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河之北 第二十章 老鳖
作者:民生综治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二十章

  老鳖

  一行人从小王庄回来,韩文中心里想,这种药木瓜生存能力极强,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产量也不少,药物价值也很高。虽然好看,味道很香,但是大多数人不会买这种不能吃的东西,尤其是程妈这样的中年人群。年轻人倒是觉得新鲜,会买几个玩,但是不能靠这个。看来这种药木瓜的市场主要还是放在医药用途上。

  回去韩文中又专门去市里最大的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仔细研究,原来这种药木瓜,就是叫木瓜,蔷薇科、落叶小乔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西周就开始有种植,《诗经.卫风》里有明确记载。药用较多,切片可入酒,磨米分可食用。

  而现在平常在水果摊上买来吃的大木瓜,,学名叫做番木瓜,十字花属、番木瓜种、热带水果,肉质肥厚,汁多液浓,营养丰富、养颜丰胸,受众多女士喜,因从南洋传入,故称之为番木瓜。因为近代人们吃番木瓜吃的多了,番木瓜倒是反客为主,在水果市场广为流传,因此大家都习惯把它叫木瓜,而中国原有木瓜反而被慢慢遗忘,以至于何彰张、韩文中这样的大学生,与王昌盛、鲍继宽这样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都没见过。真有有一点众人相认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韩文中叹气,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自己还以为发现了一个宝,还是平时看书看的少了,太孤陋寡闻了。同时又想,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被发挥用处,肯定没法流传下去,不为人知。

  还有一种木瓜,也是中国产,叫做宣木瓜,又称铁脚梨。顾名思义,果肉坚硬。形状、大小如无花果,比无花果略大一号。因产于皖省南部的宣城的山区,故称宣木瓜。宣城,文房四宝宣纸产地。

  韩文中只想一个问题,怎么能让这木瓜派上用处!

  带着何彰张,两个人拿着木瓜在菜市场、水果市场走了一圈,有人说是梨子,有人说是木瓜,但是又不敢确定,啃不动啊,谁见过啃不动的木瓜!倒是中药店的老先生,一眼就道出来了。

  两个人回来再商议,认识这木瓜的确实不多,而且只能用在做药上面。

  韩文中给自己在外地的几个同学打了电话,分别寄了几个木瓜过去。

  很快老大刘大杰回话了,省城庐州这里有家中成药厂有兴趣,打算派人过来看看,韩文中很是高兴,在金陵的老四夏超也有信了,也有药厂愿意过来考察。

  韩文中在村里开会介绍了一下情况,村里的干部又在嘀咕,韩支书脑子里琢磨的让人猜不透。事是好事,关键咱罗山村有这木瓜树吗?

  这样的事,村里完全可以自己处理,毕竟药厂只是派人过来看看,也不牵涉投资。

  但是韩文中决定还是跟镇上两位领导汇报一下,他可一直牢牢记住,来的时候赵大海跟他说的话,“多请示、多汇报。”

  赵镇长听完汇报,没啃声,这个韩文中,越来越能折腾了,但是每回都能折腾出好事来,而且,木瓜这档子事,不用镇里花钱,村里自己的事,小韩还知道汇报一下,这小子还是挺有心的吗。但你村里面没这树,难道又想空手套狼?不过这木瓜可真是香。

  刘书记点点头,“小韩哪,有闯劲,多思考,是好事,遇到什么困难,镇里会大力支持。好好干。”

  刘书记坐在办公室,想着镇里几座山,荒了这么多年,如果这事能成,老子再上一步,那可是瓮中捉鳖,十拿九稳,

  韩文中带着药厂的人去小王庄看了一遍,又回到罗山上走了一圈,明明白白的把罗山村适合种植木瓜树的情况介绍清楚。药厂的人也认可,但是你没这树,叫咱们来有啥用啊。

  韩文中把自己的计划讲了讲,小王庄山里的木瓜树都是野生、自长的,而且不成规模,缺少专人管理。罗山村计划进行规模种植、专人管理,并计划请农委的专家指导育苗、除虫、提高产量、确保质量,交通运输也比小王庄便利,镇里的领导都大力支持,并且罗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防空洞便于木瓜长期储存,将原来三个月的保鲜期延长到半年左右,而且储存费用比冷库要便宜很多。

  而且等初具规模,取得效益以后,协助小王庄也开展规模种植,打造罗山村、小王庄两点一线的种植基地、与药厂长期合作。

  药厂研究以后,觉得可行,毕竟你没有木瓜,我又不出钱,等你有了木瓜,我再出钱买,药厂不会有半分钱的损失。而且,如果真的能形成两点一线的大规模种植基地,对药厂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我药厂就不用通过中间环节,费用也会降低,同时还能直接对木瓜的质量、产量进行控制,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种植。

  双发达成协议,等罗山村木瓜出果以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药厂全部收购,并且罗山村负责小王庄产出的木瓜收集。

  王昌盛和鲍继宽想不明白了,小韩书记这不是摆明替小王庄出了力,还要替人家送钱?这不是多了一个跟自己抢食的吗!

  韩文中可是有着自己的盘算,木瓜的好,跟着种的人肯定不少,这东西山前山后到处都能种,小王庄的山多,种植的规模也会比靠山大,到时候肯定竞争不过小王庄,而且其他乡里、村里肯定也会跟着种,价格不一、质量不齐,毁了煤城这木瓜的名声。现在先动手,把市场权拿在自己手里,等做出名气了,市场上只认罗山木瓜这四个字,小王庄、整个煤城的的木瓜都得经过罗山村,把住了质量关,既让小王庄得了实惠,帮了山里那些村民,又能保证罗山村在木瓜上的话语权,确保罗山木瓜的金字招牌能长期的打下去。

  何彰张倒是猜出了文中心里的一点想法,但是没猜到韩支书后面又开始干了件大的!

  韩文中召村干部会议,提出利用现在农闲时期,抽调劳动力,在罗山、泉山开渠整林。

  村干部大部分都是一头雾水,整这山有啥用,折腾大伙干啥呢。想明白的是全力支持,想不明白的,那也得坚决执行,小韩支书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人家做的事,说的话,哪一句不是一个唾沫星砸出一个坑?

  从第一次开会提出要修村里的路,到现在,韩文中一直琢磨着怎么用这山,怎么修村里的路,考虑快一年的时间,这时候把一揽子计划都拿出来了,终于把心里盘算了一年多的大事给摆到桌面上来:

  罗山、泉山各修引水渠四条,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由山顶至山下,山腰再修横向水渠四道,连通竖向的水渠。横、竖水渠宽、深都不过五十公分。横向水渠各挖水窖若干,在山上就地储水,用于山林防火、树苗灌溉。

  山脚下原有的水塘上拓大,挖深,投放鱼苗,既能作为微型水库,又能作为鱼塘,鱼塘收益用于村里建设。雨季、平日降雨,引山水入鱼塘,旱季从鱼塘取水灌溉。

  挖塘炸出来的石头用于修建水渠,碎石用于村里铺路。

  两座山各取山南、山北,上、中、下三处,共六处,作为实验林,种植木瓜树苗,由村干部分包,并派专人记录苗木护理情况,为后面大规模种植经验。

  水渠修的很窄又浅,不过五十公分,劳动量不大,现在农闲,这点不成问题。村里今年的情况,比往年强多了,负担这些树苗,也不当回事。鱼塘要开起来,那可是大头,对于这个穷村来说,这个大鱼塘就是聚宝盆哪。

  众人被韩文中的这些想法弄的眼花缭乱,整了半天才想明白,这小韩书记是一环套一环呢。开渠——窖水-----防火——浇树——挖塘—-—养鱼——灌溉——碎石铺路。众人感觉脑子不够用了,何彰张也是晕了。

  这个想法太妙了,从山上到山下全部给利用起来,而且花不了多少钱,就是出些劳力,农村就是能干活的人多哪!不佩服不行,罗山、泉山脚下三个村,几千号人,天天守着这山,望着这山,几十年来也没人想出来。

  鲍继宽心里想,小韩书记琢磨这荒山这么久,终于出手了,这小子有股狠劲啊!

  都没人说话,半响,王昌盛冒出一句,“那山上挖的条条道道的,怎么看起来都像个老鳖盖子。”

  所有人大笑,韩文中乐了,这老王,嘴一直这么损。

  韩文中给众人发了一圈烟,“那想想,怎么把这老鳖盖子捂上。”

  何彰张想了想,“用水泥板子,石头板都行,封上盖子,撒上土,半年就长出野草,既能防止树叶、土石堵住水渠,远处看起来也好看。”

  众人都点头,这主意不错,明渠变暗渠,不然全市每天几千、上万号人从山底下路过,天天看到这老鳖盖子,时间长了,俺村还不被叫做老鳖村!

  哪个村也不想被叫做老鳖村。

  村里的人还不都成老鳖了?

  但是煤城真有个老鳖塘。

  就在望峰镇西五里路,三十年代,日本鬼子侵华时期,破坏性采煤遗留下来的塌陷区。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八百亩左右的一个大水塘,塘深水寒,属于谢集区下的蔡家岗街道,官方称之为淮西湖,大家都习惯了叫老鳖塘。

  (老鳖:煤城土话,甲鱼,王八)

  何书记又提出来,最好能到矿里面,或者电厂,运些煤矸石或者炉渣灰。

  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东西,对于煤矿或者电厂,就是废物,而且还是占地方的废物。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来,韩文中拍了大腿,“好,那就辛苦何书记这个事。”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铺路用的。

  碎石子铺路,空隙大,下雨天还扎脚,雨后嗮干了,路面还特别硬,坑洼不平。掺上炉渣灰和煤矸石,那可就不一样了,走着舒服不说,下雨天也不怕,下过雨了,路面更结实。

  因为韩文中在罗山中学教书的时候,就喜欢在炉渣灰的操场上跑步,所以何彰张一提这个,马上想起来了,真是个好主意,看来把事情都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多商量商量,才能集思广益,真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王昌盛和几个村干部心里都想,还是这两个读过书的娃娃脑子好使,何彰张刚想出这么个主意,小韩支书马上就知道要干啥。真不能小看了这两个年轻娃。

  李长江阴沉着脸,一眼不发,心里憋着劲呢,老子不信你韩文中永远这么英明神武,不犯错误!

  散了会,韩文中叫上何彰张去鲍继宽家吃饭,几个人一边喝一边商议细节,何彰张被老鲍家的地瓜干子酒烧的心里难受,心里想,下次从家里拿几瓶蚌埠大曲,让你们几个过过瘾。