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河之北 第十二章 丰碑
作者:民生综治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十二章

  丰碑

  这几天实在太累了,韩文中早晨起来的有点迟,出门的时候碰到唐玲来上班。(.l.)看到韩文中嗮黑了一大截,唐玲笑的肚子疼,“你这是下乡当干部去了,还是掏煤去了?”韩文中咧嘴一笑,牙显的特别白。

  抢收,抢收,就是抢在老天爷下雨前,把一年的粮食拾掇好。农忙刚结束,雨季如期而至。下雨天,村里人是懒得出门的,走几步,能陷一腿的泥,两只鞋上的泥能有三斤重,脚都抬不动,还不敢脱鞋子,一脚踩到石头尖,玻璃茬上,那是有的罪受了,所以村里人没事就窝在家里打牌,倒是没人赌钱,因为罗山村实在是太穷,历来就没有形成赌钱的习俗。

  韩文中端着茶杯,也躲在屋檐下看人打牌,王昌盛头上顶着个破鞋底,罗会计鼻子、脸蛋上贴了几条旧报纸,又输了,骂骂咧咧的撕了一张纸条,放在嘴里舔了一口,沾点唾沫,贴在额头上继续战斗。韩文中乐的,越看罗会计越像是被道士贴了符的僵尸,可惜这符的法力不够,镇不住,僵尸还在捏着牌手舞足蹈。

  倒是鲍继宽的扮相还比较端庄,下巴上整整齐齐的贴了几条报纸,稳稳的坐着,器宇轩昂,配上这报纸做的山羊胡子,像极了太上老君。

  李长江倒是继续研究博大精深的书法,龟缩在办公室,手抓半尺秃笔,在煤城日报上奋笔疾书,企图有朝一日,让这张旧报纸千古流芳。

  何彰张打种就没来,路烂。

  (打种没来:煤城土话,干脆没来,根本没来。)

  雨越下越大,山上一阵闷响,几棵小树裹着泥土从半山腰上滑了下来,鲍继宽抬头看了一眼,继续做自己的太上老君。韩文中有点担心,“别打了,去看看。”罗会计终于赢了一把,去掉两张符,露出一张嘴能够说话,“没事的,那边山下面没人住。”打算继续努力,撕掉最后一张镇邪符。

  一到夏天雨季,山上经常有小滑坡,众人见怪不怪了。

  “老王,这山这么多年就荒着?”韩文中发了一圈烟,抽的是跟村干部一样的春秋烟,二毛钱一包。

  “不荒能干什么?这山上种什么都不长,不种的长的到旺。”王昌盛头顶又加了一个破鞋底。

  煤城地形算是丘陵地带。一条山脉由西至东,贯穿全市,山都不高,所谓山,就是丘陵,最宽不过几里,高不到百米,最东边的上窑山,接着九龙岗,舜耕山,然后就是中部的泉山、罗山,这条山脉一直连着西部的唐家山、平山、乳山、八公山。八公山山区范围相对宽阔些。煤城的几条山脉,就是平原上凸起来得拱地龙。

  整个煤城跟望峰镇一样,被夹在一条山脉和淮河之间。山脉之南,淮河之北,数百里地,皆是平原。

  罗山上确实是什么都种不了,山上都是极其坚硬的岩石,种的果树都撑不到几年,就算活下来,结的也都是歪瓜斜枣,产量极少。倒是皮树、洋槐、山枣、这样不成材的野树见缝插针,越长越旺。年年秋天,老王都要上山摘几斤山枣,打上十几斤散酒,回家泡枣子酒。这是罗山给村民带来的唯一好处。

  韩文中看着罗山,心里感慨,山的南边无限广阔,而眼前这座小山,就挡住了罗山村的几百户的生计,全村就守着那点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从少的可怜的地里刨食。

  几千年前就有人敢移山,难道我还不如愚公?

  赵大海有点生气,坐着办公室抽烟,李长江来镇里办事,一个月告了两次韩文中两次的状:不误正业,不组织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不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忽视政治宣传的重要性。唉,还是年轻,不成熟啊,这刚下去,就有人来告状,不注意搞好干部之间的关系,后面工作还怎么干。

  收完稻子,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山脚下的地,种不了麦子,但是可以种点菜,自己家吃,还能点钱补贴家用,房前屋后,巴掌大的地都能撒点青菜籽。实在是地太少了。

  雨才停,韩文中不放心,叫上王昌盛、几个村干部上山。王昌盛心里发牢**,这破山头,有什么好瞧的,难道有文化的人,都喜欢游山玩水?那个词叫什么来着,死亲画姨?

  山上偶尔有上坟的,韩文中立刻想到在罗中扑火的那一次,马上秋天要到,山林防火倒是要注意。山不大,事不少,又要防止滑坡,还要防火。

  山脚下就是罗山中学。

  “老王,山上有没有护林员?”

  “这破山上有啥好偷的,哪有什么护林员!”老王看着黄豆大的嫩山枣粒,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摘下来泡酒了,放几块****糖,今年多泡两缸,过年给小韩书记打几斤。

  “为啥这山种不了东西?而且容易滑坡?”韩文中问这几个村干部。

  “石头山,土少呗,长不了大树,锁不住水,抠不住泥。”村干部回答倒是简明扼要,道中关键。“当然种不了东西,又容易掉石头。”

  “要是能锁住水呢?”韩文中追问。

  这小韩书记还是太嫩,整个一个书呆子,几个村干部心里想,怎么可能的事,“能锁住水就能种的了树,掉不下来石头呗。”旁边几个人呵呵笑,这不是废话吗。

  小韩书记老是琢磨这山搞么子?王昌盛虽然话不多,心里却不糊涂,“小韩支书,你要是真想折腾,倒有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韩文中心里想,这个王昌盛毕竟也是干部啊,居然能猜到自己在想什么。

  “开山,炸石头。”王昌盛慢慢吞吞的说。

  这倒是个办法,韩文中想,现在到处都在改房子,搞建设,就连镇里头都在盖学校。而且,石头开出来就是钱,来的也快。

  几个村干部也是点头。

  几个人半个多小时就爬到山顶,山顶上树了一块巨大的碑:抗日英雄纪念碑-----煤城人民政府立一九五二年。

  碑十米左右高,青灰色的花岗岩,巍巍耸立,庄严肃穆。韩文中以前在罗山中学,天天抬头就能看到这座碑,却从来没上过这座山。今天第一次站在碑下面,看清楚上面的碑文:煤城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艰苦抗日,浴血奋战,牺牲近二万军民,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有力的支持了全国抗日战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谨以此碑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

  韩文中以前也没少看过此类的铭文,但是今天自己亲身来到这里感受到,而且是自己的家乡煤城的这段历史的印记,看到这记录着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沉重过去的丰碑,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小官,想为乡亲们做点事,为眼前的一个小小的乡的发展,都感到举步维艰。更何况革命先辈们,那是付出了多少难以想象的代价!超出了自己想象范围的牺牲和代价!

  韩文中眼睛有点酸,心情沉重,点了三根烟,默默的鞠躬。知道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烟不合适,但是就想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先辈!

  几个乡村干部也默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