郑国是待不下去,伍子胥也很害怕命丧郑国,收拾行装就和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逃往吴国。

  通往吴国的路也充满坎坷,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严加盘查。

  一路上风餐露宿、东躲西藏、担惊受怕,留下了很多的传说和演义,放上两则大致可信。

  一则是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二人白天躲藏,晚上赶路,碾转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出了昭关便是直通吴国的水路。

  很不巧,昭关盘查也很严,一时受阻,无法出关。

  也很巧,扁鹊的弟子东皋公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画像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这几天耽搁在此,度日如年,先生有什么办法?”

  东皋公故作神秘,对伍子胥说:“无忧,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父、兄的仇还未报,自己却在独享安逸,伍子胥心急如焚、悲愁交加、寝不能寐,竟在一夜之间急白了须发。

  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

  又大笑道:“这样也好,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很像,我想让他与你化妆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东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把伍子胥和公子胜装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关。

  守卫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待官兵发现抓错了时,伍子胥二人已趁乱过了昭关。

  另一则是《史记·伍子胥列传》,紧接上面的剧情。

  伍子胥二人出了昭关,急忙往前跑,跑到江边——没有船,追兵已近。

  正着急时,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知伍子胥很危急,便把伍子胥二人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很贵重,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将宝剑赠送给您,请务必收下。”

  老渔人哈哈大笑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开出了五万石粮食的高价,还答应封大夫爵位(‘赐粟五万石,爵执珪’)。我连赏金、爵位都不贪图,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而去。

  到了吴国境内,伍子胥连日紧绷的神经也松懈下来,顿时身体抱恙,此时盘缠用尽,只得一路吹箫卖艺,以此换点口粮,最终到达吴都。

  还是古人云的好,身有一技之长,不愁隔宿无粮。

  不久,他在见吴王僚之前,遇上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公子光。

  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

  吴王夷昧去世之后,依照先王寿梦兄终弟及的遗命,应当传位季札,但季札无心王位,逃位离开。

  如今季札逃避王位,吴人便认为吴王夷昧是最后继位的,夷昧去世了,他的儿子就应当继位。于是就拥立吴王夷昧之子公子僚为吴王,是为吴王僚。

  这样一来公子光就不开心了,既然季札不接受王位,作为先王寿梦的长子先王诸樊的长子,自己才最有资格继位,再怎么轮也轮不到公子僚,何况公子僚还是庶出。

  但碍于国内形势,公子光只得俯首称臣,暗中招纳贤能勇猛之士,随时准备袭击吴王僚,夺回王位。

  智勇深沉、与楚有血海深仇的伍子胥便是自己招纳对象之一,万不可被吴王僚所用。

  当伍子胥向吴王僚激情陈述伐楚的种种好处后,吴公子光却极力反对:“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他为了报仇才编织出了许多讨伐楚国的理由,大王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当。”

  吴王僚听了公子光的话,便没有出兵伐楚,也没有重用伍子胥,倒是公子光天天和伍子胥促膝谈心,这个时候伍子胥才发现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

  为将来为公子光所用,伍子胥主动退隐朝廷,等待太子光篡位的好消息,自己则带着公子胜一起到乡下种地去了。

  这一等就等了八年。

  韬光养晦期间,伍子胥也没闲着,他给公子光推荐一个狠人——专诸,“专诸刺王僚”的专诸。

  伍子胥一生一共给公子光推荐了三个人,除了狠人专诸外,还有一个猛人和一个损人。

  猛人叫做孙武——助其父、兄之仇血债血偿。

  损人叫做伯嚭(pǐ)——害己亡国。

  三年后(公元前219年,楚平王十年),吴楚边境再起争端。

  吴国边境的卑梁(今安徽滁州天长市西北)与楚国边境的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东)一界之隔,鸡犬相闻,且都以养蚕为生。

  七月的一天,卑梁与钟离的两个女孩一起采桑叶时,因争抢桑叶发生了口角,进而推搡,钟离女孩熊一点,打伤了卑梁女孩。

  卑梁女孩家人看到闺女被弄伤,就跑到钟离女孩家里讨要说法,结果两家人一见面就杠上了,大打出手,卑梁女孩家人一气之下把钟离女孩家人全部杀光。

  钟离的百姓怒不可遏,迅速召集家族里的男丁跑到卑梁女孩家人的村子以牙还牙,把卑梁女孩一家屠尽。

  事态继续升级,一发不可收拾,卑梁大夫听闻后,认为钟离人欺人太甚,发邑兵攻打钟离,将钟离村子的人全部杀光。

  事情闹大了。

  楚平王听闻吴国犯下如此恶行,勃然震怒,自从即位以来,晋、吴二国不断来犯,往事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好像就在不久以前发生。

  楚平王即位之初,晋国在平丘大会十二诸侯,重申霸主之位。不到三月,吴国发兵解徐之围,俘虏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等五员大将,灭州来。

  楚平王四年,吴王僚发起长岸之战,大败楚军,司马子鱼战死。晋国趁此时机,将周、楚之间“甚睦于楚”的陆浑之戎消灭,而楚不能救。

  这一次,一个小小的守邑大夫竟然不把楚国放在眼里,以邑兵犯楚境,是可忍孰不可忍,便派司马薳越领兵助钟离攻卑梁。

  吴王僚得知卑梁被楚军攻占,大怒,立刻派公子光率军攻楚,夺回了卑梁,继而入侵钟离,随后往西进攻州来。

  楚平王担心州来又被吴国抢了去,心想这样拉锯也不是办法,要干干脆就干票大的,于是征陈、蔡、顿、胡、沈、许六国军队,以令尹子瑕为帅,前往州来增援。

  楚平王这招一下子就精准的卡住了对方软肋,吴国最怕的就是同多国联军作战,一拳难敌双手,何况来了七双手,左右招架已属不易,转守为攻就更是难上加难。

  当听到楚联军即将驰援州来,吴军统帅公子光自知不敌,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反应还是龟缩防御,于是后撤到钟离驻防,等扎稳了阵脚再说。

  联军浩浩荡荡而来,但运气确实有点背——主帅子瑕不幸病亡。

  两军对垒主帅撒手人寰,这对联军士气打击很大,垂头丧气、毫无斗志,司马薳越临危挂帅,觉得此次出师太不顺利,便将大军南撤,驻扎在鸡父,拟稍事休整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鸡父,即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鸡父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控制着沿淮河上游分布的胡、沈、陈、顿、项、蔡、息、江、道等诸多小国,进则可以战,退则可以守,为当时楚国保持其东方势力范围之重镇。

  即便对手新丧主帅,士气低落,吴军仍然慑于楚国既往的声威和现今的声势,不敢与之一战。

  关键问题在于自己兵微将寡。

  公子光常年领兵在外,手握重权,军中将校皆是他的心腹,吴王僚始终是不放心的,每次出征不仅只给少量的军队,并且还要立军令状打胜仗,否则军法处置。

  公元前525年(楚平王四年),吴楚爆发长岸之战,楚军击败吴军,缴获吴王乘船“余皇”号,公子光硬是以命相搏,九死一生才把“余皇”号抢过来。

  这一次,面对声势浩大的联军,公子光一筹莫展。

  就在公子光进退两难之际,伍子胥秘密来到大帐,公子光见之大喜,知道伍子胥一定带来了退敌致胜之策,伍子胥也没让公子光失望。

  伍子胥认为,击败楚国不是梦,关键在于不要与对方主力面对面以卵击石,而是拆掉主力的外围。

  公子光不明,伍子胥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这一次司马薳越率领的联军当中不见了宋、郑等中原诸侯的身影,你知道为什么?”

  公子光摇摇头。

  伍子胥分析:

  楚灵王时期,楚国以陈、蔡、不羹为县屯兵,威慑诸侯,诸侯莫敢不从。结果,楚平王即位之初即“复陈,蔡”,导致“诸侯远楚而畏晋”,晋国又趁此时机与十二诸侯大会平丘,致诸心归晋。

  其次是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太子建逃亡郑国,郑定公好生招待,结果太子建吃里扒外,想把郑国灭掉据为己有,令郑人厌恶楚国。

  又是同一年,宋国国君宋元公对掌权的华氏、向氏不满,矛盾激化,引发了宋国内乱(“华向之乱”),没想到这一乱居然把晋、齐、曹、卫、吴(吴国支持反派)等国都牵扯进来,引起内战,其影响之大,竟然到了搅动天下的地步。

  内战一直持续了三年(公元前520年),眼看宋政府军就要取得全面胜利,没想到关键时刻楚国出马了,司马薳越衷心表达想替宋元公分忧的想法,希望宋国将叛军交由楚国公平处置。

  眼看胜利在即,宋元公自然不甘心功亏一篑,明摆着楚国刻意与晋国作对的意思,于是找晋、齐、曹、卫联军的首领们商量。

  结果,首领们一致认为宋国君臣双方的援军势均力敌,真动起手来,胜败权且不论,宋国还经得起这样的厮杀吗?既然联军为解救宋国而来,不如顺从楚国意思,把华氏交出去,也算天下太平、功德圆满了。

  这件事看起来是楚国稍占上风,但同维护礼义秩序、稳定中原政局的晋国相比,楚国则极不正义地扮演了窝藏罪犯的丑恶角色,连太宰犯都劝谏楚平王:“宋国君臣相争,其他诸侯本着君臣尊卑、纲常伦理的礼法而助宋公,如果我们弃君而助乱臣,便是助纣为虐啊。”

  可惜楚平王就是不听,宁愿违背礼法,也要与诸侯争先,令天下寒心。

  公子光点点头,表示伍子胥说的很有道理。

  伍子胥继续说道:“至于其他参与行动的陈、蔡、顿、胡、沈、许等密迩荆楚的江淮小国,只是慑于楚国的威权,不得不前来助阵。其中愤愤不平者不在少数,比如蔡国。”

  公子光疑惑不解:“楚、蔡二国有联姻之谊、同盟之义,且对蔡有复国之恩,应该是楚国最亲密的盟友才对,为什么偏偏是它对楚国怀恨在心呢?”

  伍子胥攥紧拳头,恶狠狠的道:“这一切都要拜奸臣费无极所赐。”

  伍子胥指出:

  楚平王三年(公元前526年),费无极以“吴在蔡,蔡必速飞”为由,阴谋排挤蔡国大夫蔡朝吴,令蔡人不悦。

  楚平王六年,费无极为讨好楚平王,打击冷落于自己的太子,力劝楚平王强纳太子建还没过门的妻子,令太子建被迫流亡国外。他的生母是蔡人,也被逐回了蔡国娘家,又令蔡人不悦。

  楚平王八年,蔡平公死。为干涉蔡国内政,费无极收受了蔡国公子东国的贿赂,假借楚平王的名义向蔡国施压,迫使蔡人废掉太子朱,另立公子东国为君,三令蔡人不悦。

  前段时间(楚平王十年),公子东国莫名暴毙,蔡人怀疑是费无极搞得鬼,再次令蔡人不悦。

  “驱贤臣、逐王后、干内政、废太子、立国君,所作所为蔡人愤恨,自然对楚国心猿意马,能忠心的擐甲执兵相助楚国吗?”

  公子光恍然大悟。

  “其他小国也有各自的弱点。具体地说,胡、沈两国国君年幼骄狂而浮躁,陈国主帅大夫夏齧(niè)强硬但却固执,顿、许等国则一直对楚国政令抱有怨言,‘七国同役不同心’,这一点是胜利的关键所在。至于楚军内部,情况也很糟糕,主帅病死,楚军士气低落,新任主帅司马薳越资历低浅、‘无大威命’,不能有效指挥军队,政令不一,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最后,伍子胥强调:“如果先分兵攻胡、沈、陈三军,他们必然奔逃,‘诸侯乖乱,楚必大奔’!”

  伍子胥鞭辟入里的分析,犹如抽丝剥茧般化解了公子光疑虑,当即起身向吴王僚汇报。

  吴王僚听后,谈谈说了句:“可以一战。”

  一场决定楚国东进之路的大战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