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 第十四章 佛宝舍利
作者:海王波士顿的小说      更新:2022-05-24

  苏州被称为‘百园之城’,以园林闻名。这些园林多是明清时的产物,以香山帮为首的苏州匠人发展出了特色的建筑风格后,告老的官员、富贾乡绅一度以圈地造园为风雅,所谓大隐隐于市,在闹市之中截一片幽静山水。

  这些建筑留到后世就成了一座座私家园林,也是苏州百园之城别称的由来。

  但是虎丘不同,它不是私家园林,而是两千多年前吴国修建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吴王阖闾的皇陵所在。

  因为是少有的明确记载、又明确地点的皇陵,这里多了一分神秘色彩,自古不知被多少盗墓贼光顾,其中最有名的盗墓贼有三位:一位名叫越王勾践,一位名叫始皇帝嬴政,一位名叫东吴大帝孙权。

  以这三位的身份,盗墓带的当然不会是虾兵蟹将,也不用偷偷摸摸。所以号称以‘鱼肠’、‘扁诸’等三千名剑陪葬的阖闾墓,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名叫‘剑池’的大盗洞外,也只有剑池底下几块光溜溜的石墓板了。

  不过两千年前的盗洞‘剑池’,在今天倒也是一处风景名胜。

  在吴国覆灭后几百年,印度的佛教流入中土,这座皇家园林开始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东晋时,谢安的女婿王珣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却不愿上任,跑来了吴郡造别墅隐居。别墅所在的位置不在别处,就在虎丘。其晚年后笃信佛教,又将别墅改成了寺庙,就叫‘虎丘寺’,虎丘至此和佛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唐时,整个虎丘山都被圈成了佛土,而虎丘塔正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塔外的脚手架已经拆除完毕,工程只剩下塔内的整修。这一日,张经理通知工人停工一天。

  “孙大厨,中午的时候食堂除了工人的伙食,还要备一桌。”

  “领导视察?”这架势孙若涵熟悉,“要加菜吗?”

  “也不是领导,是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加菜……您看着办,也不必太麻烦,平时就很丰盛了。”

  这是实话,虽然平时工地吃的都是素斋,可孙大厨的这素斋,可比过去有钱人下馆子都丰盛。乃至于太丰盛了,不少工人都吃出了罪恶感,顿顿吃‘肉’,旧时的地主都没这样的。

  闻言孙若涵也不多忙活,待中午时就多做了两盘炒素。

  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一行来了六七个,见了中午的饭菜果然是觉得奢侈,在看到普通工人也是差不多的伙食才敢动筷。

  “别看这些都像肉,其实都是素的,只是我们大厨手艺好,才做出这味道。”张经理在餐桌上说着,竟也觉得有些骄傲。工程队的食堂招到这样一个大厨,说不定也是个招牌,平时遇到些接待工作的也能拿得出手。

  他只是政府下面搞工程的一个中层,接触不到太高的信息,只是隐约听说,国家对于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挺重视。就厨师而言,也经常有一些接待外宾的任务,需要这些真有精湛手艺的大师。

  这么想着,他把孙若涵从后厨叫了出来。

  “这些都是市文管会的领导,这位就是我们工程队食堂的孙大厨。”

  这么介绍着,也算是让孙若涵露了次脸。若是后世,定然是要满杯白酒敬一圈,现在没有这样奢侈的习惯,桌上也没有酒。

  “孙大厨,坐,一起吃点。年纪轻轻这厨艺可真好,若不说透,我可半点都吃不出这些竟然都是蔬菜。这水平,比外面大饭店的还要强。”

  这夸奖,对孙若涵来说简直不是夸奖。不过现在的人大多朴实,能吃过最好的也就是普通饭店,什么法餐、日料的大多听都没听过,也说不出其他夸奖的话。

  “若人人都能做出这样的菜,蔬菜能当肉吃,以后也不需要肉了。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啊。”

  “那不行,植物油脂总不能完全取代动物油脂,而且肉食中的营养元素,对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还是不可取代的。”对于文管会领导的异想天开,孙若涵想也没想反驳道。

  “这样啊。”说话的领导有些可惜。

  要给六亿多人吃饱饭从来不是简单的事,供应肉食更是巨大负担。

  “等过个三四十年,说不定大家就吃肉吃腻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又稀罕吃蔬菜了呢。”

  “这话说的,吃肉哪能吃腻啊,难不成家家户户都能养猪?那饲料也不够啊。”领导听着笑道,只当是个玩笑话。

  众人在饭桌上聊了一会儿,孙若涵才知道,这些文管会的领导是来确认抢修时虎丘塔里的文物。

  虎丘塔封闭这么多年,不止谢绝游客参观,其实官方也没有打开过。这样密封保护文物的环境,和墓葬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一旦打开了,让新鲜空气和湿气进去,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对于这样的保护单位,在没有万全技术把握的前提下,是宁愿无限期留给后世的。

  这次抢修虎丘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开门修塔塔就倒了,类似意外挖通了未知古墓的抢救性挖掘。

  这不是文管会第一次来,前一阵子已经在宝塔的一二层清点了相关文物。因为宝塔并非无主,佛寺千年来有序传承,塔内文物都保存挺好,没有大规模被盗、被损坏的情况。

  塔内发现了大量从五代时期到北宋初年的文物,有五代时的各类楠木经箱、石函、经卷、铜镜等等,多是佛门的器物,其中一些古老文献是填补五代至北宋时期姑苏城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今天来是继续对三四层以上文物进行检查和清点,有易损的判断是否需要送到博物馆专门环境进行保存。

  午饭用罢,所有食物都没有浪费,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光盘几乎是本能。没人会认为吃完饭,餐具和没用时一样干净是让人尴尬的事,相反哪怕有一颗米粒留下都不应该。

  姑苏城哪怕到后世都有‘吃饭剩米粒,将来讨老婆是麻子’的说法,只是对于90后、00后,大概只当做玩笑话了。

  也没有午休的说法,文管会的工作人员用过饭就随着张经理进了虎丘塔。

  只是此刻没人会意识到,这个下午注定不会平静。就连孙若涵,因为时代久远,对虎丘的历史也不太关心,同样没有意识到,1957年4月的这个下午虎丘塔中会发现什么。

  起初是塔里有些骚动。

  渐渐地,一些工作人员走出塔。这个时代还没有手机,汽车、摩托,甚至自行车都是极稀罕的,有人急着就跑去市里汇报。零星的一些话也传了出来。

  “舍利?谁的?”

  “如来?释迦摩尼?哦,迦叶如来,那是谁?”有人对佛教不太明白的问道,“这名字好像听过,是《西游记》里讨‘人事’的那位?”

  这时有庙里的和尚闻声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迦叶如来?那是如来佛祖的老师,是过去佛!这塔里真有迦叶如来舍利?”说话的大和尚声音都颤地有些不像话。也不知是一口气跑来累的还是激动的。

  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也不避嫌,把大和尚请进了塔里。这本来就是人家佛寺历代保管的东西,也没有避讳的道理。

  大和尚对着宝塔行了个完整的佛礼,朝拜后才跟着走了进去。

  高僧舍利一向是佛教圣物,更不用说是如来舍利,对这些和尚来说,那是他们整个宗教的至高信仰。

  哪怕排除佛教信仰的因素,那也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释迦牟尼的舍利在汉地的佛寺中还有一些供奉,但迦叶如来舍利却几乎从未出现过。

  就在不久前,工作人员在检查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一丝织包裹,起初只是在包裹周围发现了许多贡品,有铜佛四尊、檀香木佛像三尊、铜镜三面,另外还有一只青瓷莲花碗,工作人员一看就分辨出是五代时吴越国的越窑所出,如出水芙蓉,无疑是青瓷中的极品,很可能是国宝(后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发现已经让人惊喜不已,可当看清了贡品中央的丝织品包裹上的两行文字时,这些都已经无足轻重。

  【XXX(无法辨识)恩郎舍此袱壹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

  包裹里是一个石函和铁函,层层安放。

  包裹是建塔时,也就是建隆二年留下的,足有千年时间,本身已经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哪怕这千年中虎丘塔几乎未开启过,密闭保存良好,千年时光也已经让丝绸上的文字褪色,其初三个字已辨识不出,但后面的文字无疑说明了这石函和铁函一层层裹住的物品的身份。

  迦叶如来是谁?听到迦叶这个词,第一想到的恐怕是西游记里面唐三藏千辛万苦抵达大雷音寺,求取真经时却被讨‘人事’的迦叶尊者。

  但并不是,迦叶尊者是释迦摩尼的弟子,而迦叶如来却是佛经中的过去七佛之一,也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三佛。相传释迦牟尼多世修行,而迦叶如来是其成佛前修菩萨道的一世的老师,早在释迦牟尼之前,就在尼拘律树下成佛。

  无人能见的金色光芒在宝塔第三层绽放,直入孙若涵的眼底。那是千百年来的香火和信仰。

  “真耀眼啊。”

  但并不刺眼,佛光莹莹。

  这世间并无神佛,水银灯曾告诉过他,他所在的此世是奇迹和神魔的荒漠。无神、无佛,也无魔,有的只是人心。

  这些佛光并非神魔而生,是因人而生,凝聚了这舍利被供奉的数千年间无数的虔诚和祈愿。因虔诚而纯净。

  他因‘思念’而梦入秘境。那么这座虎丘塔,保管着这舍利千年时光,又在这千年中做了什么梦呢?孙若涵有些好奇。

  是梦到了这虎丘身为皇家宫苑之时,吴王与西施在此弹琴高歌?是高僧竺道生在千人石坐而讲道,用《涅槃经》引得白莲池中顽石点头?还是绍隆禅师在此创出禅宗‘虎丘派’,东渡日本?

  这座佛塔,是否因为那尚未醒来的梦才让它拖着脆弱的身躯始终未倒,直至梦醒,见一见这片新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